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蒙牛合資更讓人膽戰心驚

(2023-01-11 01:18:47) 下一個

蒙牛合資更讓人膽戰心驚

                                  2006年12月24日

何必

蒙牛與法國達能組建合資公司……(略。)

這是該節目腫中那個著名的軟廣告板塊【資訊速遞】中的一則,其他的從標題上就能夠判斷內容是什麽性質:“迎新年 演出市場好戲連台”、“章光101攜手五糧液造酒”、“土地新政拉低區域房價”、“‘理想主義居住夢’論壇舉行”……

對於蒙牛與國際上的乳製品生產巨擘合資聯手,我們當然應該拍手稱快了。

其實,到了現在,全世界都在風行著企業並購的浪潮。國際上那些響當當的龐然大物們各自也在通過兼並來擴大著勢力範圍,甚至出現了紐約股票交易所試圖吞並歐洲股票交易所的舉措,如果這宗交易獲得歐盟方麵的批準,那麽將給當下企業並購的熱潮帶來曆史性的轉變。

非但是那些跨國公司之間在並購,跨國公司們也在盯住其他國家的企業。3月8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應該說,韓國人對於自己民族的保護要比中國人強悍得多。大概我們都會相信,假如199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時中國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並且受到毀滅性衝擊,中國人大體上絕對不會像韓國人那樣拿出自己的家庭財產交給政府組成國家力量來對付金融危機,我們注定沒有眾誌成城共赴國難的民族氣節。以前我曾經寫過“韓國人領導新抗日戰爭”的文字,溫鐵軍轉發給了其他人。我堅定不移地認為,當前中國人早就沒有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淪為徹頭徹尾的殖民主義心態裏的人群。

當然,同樣為遠東國家,在文化和傳統上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銀企交織官商勾結等等。但不同的是,中國企業對控股權看得很重,即使圖有其表也在所不惜,更何況,各級委府對於企業的幹預和控製呈現愈演愈烈之勢;而且,中國企業的股價並不準確,資本市場不過是被操縱了的混水一潭,企業定價機製基本上還達不到市場最低標準,隻不過是委府行政的私生子;而企業的透明度就更不值一提了。

可就算這樣,中國的並購市場上也有著不讓韓國的蔚為壯觀,並招致外電居心叵測地好評如潮。4-18日快訊,(何必注,略。)

這種將中國並購市場新氣象描摹得如此快意人生,卻被中國人發現,外資到中國的所有並購,都在消滅中國各個行業中的排頭兵,與此前外資熱衷於建立獨資企業的形態有著翻天覆地的本質性變化的是,現在外資通過對中國的那些在行業裏舉足輕重的企業合資、並要求有絕對的控股權,來擊垮中國的民族產業,甚至像柯達那樣不惜采取低價傾銷的策略、而且通過中國的賣國賊們獲得了在中國膠片行業的全部優先收購權,到現在中國的膠片行業已經全軍覆沒。而膠片行業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國際上通行的規則是,並不看中是否具有比如航天飛機之類的高科技,隻是從膠片質量水平上就可以判斷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的整體實力。可現在,中國的這個產業已經不複存在,遑論什麽提升質量了。這就是我們津津樂道的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撕心裂肺的巨大成果之一。

說道中國的乳製品行業,也未能幸免。5月11日快訊,(何必注,略。)

如此看似客觀公正的宏觀分析判斷,卻根本不提及另外的層麵。2003年安徽阜陽劣質奶粉所導致的大頭娃娃事件當中,社會注意力逐漸從類似浙江蒼南那樣的劣質奶粉加工黑窩點,轉移到中國現存的幾個巨型乳製品企業,但卻沒有媒體敢於指名道姓,因為委府製裁壓迫手段之殘忍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什麽媒體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在眾多媒體隔靴搔癢地指稱“全國著名乳製品企業”的情況下公開點名,那麽很有可能會烏紗帽不保,遭遇當年北京青年報點名娃哈哈在時任總理的親自幹預下而導致社長和總編輯離職的悲慘結局。

即使如此,人們卻通過對於阜陽事件的報道,知道了在中國的乳製品行業裏,也存在著中國特色的無處不在的黑幕,大量的不可告人的潛規則密布叢生。至少在表麵上就有內蒙古那些著名的乳製品企業從牧民分散放牧的狀態裏收集牛奶的全過程裏,就被媒體發現牧民為了提高被收集的幾率而當著奶站的工作人員的麵向牛奶桶裏撒尿來增加液體中的一些法定元素;而此後的儲運保管價格運輸等等各個環節,也都形成了類似於黑社會控製的產業鏈條。

中國奶業協會挺身而出,號稱中國大量奶農因為複原奶的泛濫而陷入失去市場空間的窘境。奶業協會給出了一個看上去觸目驚心的數據:中國複原奶加工企業往往都是從國外低價進口劣質奶粉,每噸奶粉到岸價格不過是1600美元;而國內鮮奶收購價格達到每噸2000至2200美元;按照奶粉複原比例1:8計算,合計到每噸複原奶的價格也就是200美元的水平,比起鮮奶來要低得令人瞠目結舌。複原奶企業正是利用剝奪消費者知情權的手段,拒絕在產品包裝上如實向顧客透露其中的真實成分,並借此牟取暴利。這種行徑能不讓人咬牙切齒?

現在,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清華崔之元、溫鐵軍發來的郵件。崔之元的郵件當中,有報道涉及的內容涉及從以前朗訊案、德普案,到現在的IBM案(通過其他機構向如今已被法辦的前建行行長張恩照行賄22多萬美元),以及索尼、安訊等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所作所為上,突出表現出,現在已經不是什麽中國的“染缸”現象成為經濟領域的黑暗重地,被該報道命名為“洋腐敗”的完全來自國外的倒行逆施在中國的無惡不作,才是導致中國經濟環境更為惡化的重要原因。該報道提及,索尼(中國)為了逃避稅負,隱瞞銷售收入18億元。外資企業在華發明、製造和引進了原本中國並不存在的各式各樣的醜惡行徑,遠不是我們此前設想的中國就是個惡劣文化的密集勝地,外來勢力是在中國潛規則橫行霸道的情況下才同流合汙那麽簡單,外資也從來就不是被迫接受罪惡的謙謙君子,在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利用中國不負責任的改革開放而將人類駭人聽聞的醜惡行徑引入並擴散傳染的罪魁禍首。

所以,從如此層麵看,也許怎麽著也不會在軟廣告所宣揚的層麵上對蒙牛與達能的合資感到值得彈冠相慶,而更加領略到,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中國不下地獄誰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