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壟斷行業員工收入過高有違社會公平之勢不可避免

(2023-01-02 13:36:49) 下一個

壟斷行業員工收入過高有違社會公平之勢不可避免

              2006年6月3日

何必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布正發前不久指出,石油、電力、電信和煙草等資源壟斷行業員工工資過高,增長的速度也過快……(略。)

這則消息,是當天該節目的主打內容,並因之而形成互動話題“您如何看待壟斷行業員工的高收入?”

當然,這種節目一看就是經過事先設計的,對於選題的可行性進行過判斷,以及公眾對這種問題的關心熱度。

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報告,與去年同期一樣,僅僅分了國有經濟單位、集體經濟單位和其它類型經濟單位三類,沒有具體行業的職工工資的比較。國家統計局的人士指出,趨勢是行業收入差距擴大。

之所以沒有具體行業的工資比較,可以猜測的原因就是,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當下,社會不滿情緒積蓄已久,任何數據都可能會形成導火索,引發公眾不滿甚至動蕩。因此嘛,利用剝奪公眾知情權的方式,對這類數據進行屏蔽,也是在所難免的。而就這麽一份語焉不詳的報告,還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找到些個行業工資收入材料也就是分分鍾的事,再與統計局的數據和說法對應起來,就能夠完成一幅拚圖遊戲。

而當記者就此聯係統計局方麵時,被告知不能接受采訪,原因是那些壟斷行業紛紛找到他們興師問罪,他們不能對媒體談論此事,然後告訴記者也不要做這種選題。而當值班製片人將這種情況告訴筆者時,我馬上就很憤怒地表示,甭理他們丫挺的,媒體做什麽選題還用得著他們管!(本來管媒體的人就夠多的了。)本來嘛,既然他們不表態,新聞也就不可能完整,隻能缺憾地與觀眾見麵了。這也就算是新聞作品無法避免的中國特色了。

現在人們對於社會公平非常敏感,凡事關此領域,都會引起熱烈爭議,並且媒體逐漸形成了公平先於效率的聲音站上風的態勢。

對於壟斷行業員工工資過高增長速度過快的現象,媒體也有著頗有議論。(何必注,略。)

不止如此,在近來廣受關注的煤電聯動機製上也有所反映。3月1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而這些壟斷行業在撈取消費者大量血汗錢並把持了諸多行政特權後在幹什麽呢?3月8日快訊,(何必注,略。)

如此看來,從中國消費者口袋裏巧立名目強取豪奪之後,到海外去向洋人獻媚,而且太多的中國優質國有企業在海外廉價上市,成為國有資產流失的新形式。(6月3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用套紅標題報道中國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消息,真不知道這種事情到底能夠給我們的消費者帶來什麽災難。)

4月份,日前香港《經濟導報》載文指出,(何必注略。)

其實,從目前的整體狀況看,中國的壟斷行業要有所收斂是不可能的。3月14日快訊,(何必注,略。)

可到了4月6日,快訊就沒那麽樂觀了。(何必注,略。)

應該看到,在中國,行政壟斷是最為普遍而且最為猖獗的,對於社會發展與穩定的影響也是最為劇烈而敏感的。到最後,立法層麵將行政壟斷的去除,表現為社會公平倡導者一邊的落魄敗北,市場化派繼續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依然會秉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社會發展原則,而說穿了,這就是發展就是硬道理的體現,“一心一意謀發展”嘛。至於說這發展到底是為了什麽、發展把什麽人排除在改革成功共享行列,那才不是當局要考慮的事呢——你死不死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