中國何以從自行車大國淪為自行車盜賊大國?
2007年3月3日
何必
2日下午,為期5個月的(3月到7月)的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專項行動拉開序幕,不僅僅是偷車的、賣車的重罰,連買髒車的也要重罰……(略。)
這就是我收到的節目文稿。可以看的出來,其中漏洞百出。由於議稿時很多稿件還沒有完成,不知道播出節目文字是否如此。這也反映出,現在電視圈記者基本素質狀況。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略。)
說起這自行車,馬上就想起網上曾經風靡一時婦孺皆知的有關新警察的段子。(何必注,略。)
這新警察最後還是折在了這自行車上。
引了這個段子,我就意識到,這點子垃圾文字在網上博客裏又要被隱藏了。前天我轉貼楊帆等人針對物權法等的公開信的文字,也被隱藏了起來,也照樣任何理由都不告訴我。以至於到現在,我的文字被隱藏的頻率幾乎是隔一天一次。我實在佩服於,即使委府意識形態控製日益嚴厲,網站方麵也樂得為虎作倀。
這兩天,當局就像抽瘋似的,不知道哪根神經又錯位了,突然間搞起了什麽針對偷盜自行車的全國性專項整治行動。一時間,全社會都看到如此聲勢浩大興師動眾紅紅火火吹拉彈唱的動靜。媒體更是在那倆破會期間無聊之際,逮著這麽的題材玩兒命地炒。
《北京娛樂信報》3月1日:“自行車買賣將采用實名製 賣車不開發票視為銷贓”。(何必注,略。)
對此,也有不少非議之聲。
新華網3月2日:“自行車實名製”不是治本之道——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實名製”這個詞匯越來越成為一些人的“粉底霜”。(何必注,略。)
《新京報》3月1日:自行車“實名製”:民眾能否得到好處——建立自行車編碼製度和購銷實名製,公安部門其實麵臨著新的工作命題,那就是如何讓民眾從這些製度中切實得到好處,而不隻是增加民眾的義務。(何必注,略。)
南方新聞網3月1日:盼著把偷自行車的小賊肅清以後——昨天,看到六部門(公安部、中央綜治辦、建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為嚴厲打擊盜竊自行車違法犯罪活動而開展專項行動的報道時,我的感覺是,這麽好的行動來得太晚了。
中國江蘇網2月28日:自行車實名製,一個美麗的製度泡沫——現在,當有關政府部門將自行車管理提到事關公民生活和工作便利及社會安全感的高度來認識,並再次提出了自行車管理思路,但仔細分析,這一新思路其實都是看起來很美卻不管用甚至是不可能落實的美麗的肥皂泡。(何必注,略。)
……
針對一項官方出台的治理措施,能夠有如此之多的非議之聲,這恐怕也是很有趣的現象,說明當前官方的智慧是多麽被社會所讚許和認同。
全國接近5億輛自行車,官方數據是每年被盜400萬輛,失竊率不足1%。可開篇消息裏介紹,光是偉大祖國首都北京,人均自行車丟失率就為3.7輛。我怎麽著也不相信,其他地方的社會治安狀況能夠好過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北京。“沒丟過自行車的不能算是北京人”,那麽,這近5億輛自行車當中,大概都是等待著竊賊光顧的。所以,官方數據不足以為憑據,也隻能如此這般了。
作為當今中國社會裏的自行車擁有者,被盜後連案都懶得報了,因此即使報了人家警方也待搭不理,希望這種自行車失竊案越少報越好,以免轄區裏發案率指標完不成。於是,自行車擁有者、自行車盜竊者、警方和全社會就這麽在自行車大規模被盜方麵形成了古今中外聞所未聞且配合默契的集體性沉默和失語。這大概是對國泰民安的另類注釋。
這當然也會導致人們用腳投票。3月2日《北京青年報》“自行車出行比例明顯下降”(何必注,略。)
這種官方調查報告本來就是自欺欺人。說5年來自行車出行比例下降是因為人們選擇公共交通,可眾所周知,北京市提出並實施公交優先是什麽時候?去年年底。我們倒是可以從北京私家車大幅度增加上看出問題的實質,那就是人們更多地隻能憑借私家車出行。而自行車黯然退出出行工具主體角色,當然要感謝無處不在的盜賊,以及為他們打開了方便之門的衙門。
對於實名製,我也曾多次說三道四過。現在這實名製五花八門形形色色。但凡隻要是個什麽地界兒出了點子麻煩,人家當局就祭出實名製的法寶來,讓全社會看看人家並沒有白吃納稅人的飯,還是一本正經地幹著些許人事,大張旗鼓地張羅著這個實名製,使得委府的責任消遁於無形。
最當初,那儲蓄實名製是為了要打擊腐敗。為了這,活活讓所有的儲戶都必須拿著身份證進行重新登記。我看著在銀行營業廳裏那些上了歲數顫顫巍巍領取退休金然後用手絹仔細包裹好那幾百塊錢的耄耋老者,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些連路都走不利落的人會和中飽私囊有什麽牽扯。為了製止那“一小撮”的貪汙公款並用假名字存款者,讓所有儲戶跟著陪綁受罪,這就是目前委府的治理方略。
結果呢?腐敗並沒有因為這實名製的實施而銷聲匿跡甚至哪怕收斂些許,反而愈演愈烈,到現在無官不貪,給了這儲蓄實名製做了非常好的評價,更是讓人見識到,委府除了將責任推卸給社會、平白無故給消費者增加義務和麻煩之外,嘛好事也幹不了。
可人家委府並不會因為這儲蓄實名製的破敗而善罷甘休。看病難看病貴成為萬夫所指,大醫院掛號難成為眾矢之的。於是乎,人家委府又來了個掛號實名製,必須患者本人掛號才能行。這又導致坊間一片批評之聲。可人家委府死皮賴臉就這麽著了,根本不顧及現實,那就是很多患者連床都爬不起來,不可能通宵達旦在醫院裏排隊掛號。如此,還是給了號販子利用空間,排隊然後把在隊伍中的位置作價出讓,這你官方可管不了吧,實名製又歇菜了吧。
然後,委府又針對二手手機市場混亂狀況,實施手機實名製。人們就納悶兒了,這委府除了實名製還有沒有什麽別的新鮮了的。可這實名製還沒登堂入室,就因為在操作上難度巨大,不得不半途而廢。社會上又一次對委府進行了竭盡全力的嘲笑諷刺揶揄戲弄,說這幫傻子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緊接著,又是什麽火車票實名製,機動車實名製,商品房實名製……按照這樣的路數,凡是可能被盜的物品,都會麵臨著實名製的命運,以至於哪天我們聽到錢包實名製、褲衩實名製、避孕套實名製也會習以為常。
(還別說,真有從實名製向非實名製轉變的,比如北京那臭名昭著的公交IC卡,從月票功能取消後,就從實名製轉變為非實名製。可這種轉變前後,公交公司照樣對每張卡的持有者收取20元錢的押金。由於非實名製,所以不記名不掛失,也就是說,丟了活該,等於白白為公交公司貢獻了20元錢,形成了公交公司與盜賊形成客觀上同謀的奇特景象:盜賊越猖狂,公交公司獲利越多。這種明顯違背合同法和擔保法的行徑,大概也是對實名製的一種注解;而法院判告公交公司如此做法的原告敗訴,也說明,無論是實名製還是非實名製,在目前的社會當中,都是官方魚肉國民的手段。)
原本,治理腐敗應該去逮那些腐敗分子,不應該讓全體儲戶由於實名製而承受打擊腐敗的成本;依此類推,掛號、手機、機動車、商品房等等也都如此。對於違法亂紀行為,要從行為人處入手,而不能光是舍本求末,僅僅在流通和交易環節這個行政成本最低最容易掌控但外部性最強的地帶發難。
實行什麽一票否決製度,我們也聽到得太多啦。到現在的結果呢?那些在比如交通、教育、社會保障等諸多領域實施一票否決製的地方,情況如何盡人皆知。現在又針對自行車來了個一票否決製,看上去真要對自行車盜賊大打出手了。實際上,這不過是逗你玩兒。
說是銷售自行車如果不開發票視為銷贓,這於情理法各個方麵看都是個蠻不講理的混帳邏輯下產生的強權規定。在交易過程中,原本就是個公平自願等價有償的行為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銷售是否開具發票,完全取決於購物者的需求,即使是不開發票,與銷贓聯係到一起也實在駭人聽聞。就算是以低於市場的價格銷售,考慮到二手貨物或者急於變現等情況,也不能將這種行為與違法犯罪掛起鉤來。而且,無論從中國社會並不認可的自然法層麵,還是現在實施的所有法律條款當中,也找不到有關銷售物品不開發票就等於是銷贓的法律規定。也就是說,不開發票就等於銷贓,這種規定本身就是違法的。
再來看,這次的自行車治理行動,又是興師動眾前呼後應,公安部、中央綜治辦、建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一擁而上,形成了看上去陣容龐大實際上部門混雜權責含混的怪胎。我們耳熟能詳的是,現如今無論什麽屁大點兒事兒,來不來就是什麽聯合執法,實在是讓人深切體會到,行政資源濫用已經到了何種地步。表麵上看,各個部門有各自的分工,一個都不能少。可這種若幹部門聯合行動,無非是來著有份,見麵分一半的江湖規則,在整治自行車失竊問題上,也要利益均沾,凡是牽涉到的衙門都得從中獲益,至少不能夠因此而導致權力邊界受到其他衙門口的侵犯。看看,人家管的多麽具體,連建設部門負責居民小區裏自行車棚的規劃都考慮到了。可這對於自行車權益保護果然能夠取得真實效益?
從曆次多部門聯合執法的效果看,無論是礦難,還是房地產調控,其結果也是眾所周知。於是乎,人們意識到,所謂的多部門聯合,無非就是權力遊戲而已,是一次欺世盜名的公共資源再分配。
不信?咱看看北京市每每都有丟失井蓋而招致行人落入井裏造成傷害甚至被沼氣熏死的事件,可到現在情況怎麽樣了呢?沒轍。為什麽?井蓋分屬水電煤氣通信等等18個部門,根本無法協調,於是這井蓋丟失就成為北京人揮之不去的痛。有人甚至建議再成立個北京市井蓋管理辦公室。我聽了慨歎到,公共資源如此廉價,要不人說,八個大蓋帽管不了一個破草帽,其原因就在於衙門彼此之間更在乎爭權奪利,而國民的利益根本不在話下。這井蓋上麵都是澆鑄出來的字樣,應該是實名製了吧,也很清晰地有所權屬吧,結果怎麽樣?誰趕上誰倒黴,隻能怪你自己走路行車不長眼,死不死啊你!
於是乎,納稅人被強製性履行納稅義務後,其權利和應該享有的公共安全就這麽狗屁不是了。人家不還得說,活該你倒黴生長在中國。
更何況,這次針對自行車被盜的專項治理行動,又是一個政治運動似的階段性舉措,就像抽瘋般的,抽搐一陣子就會虎頭蛇尾,風口浪尖上假模假式,稍微過去點子就會風平浪靜,太陽照樣升起,自行車不偷白不偷。
什麽長治久安,什麽常效機製,什麽執政為民,什麽仨代表先進的性八榮八恥八股八卦,如此鼓噪不過是又一輪盛世危言的與時俱進。
其根本原因在什麽地方?眾所周知,現在的最高委府對於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采取了回避的態度,坐視各式各樣的問題、矛盾、衝突日積月累積重難返;而和諧社會的製度選擇也向全社會發出了明確的信息,那就是權力社會的路徑和方向已成定局,本屆委府定然不會在政治體製改革方麵有所動作,還是像前幾任那樣的路數,要將成果昭彰於世,將隱患和麻煩留給後任,繼續擊鼓傳花的政治遊戲。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寶慶卸任之際發出的那句“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感言被坊間傳播的稀爛,可真正的問題在於,這句話應該進行脫胎換骨的改裝,前後換位,變成“中南海出不了政策”。可以說,本屆委府是執政能力最為軟弱的一屆。比起以前委府頭麵人物中技術型、管理型、研究型人物類型來,專業化程度最低,同時治理手段也色厲內荏。外電評論,現任總理上任後對下屬的全部整肅,隻不過是讓一個省長寫了檢查;而類似上海陳良宇、青島杜世成、北京劉誌華、統計局邱曉華等等的落馬,實際上都是權力爭鬥的結果,與落馬者個人的違法亂紀無涉。實際上,在任高官比這些落馬的主兒們要貪官汙吏得多,隻不過站隊方麵比較幸運,或者進貢上還會妥帖。
就這樣,我們能夠指望著自行車太平世界的到來?做夢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