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解振華複出映襯中國社會責任體係盡失

(2023-01-12 01:48:20) 下一個

解振華複出映襯中國社會責任體係盡失

                        2007年1月7日

何必

早晨爬起來,打開電腦,看到首經又一次沒有給我發節目文稿,無可奈何,隻能再到網上溜達,找點子什麽來數落。

“環保總局原局長解振華任發改委副主任”。2007年1月7日都在顯要位置發表了這樣的消息:2007年1月5日下午,在國家發改委網站英文網頁顯示的最新領導名單中,解振華的名字已然在列。根據此份領導名單,解振華在發改委副主任中排名第四,位列陳德銘、王春正、張國寶之後,享受正部級待遇。此前,該係統副主任中享受正部級待遇者僅此三人。至此,國家發改委係統已經擁有12名副主任。

看了這樣的信息,心裏那叫一個美呀:怎麽樣?又讓老潘我這烏鴉嘴說中了是不?這個委府,實在是不可救藥了。現在我們時不常就能夠聽到,地方換屆當中要大量地減少副職,做給社會個樣子,表明委府還是實實在在地去除納稅人的負擔。可作為中國最大的行政機構,國家發改委現在已經有了12個副主任,光是享受正部級待遇的副主任就有四個了。

而且,這解振華悄無聲息地複出,更是令人欣喜若狂。國家發改委似乎也知道這種事情幹得並不光彩,很崇洋媚外並欺負中文人群地先在其官方網站的英文領域發布此消息。這意味著什麽?以後中國官方的消息可能都會采取如此方式,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中國的事情還是先要讓洋人知曉,然後才能輪到漢語群體。

解振華重新回到了正部級領導人的崗位,真是快意人生。我們大概都還記得這位國家環保局前局座的所作所為。1月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述,解振華在2005年11月底因為發生在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鬆花江汙染事件引咎辭職。(何必注,略。)

這種描述,充分表現了我們的媒體是怎麽溜須拍馬奴顏婢膝的。其中把解振華描繪成了一個專家型領導,又顧左右而言他作國家發改委是如何要在環保方麵加大力度,如此,解振華的複出也就理所當然大勢所趨了。

可解振華是怎麽去職的?是因為剛剛過去一年的震驚世界並引起嚴重外交糾紛、使得中國與俄羅斯諸多關係產生倒退的吉林鬆花江汙染事件。那次事件的影響,到現在還在延續。更為悲慘的是,事件當中有5個生命因為汙染而故去。這種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公共安全事件,采取行政問責方式,也是當局迫不得已對社會做出的姿態。

人死了不能複活,活人犯不上為了死人而收到約束,這就是我們的委府的邏輯。也正因此,解振華才會大模大樣地重新回到領導崗位。

麵對此情此景,我感覺真應該為我們的委府山呼萬歲。

眾所周知,新一屆委府親政後,實施了看上去鐵麵無私的行政問責製度,被問責的有前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前北京市副市長孟學農、前中石化總經理馬富才、以及後來的前國家環保局局長解振華。除了解振華在事發一年後的最近才“低調”(媒體這種說辭真有些恬不知恥)複出外,其他人呢?

2003年那場非典曾經讓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心惶惶。中國政府中的衛生部部長采取公然欺騙手段、北京市副市長也隱瞞北京市非典疫情,同時被當局拿下。可非典驚魂未定,2003年8月6日,多維社報導“因薩斯下台的張文康孟學農將複出政壇”。在網上輕而易舉可以查到相關文字: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四月因防治非典不力同時被撤職的原中國衛生部長張文康、原北京市長孟學農,不久將複出政壇。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四月因防治非典不力同時被撤職的原中國衛生部長張文康、原北京市長孟學農,不久將複出政壇。張文康將重返主管中共領導人健康的中央保健委員會,出任副主任,孟學農則很可能調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黨務工作。而在三個多月以前,當孟、張被撤職時即有分析人士預測,他們二人東山再起隻是時間問題,因為張文康與江澤民關係非同一般,孟學農則是胡錦濤的嫡係。東方日報引述北京政界人士指出,雖然張、孟兩人在防治非典中確實存在失誤,但根本原因是僵硬的官僚體製,特別是自去年十一月中共十六大至今年三月在北京兩會期間,高層的注意力均集中在國家領導層的更換,希望社會及民心穩定,對非典這種傳染病的嚴重性認識又有限。因此,將防治非典疫情前期的失誤讓張、孟兩人負全責,不甚合理。張文康一九九八年出任衛生部部長時,便兼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這項職務一直未被免除。張文康過去多年一直是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的醫療小組負責人,他將會返回保健委員會。共青團出身的孟學農四月被免職後,高層曾安排他出國短期考察。政界人士指出,孟學農今年五十二歲,年富力強,但因為在市長職位上被免職,故今後很難再主持地方工作,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一類的專業主管部門,對他的安置十分適合。

曾經造成2003年12月31日重慶開縣井噴釀成中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石化事故、243人死亡、6萬人星夜逃難的責任人馬富才呢?2005年5月26日《南方周末》題:“馬富才赴國家能源辦履新 被問責官員遷降引關注”。流傳已久的消息終於成為現實——5月24日,國家發改委新聞處一位官員向《南方周末》證實:中石油前任“掌門人”馬富才已經在發改委上班,這位人士確認,“國家能源辦副主任是他的新任職務”。

非典死了多少人?重慶開縣又死了多少人?鬆花江事件死了多少人?

我們當然可以說,這是製度本身的問題,比如僵硬的官僚體製,由責任人承擔全部責任不甚合理。如此一來,還要問責製度做什麽?隻要僵硬的官僚體製存在,那麽由具體官員承擔責任就是個永遠也不可想象的勾當。

而問責之後回家修養些時日,然後東山再起,這已經為我們耳熟能詳。到現在,新一屆委府開始的行政問責製度實施後所有被問責的部級官員全部複出,告訴我們確切的問責結果,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作威作福而已。

對於如此境況,我們能夠怎麽著?沒脾氣。

溫鐵軍轄下的人給我群發來了2006年中國笑話大全,或許,這可以給我們慶賀解振華複出時更增添些個喜慶色彩。

劉老石

發件人: bitfall

發送時間: 2006-12-19 13:51:15

收件人: 網上論壇

抄送:

主題: 2006年中國笑話大全(威力加強版)

(何必注,略。)

從解振華,和以前的張文康、孟學農、馬富才等等被問責的部級高官的仕途軌跡當中,我們當然可以看到,問責製度是“逗你玩兒!”

看到那些官員複出的理由,比如(環保)工作需要、專家型、年富力強、關係密切等等,我們就知道,要想讓誰複出,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嘴反著正著都可以用,橫著豎著使用那要根據情況而定,就如同與國際接軌和中國特色之間雜耍般的轉換。

這些理由,當然可以使比如朱曉華、張恩照、王懷忠、胡長清、陳良宇、邱曉華等等有著工作需要、專家型、年富力強等等背景者走馬上任。可能他們悉數所缺的,就是關係密切了。

我們當然不能指望著中國出現類似韓國首爾市長因為說錯了話導致房價上升辭職,也能給中國比如建設部部長以及房價上漲最快的地方的委府一把手辭職;更不能指望因為撒下彌天大謊並直接導致人員因此死亡的官員能夠為生命負責,同樣,也不能指望官員的瀆職致使草菅人命的事件會有什麽官員為此擔當。原本,他們就是宦官體製培養訓練出來的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同情心、責任感以及公平道義之輩。

當然,因為官員而死去了的那些人,在九泉之下大概也不能為如此責任盡失的衙門而得到告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