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的大飛機之路注定命途多舛

(2023-01-12 02:17:26) 下一個

中國的大飛機之路注定命途多舛

                             2007年1月17日

何必

中鋁公司未來將提升這方麵的科研能力,為中國的大飛機和支線飛機製造作出貢獻。(略。)

早晨打開郵箱,又一次看不到首經的節目文稿。也許,隻要是我沒有采用首經節目內容做靶子的,基本上都是節目組沒有及時給我發節目郵件。數一數,大概也就知道有多少次是不及時的。我對此實在是無可奈何。通常,我在準備節目時,也就醞釀好了該寫些什麽,可發現沒有稿子,我隻能作罷,自己到網上去找些。

中鋁是否整體上市,其實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係並不大。但其頭麵人物表示,中鋁瞄準大飛機製造,倒是饒有趣味。

說起這飛機,那可是讓我這等困難時期出生的主兒很是浮想聯翩過的玩意兒。在1980年代所謂未來學火爆一時,曾經最被中國人追捧的國際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在他那本吸引了億萬華夏眼球的《大趨勢》中不也說了嘛:“我們作為朋友、個人、小團體、或大組織的成員,彼此之間交換資源、關係和信息。我們利用快速的電話或噴氣式飛機,利用我們自己高情感的聲音,來對抗當前這個資料太多而知識太少的嘈雜世界。網絡組織是社會行動的有力工具,有心改變世界的人開始在從本地做起,誌同道合的人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在奈斯比特看來,對付日益壓迫我們的信息爆炸當中,飛機能夠起到重要的削減作用。

飛機上,烏鴉對乘務員說:給爺來杯水!豬聽後也學道:給爺也來杯水!乘務員把豬和烏鴉扔出機艙,烏鴉笑著對豬說:傻了吧?爺會飛~~!

類似的段子我也提及過,是一隻鸚鵡和一個自以為是的家夥的對話。

飛機帶給我們的就是如此巨大的夢想和偏執。

中國現在已經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當然不能在大飛機方麵甘為人後。近些年來,有關中國自己製造大飛機的叫囂不絕於耳。去年1月16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載文,(何必注,略。)

將國家決定生產大飛機評價為作秀,也很苦口婆心了吧。可沒過幾天,當大飛機越來越成為公共話題並得到高層日益為多的關注後,媒體自然改變了口風。3月10日快訊,(何必注,略。)

怎麽樣?中國的媒體就是媒體,國務院總理一發話,媒體的聲音馬上就變調了,立場迅即改善過來。

可還是有不怕招惹是非的。2006年8月3日《經濟參考報》發表了“中國大飛機研製采訪劄記”,對大飛機製造方麵的恩恩怨怨酸甜苦辣悉數盤點。(何必注,略。)

通看該文,之後確實心情沉重。

先父算是中國航空業的元老級人物,從四局時代就進入到了這個領域,並開創了中國技術檔案的先河。那時,中國技術檔案方麵,航空業的確是獨占鼇頭。我從小就成長於第三機械工業部(簡稱三機部)宿舍,幼兒園、初小都是由三機部機關提供,周邊都是些個三機部的叔叔阿姨;那時我父親也一年通常有七八成時間都在出差,在全國各地的飛機製造廠之間往來穿梭。

於是,我從小就在有關航空、特別是隸屬於原三機部的軍事航空的方方麵麵點點滴滴當中耳濡目染道聽途說當中倍受熏陶。

那時,就有民航方麵與軍事航空分庭抗禮的狀況。在與國外航空巨頭合作方麵,民航總局選擇了波音,而三機部則選擇了麥道。三機部力主中國生產自己的大型客貨飛機,遭到了民航方麵的極力阻撓,這也是招致上海方麵已經接近總裝完成的運10飛機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重要原因,加之改革開放之後軍用改民用放棄國防製高點的叫囂一浪高過一浪,軍轉民蔚然成風,三機部也改製為現在的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從一個國防部門改為一個國有企業。

先父在世時,與其同事們每每談起運10的下馬無不痛心疾首。部門利益之爭、比較優勢理論指導下的政策設計基本方向、官商勾結、腐敗成風……最終使中國航空業與國際先進水平原本逐步縮小的差距再度加大,而且這一拖就是30多年,使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無可奈何地麵對中國自己決策重大失誤而導致的貽誤接近國際領先水平的時機。

到了現在,中國航空業製造大飛機,卻早已是物是人非。當年中國是國家進行資源動員,其采用的政治方式在效率方麵遠非現如今可以比擬。從國際上看,大型飛機製造都是由政府(比如美國)、甚至由國家之間合力(比如歐盟)來承擔研製開發製造責任的。

可在如今中國特色的地方割據、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已經嚴重部門化地區化的情況下,大飛機製造成為各部門各地方競相爭搶政策和財政資源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殊死爭鬥。在這樣的廝殺當中,全然看不見大飛機對中國國家安全以及戰略製高點的曆史性和決定性的作用,把一個原本應該萬眾一心的行動演化為綁架國家要挾政府的鬧劇。

就這樣,中國的大飛機之路要是消停得了才叫怪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