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必將完蛋於80後的手中

(2023-01-15 23:44:58) 下一個

中國必將完蛋於80後的手中

                                2007年2月26日

何必

大學生與父母長輩的交流溝通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略。)

還說網上那個有關破小孩的段子。

2000年.媽媽查出來得了糖尿病,每頓飯隻能吃一點點。破小孩說:“你趕快打針吃藥,病馬上就會好的,你就可以象過去一樣吃飯了。”媽媽說:“我得的是一種慢性病,要過很久很久才能治好。”破小孩對“很久很久”的概念就是:“我知道,等到了2000年,你的病就一定會好的。”他一直覺得2000年是一個了不起的時間概念,所有的事情等到了那個時候自然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就象我們在小學裏讀書的時候聽老師描繪��我們是“跨世紀的接班人”、“實現四個現代化!”、“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令我們覺得現在每一天的日子都象是炸彈上的導線在嗤哧地燃燒��燃盡那十幾年的歲月,所有偉大的、光明的人類解放事業一定會在2000年到來的那一天驚天動地地炸響,一個新天地誕生了……那可是我們的“創世紀”啊,那可是我們想象中的“千禧年”啊,破小孩如何會明白這般又親近又遙遠的2000年?身為他的表姐,這也算有“代溝”了吧?

上海外貿學院開展了這麽個“交換感動、‘書’寫人生”的活動,又成為媒體追逐的事件,這大概也算是製造新聞的路數,平白無故地弄出些個噱頭來,做點子表麵文章,擺出花裏胡哨的架子供社會瞻仰品評傳播。

對於當前中國教育當中道德內容的缺失,我說過太多了。當用法律作為學校裏成員的行為準則、而根本無關乎道德時,我們自然也就可以設想從那裏麵出來的都是些什麽貨色了。

特別是在上海這麽個崇洋媚外勝地,出現這種創舉似乎也不足為奇。上海嘛,原本就是冒險家的樂園,現在則更以腐朽民族精神為其風尚。我寫的那則“一洋男人一年睡79個上海女人後的感慨”,在網上被炒得一塌糊塗。人們對於滬上的陰私門戶的開放程度讚歎有加或者很有酸葡萄心理,更是為這裏逐漸承受著改革開放重心轉移的目標和方向而讓包括女權主義者在內的國人們憂心忡忡。

上海原本就是個盛產花樣翻新之輩的地界兒。太多的什麽新銳人物都來自這裏。分析起中國男人中的運動三傑(姚明、劉翔、王力勤),可以慨歎上海在與國際接軌方麵的獨領風騷。於是,上海鬧出什麽新鮮事恐怕都不足為奇。

可這個什麽交換感動書寫人生活動,目的還是讓現在的大學生與父母多些個交流。拋開活動創造者的自我炒作的因素,隻是看,這種活動除了能夠被媒體說三道四之外,還能夠有些個什麽樣的實際效用?

前不久,我曾經寫過“中國的80後就是沒落的一代”,其中不乏很是偏激而極致地發狠:“中國大陸80後這群人,是不負責任的一代,是胸無點墨的一代,是魑魅魍魎的一代,是牛鬼蛇神的一代。在我所接觸的所有80後的人裏,看到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自私自利的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勇氣,沒有起碼的做人原則,失去了敢作敢為的品質,抹煞了誠實信用的最低行為準則。”

稿子發出去後,也收到了不少反饋。每天都受到我如許垃圾郵件騷擾者當中,也有人作了回複。其中,中國體製改革研究會的編輯本人也是個我文中指責的80後,他認為我的分析和批評是有道理的。也有明顯不屬於該群體的。比如這個就是。

redfoxantony@……

2007年2月6日 16:24

複潘禕老師

潘禕老師:

你好!

非常感謝你長期發來的郵件,使我開闊思路,增強了關心社會的責任感。最近拜讀了“80年代後”一文,深有感觸,不禁仰天長歎!

“80年代後”一文,涉及到學生的世界觀、生活的態度、素質教育、就業等等諸多方麵的內容,表麵上看是教育體製問題,其實已經涉及到近二十年以來的國家各項改革、甚至人們思想變遷等等深層次問題,這個課題對我國今後的社會穩定、文明進步都會產生重要影響,讀完該文後不由得使人們對社會的未來產生深深的憂慮,所以結合自己的觀察發表如下感想,僅供參考。

我是廣州一所國有企業的部門經理,既不是教育工作者、又不是理論工作者,發表的意見不一定準確(也許連發表意見的資格都沒有),難免膚淺、偏激、片麵、或者錯誤,但出於對社會的關注,所以對教育問題發表一係列感想,我認為教育問題絕對是社會問題,反思教育問題首先要反思我們的政治體製問題。

我的意見僅供參考,希望批評指正。

                                廣州  餘樹東

反思教育首先要反思我們的社會.doc

這位廣州的人給我發來了其“反思教育首先要反思我們的社會”的文章,同時也將文章發給了溫鐵軍等人。溫鐵軍將其文章轉發給了包括我在內的鄉村建設群組成員。

反思教育首先要反思我們的社會

——讀潘禕老師“80年代後”一文感想

(何必注,略。)

2007年2月7日 0:07

Re: 發送電子郵件: 反思教育首先要反思我們的社會

(何必注,略。)

說著說著,對80後這個群體的性質和特征的討論,就縮小到了就業層麵,甚至到了新農村建設領域。

被列為2006年10大欠揍找抽人物之一的,就是那個被稱作80後作家的主兒。

張一一:美男作家惡搞征婚 [我來說兩句]

“欠揍”指數: 冤枉指數:

事跡:80後作家,曾在網上打出征婚啟事,要求對方必須不是處女,由此聲名大振。征婚餘波未息,恰逢李湘離婚,便打上了李湘的主意,毅然向美女主播發出求愛信,還聲稱為了李湘,要在31個城市“裸奔”……>>>

名言:“如果李湘還不答應嫁給我的話,我將在她足跡所至的全國31個大中城市裸奔,用我赤裸裸的愛,來紀念湘湘已然不再的31載的美麗芳華。”>>>

現在,80後與非80後之間,出現了勢不兩立的對峙格局。當前走紅的80後作家們紛紛挺身而出,麵對著社會上針對80後的指責和非議,針鋒相對甚至汙言穢語地展開了氣勢磅礴的回擊。開篇那個上海大學生送給父母的書,就是這麽個80後當紅作家旗幟鮮明捍衛該群體的著作;網絡上,上海那個80後作家在與一個對80後進行攻擊的什麽詩人剛剛交手,後者就不堪一擊丟盔卸甲掛出免戰牌落荒而逃。而雙方在此前短暫的唇槍舌劍當中,各自背後都有著不少的支持者,可明顯看出,80後陣營當中由於涉及到了自身而更加精神抖擻劍拔弩張,另一方則鬆鬆垮垮。這些80後的作家們紛紛表示,社會上對於80後的非議更多的是從80後人群當中那些公共人物的所作所為來進行指指點點,對於80後整體性的關注不足。

不過,我感覺,這種以1980年代為分界線的代際衝突在網絡較量當中的告一段落,不過是一個悲壯血腥耐人尋味的開始,而遠遠不是什麽安貧樂道的結束。

在前麵我那篇有關80後的文字裏,也引述了不少有關80後群體的表現。以我的看法,也很少去對比如那個在北大成長的著名歌手認為中文具有“顆粒感”而不願意使用中文演唱這種公共人物進行什麽針對性很強的議論,而且我也很少關注那些80後公共人物的所作所為。

去年12月18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曾經做節目介紹,北京有200萬獨生子女,這些人已經步入社會開始談婚論嫁;不過北京市人口所有一個調查,結果很意外。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發布一份調查,在1000多份雙獨家庭的調查中,超過六成的獨生子女夫婦選擇不要二胎;而調查中讚同做丁克的家庭比例更是達到90%;(何必注,略。)

這種調查大概怎麽著也不能算是僅僅針對80後中的公共人物了吧。

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我成天到晚都在與80後打交道。本來嘛,人常說電視是個年輕人的行當,像我這等一大把歲數了還在電視製作第一線上混的主兒,往好了說是鳳毛麟角,往壞了說嘛,怎麽難聽怎麽來都行,沒出息,色迷迷惦記年輕女記者,蒙吃騙喝,滿足於在一群未經世事的毛孩子80後們麵前高談闊論好為人師坐而論道,行將就木……

反正這種話我聽得也多了去啦,現如今互聯網上無奇不有,我曾經就那個因為網上有人對其破口大罵而煞費苦心調查真實並將對方(是一個揚州的大學生——又一個80後)告上法庭的事情寫過文字,認為如果敢於上網公布自己的觀點,就要做好挨罵的準備,而且有平靜接受的心理基礎,原本這互聯網就是個垃圾場,在中國法製化狀況逐漸惡劣的條件下,這種情況不發生才叫見鬼;目前最高委府要加強互聯網管理、淨化網絡環境,目的隻不過是要維持統治,屏蔽乃至刪除那些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內容,才不會理睬互聯網上來不來就砍襠下三路和祖宗八輩的人身攻擊及其對社會風氣的毒害呢。如此,碰到此類事情,隻有自己扛著。(這位原告還給我發來過郵件,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我沒有進行爭辯,走著瞧吧。)

也正因此,對於80後中那些沒有出人頭地的群體,我幾乎是全天候都在打交道(即使我不上班,也要給其看稿子、討論選題等等)。

即使是過春節,也還是沒能夠在80後的胡作非為麵前幸免於難,並深切地領教了什麽叫做80後的慘無人道、混不講理、不通人性。

中國社會由80後全麵接班掌管,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個階段,恰恰是改革開放以後曆屆委府報喜不報憂、目光短淺胸無大誌隻求得自身能夠安全著陸“我身後哪怕它洪水滔天”,像擊鼓傳花一般將日益嚴重而凶險的隱患問題矛盾衝突盡量平安移交給接任者,可卻不可阻擋地遭遇總爆發的當口。

以80後者們的道德狀況、社會責任感水準、集體主義修養程度、從長計議的自我規劃理念等等方麵,甚至於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哪個可以理直氣壯地對著前輩們說“讓我來!”、並能夠讓中國社會對其安之若素高枕無憂?

凡此種種,都讓我越來越堅定不移於我此前那些判斷,並且進一步認為,說中國完蛋,就完蛋在80後這一代人登堂入室步入社會力量核心層麵之際;換言之,中國完蛋就在80後這一代的手上。雖然不能直接結論於,80後要對中國完蛋承擔全部責任,但80後對中國社會殘存道德的消解、對公平正義的排遣與放逐、以及對精神和靈魂的蔑視戲弄,都使得中國的80後無處逃遁地要被牢牢釘在人類的恥辱柱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