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新聞就這麽讓人五體投地
2007年2月11日
何必
翔達公司慰問春節加班職工……(略。)
這是該節目裏那個軟廣告板塊【資訊速遞】中的一則內容。
網上有關加班的段子是怎麽說來著?某人向朋友問到:“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見太太和一個男人擁抱,你說我該怎麽辦呢?”“我不知道,”朋友回答,“你何不試試看加班工作?”
另一個是:廣告公司的加班是司空見慣的,每當下午六點撞左右,就會聽到不少同事打電話回家,通知晚上又挑燈夜戰,不能回家吃飯了,在旁聽了,總是覺得心酸酸,但是有一回一位當爸爸的同事在打電話回家,卻讓人感到溫馨又有趣:「喂~~你是旋風小飛俠嗎?你跟女超人說,無敵鐵金鋼今天不回家吃飯了,拜拜!」
這種資訊很是奇怪,這個翔達公司到底是個什麽樣的貨色呢?甭說周末,即使是在工作日期間,資訊板塊裏的內容我也不知道。於是,上網搜索一下,看到了這個翔達公司的真實麵目。
北京翔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翔達公司),源於1956年公私合營時分別成立的北京市宣武區飲食管理處、服務管理處,負責區域內餐飲業、浴池業、理發業、照相業、洗染業、旅店業的經營管理。1958年至1981年間,組織機構幾經變化後分立為北京市宣武區飲食公司和北京市宣武區服務公司。1993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北京市宣武區飲食公司更名為北京翔達飲食(集團)公司;北京市宣武區服務公司更名為北京五聯服務(集團)公司,實現了從管理型向企業經營型的轉變。1999年10月經宣武區人民政府批準,兩家集團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成立了國有獨資的北京翔達投資管理公司。2004年通過股份製改造,組建了國有法人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翔達公司現擁有資產總額數億元,經營網點近百處,建築麵積近10萬平方米,獨資開發建設的建築麵積近4萬平米的大酒店工程正在建設之中。翔達公司資源分布於區域內主要幹線,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經營範圍涵蓋了飲食、洗浴、美容美發、攝影、飯店和文化旅遊等行業,是一個多種經營業態,資源優勢突出,經濟實力雄厚,發展潛力巨大集約化運作的現代企業。翔達公司曆史悠久,人才濟濟,擁有晉陽飯莊、吐魯番餐廳、致美齋飯莊、美味齋飯莊、清華池等一批社會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品牌企業和數百名在全國或北京市各類大賽中獲獎的中高級烹飪、服務、腳病治療、美容美發、攝影等專業人才。翔達公司以“服務大眾,奉獻溫馨”為企業宗旨,始終堅持“一流服務,一流質量,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經營目標,正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與時俱進,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邁向美好的明天。真誠的歡迎中外有識之士,與我們攜手合作,共同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
……
如此這般,看得我頭昏腦脹,才明白,原來這翔達公司還是個龐然大物,“資產數億元”、“經營網點近百處”,好家夥,真不敢小覷。可說穿了,也不過就是個宣武區餐飲和服務集合而成的玩意兒,主營業務範圍是烹飪、服務、腳病治療、美容美發、攝影……
這麽個區屬企業,找了點子專業文藝團體,為企業職工進行春節期間的慰問演出,也值得拿到電視台上來蠱惑一番?
更讓人忍俊不禁的是,這則宣傳當中還把“翔達同時承諾,下屬18家服務公司所有春節上班的職工都將得到300%的加班費”當作值得宣傳的題材拿出來炒作,真有些恬不知恥。
不知道,該企業以前在春節期間對加班的職工從來不付加班費,還是怎麽的。反正從內容上看,似乎是從今年開始做出這個死乞白賴的莊嚴而鄭重的承諾的。
可勞動法上明明白白地寫著,法定節日期間加班,應該付300%的加班費的。這勞動法從1995年就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12個年頭了,怎麽企業終於守了一次法,也要拿出來誇誇其談一番?如果該企業此前並沒有按照勞動法規定向節假日期間加班的職工支付加班費,那麽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才對;這次按照法律規定行事(雖然還隻不過是個承諾),是天經地義的事,怎麽也要吹噓上點子淋漓盡致?這就好像一個人滿世界嚷嚷他從現在開始不殺人了一樣,媒體竟然對此大書特書一把,實在也真夠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的。
顯然,這是則有償新聞。而那個板塊也就是為有償新聞而設置的。當天所發布的資訊當中,除了這一條,其他也有不少內容,光是從標題上就可以判斷其傾向性:“招行信用卡過千萬”、“萬足金京城亮相”、“民族文化旅遊百強品牌出爐”、“雀巢看好中國寵物市場”、“舒雅高端內衣登陸北京市場”……
本人向來對有償新聞很是反感。想當年在央視時,也分管節目策劃和文稿統籌,周圍也時不常有人讓我在節目中發點子什麽宣傳稿之類的,並要給我些個銀兩,一向都被我謝絕。
雖然我屬於赤貧之輩,可卻很守舊,抱殘守缺於不為五鬥米折腰的荒唐之中,堅持認為,做有償新聞,原本就是憑借著壟斷(新聞)權力與所謂的市場資源(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中國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市場)進行媾和交易,並由於新聞媒體的屬性,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外部性,造成了對社會的信息誤導,使得輿論更加惡化。從本質上說,有償新聞正是符合國際上對於腐敗的定義,就是利用權力謀取不正當的私利。換言之,有償新聞就是新聞腐敗的典型表現方式之一。
另一方麵,我更認為,有償新聞是媒體工作者個人顏麵的缺失、以及尊嚴的失守。商家用些許鈔票就能夠買通記者,讓其喪失新聞所需要的最起碼的公正性、客觀性、及時性、準確性,完全失去了職業操守,成為了商家的代言人,(這種代言根據交易金額不等而階段性有所差異,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時間長久一些。)而商業競爭中市場主體的排他性宣傳,則置其他商家於不公平而導致的不利境地,從而破壞市場競爭的正常秩序;而由於官方媒體的有償宣傳,導致消費者所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失真,也就失去了選擇層麵上的全麵性,因此破壞了公眾的知情權。這種新聞工作者惟利是圖的傾向,極大地自我矮化了媒體形象,更破壞了官方媒體的公信力。
盡管有償新聞被當局三令五申明確禁止,但卻根本刹不住這種風氣的愈演愈烈。這本身也折射出當局中國社會治理方麵的難度日益加大,政令不暢已經到了何等程度,官方媒體也照樣對當局命令置若罔聞,利令智昏變本加厲,使得有償新聞無處不在。
周圍也有人認為,不應當對記者從商家處拿錢而說三道四,應該允許他們這樣做。我對此說辭嗤之以鼻。這本來就是個原則性的問題,一旦有償新聞被允許,那麽將會使得此風蔓延,像病毒一般無孔不入,在格雷欣(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的作用下,最終致使整個節目完全變成有償新聞。這種先例數不勝數,太多的為我們所熟悉的電視節目都如此垮掉了,比如央視的清風車影、互聯時代、中國房產報道,以及北京電視台的北京特快等等。
事實上,有償新聞的做法在新聞界已經深入人心。以至於在很多場合,我所堅持的媒體監督立場,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不屑一顧,類似我挑北京公交車毛病等等的思路,也時不常被那些乳臭未幹的記者們所不齒,認為這種挑毛病的路數總是有著心態上的問題,還是應該看到事務好的一方麵,不能夠吹毛求疵。而如此,節目中越來越充斥著權錢交易的成分,人們看到的也就是越來越注水的貨色,也理所當然在所難免了。
由是,隻要是跑口記者,或者無所作為,或者就是與所跑的口的衙門沆瀣一氣,成為委府的哈巴狗。不信,就看看那則資訊,連個宣武區那個企業終於遵紀守法一回也會這麽操作,媒體還可以信任嗎?
本來嘛,現在的社會上,哪兒還有什麽進取心和責任感,新聞工作者們何嚐不是如此、甚至百尺竿頭更上一步?當新聞記者都去拿著五花八門大小企業的錢而發布垃圾內容之際,我們這地界兒當然也就八榮八恥八股八卦科學發展觀仨代表和諧社會先進的性……了嘛。
通看整個新聞界,就這麽經年累月地爛下去,作為中國完蛋的殉葬品,當然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