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目睹中國金融崩盤

(2023-01-11 00:42:50) 下一個

目睹中國金融崩盤

                                        2006年12月11日

何必

央行剛剛發布的《2006年金融穩定報告》,首次對房價下跌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發出預警……(略。)

這個消息,確實很值得密切關注。因為,這畢竟是中國最高金融機構公開發布的權威報告。雖然,中國官方對外發布的文件總是帶有明顯的模糊性,可正因為如此,央行這般直言不諱地警告,如果房價下跌可能導致金融風險,聽起來就更加耐人尋味了。有媒體幹脆將這個消息命名為“警惕崩盤”,凸顯金融領域麵臨著的巨大危險性。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新鮮。有關中國房地產將引發金融動蕩的聲音一直就沒有斷過,尤其是在這一輪開始於2004年至今高燒不退的房地產價格瘋漲到了幾乎失控的過程中,總是有那麽些許聲音讓人銘記。按照房地產巨擘們的話說,不怕政府官員,不怕政策變化(本質上委府早就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就怕比如易憲容這樣的學者發言。這期間,易憲容、謝國忠有關中國房地產泡沫將會破滅的言論,一方麵讓委府官員和開發商們咬牙切齒,另一方麵卻加強了官商勾結的結盟力度,並齊心協力製造市場繁榮景象,反過頭來房價發瘋上漲讓很多聆聽易憲容、謝國忠們說辭而沒敢及時出手買房者麵對節節攀升的房屋價格對易、謝們恨之入骨,感覺是他們使自己的財富迅速貶值。但是,這還是沒有阻攔烏鴉嘴們的發言。今年,時任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師謝國忠認為,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再次上升。一季度總消費貸款(包括抵押貸款)隻占非金融部分總貸款增長的3.9%。抵押需求疲軟暗示中國住房需求已達頂峰。但建築仍以超過20%的年增長率在增長,2007年到2008年很可能出現嚴重的供大於求,地產行業師決定這一輪經濟著陸的重要因素。而且前一輪的刺激再次增加了硬著陸的風險。如果出口減緩加上地產因素,經濟的硬著陸幾乎不可避免。

現在,央行以官方報告的形式正麵發出預警,當然可以理解為對烏鴉嘴們說辭的認可。

今天是什麽日子?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整整五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時刻,討論央行這麽個報告,很值得玩味。

入世5年來,中國表麵上取得著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高速增長,經濟上攫取了日益龐大的國際市場份額,在世界經濟當中看似舉足輕重。4月7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援引當期《韓經周刊》報道,(何必注,略。)

中國成為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一極,這很讓中國人興高采烈。不過,從2005年起,FDI呈現出增幅下降的趨勢,國內媒體對此掩耳盜鈴地表述為發生著數量向質量方麵的轉變,卻根本無視中國各類要素價格、以及處於高度壟斷狀態中資源性企業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引發外資大規模撤離的事實;同時,中國在國際貿易中也承擔著日益重大的經濟乃至道義風險,並直接轉化為國內經濟壓力。6月28日快訊,(何必注,略。)

最近就要到中國來舉行中美高層定期會晤的美國財政鮑爾森是帶著巨大的壓力,美國國內對於鮑此行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企圖此行能夠使中國在扭轉雙方貿易失衡和人民幣加快升值速度方麵有突破性成就,但全世界都預計,這次訪問將不會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而如果這樣,將進一步引發米國人對華的憤恨以及新的製裁措施。

這種巨幅的國際貿易動蕩,更是給中國弱不禁風的金融帶來了可以預料的乘數風險。今年中工建三大國有商業銀行IPO的成功,讓中國社會普遍抱著樂觀的態度。麵對12月11日中國兌現向外資銀行全麵開放人民幣業務的時刻,IPO的順利過關似乎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正在迅速縮小與外資銀行的差距。不過,銀行領域卻有著讓我們很難放下心來的動向。4月7日,針對建行2005年度業績報告,花旗、美林和高盛三家國際投資銀行的研究報告均稱其透明度欠佳。當天建行股價下跌3.5%。花旗環球金融駐香港的金融機構研究部董事蓋伯仁指出,建行的業績報告有兩處表述不清楚。第一個有關稅率。花旗計算發現,建行去年下半年的實際稅率隻有20.6%,遠低於國家法定的33%。第二個有關匯兌。建行披露說去年出現13.06億元人民幣的匯兌淨虧損,並稱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導致其美元資產受損,花旗的報告推測說,既然建行上市前已和匯金公司簽訂合約,對衝225億美元國家注冊的匯率風險,那麽這筆匯兌虧損應該不是來自資本金,而是銀行日常運營行成的虧損。

近來銀監會副會長唐雙寧也表示,中國的銀行表現不盡人意,希望中國的銀行們能夠提高非利息收入。這顯示出金融界高管們對中國的銀行們的憂心忡忡,看著那些抱殘守缺不思進取的銀行無可奈何。孫立平在《生活在不確定中》裏談到,“到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餘額為65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櫃台交易額為95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隻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相當於實體經濟的5倍。換言之,世界上有每6個美元,就有5個是在虛擬經濟中。在中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比例也達到了1比1。”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成分對照的背後,表現出來的是第三產業乃至國民經濟整體的水平和素質。而中國信用和責任體係的全麵崩潰,導致金融服務業的萎靡不振甚至日趨削弱。

入世5年是個很關鍵的日子,這個日子表征著中國入世過渡期的完結。4月20日快訊,世界貿易組織4月19日公布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首份《中國貿易政策審議報告》,報告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同時對中國未來發展提出建議。(何必注,略。)

通看世貿組織首次向中國提出的政策建議,哪一個都屬於命門性質,換言之,其中任何一項的實質性進展,可能都會伴隨著繞不過去的體製和機製的脫胎換骨。

麵對入世後中國金融業的開放,國際上還是津津樂道。6月22日快訊,(何必注,略。)

什麽叫做“監管和文化方麵最富挑戰性的行業”?什麽又是“市場準入的障礙對並購活動的負麵影響正不斷減少”?這恰恰反映出中國金融業的本質,那就是一方麵,中國的銀行們對外開放的程度讓全世界都感到驚訝:將國民經濟的生命線如此拱手出讓,實在讓人看不懂一向高呼捍衛國家主權的地方卻明目張膽地將金融主權如此作踐;另一方麵,中國的銀行們幾乎處於不設防的監管狀態,賊不走空導致了太多銀行從上到下人員的鋃鐺入獄;中國的銀行本質上就是委府的走狗。坊間一直關注,今年4月2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五部委聯合發出《關於加強宏觀調控,整頓和規範各類打捆貸款的通知》,明確規定,金融機構要立即停止一切對政府的打捆貸款和授信活動,地方政府不得為貸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擔保或者是變相擔保。因為地方政府以財政或其他收入進行擔保,不僅與目前的法律相抵觸,而且有悖於政府財政從建設性財政政策向公共財政政策轉變的主基調。一季度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增長達到1.26萬億,其中以政府為主導的貸款就占據了半壁江山,而各地方“銀政合作聯盟”無形之中成了影響宏觀調控效果的最大障礙。

就這麽一堆破爛銀行,被當作是我們主心骨。如此狀況,安能讓我們踏實在一旦比如房地產領域出現風吹草動,不堪一擊的中國金融會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崔之元給我發來的材料當中,有摘自網絡上流傳《國際金融報》的一則報道。 [ 擊鼓罵曹 ] 於2006-11-29 16:40:12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投資中行工行 外資股東一年內賬麵淨賺逾1600億”(何必注,略。)

看了這樣的消息,我們也就確實能夠知道,所謂國有資產流失到底是否真實以及究竟是怎麽實現的了;也許,把這種狀況形容為賣國求榮也並不為過。

麵對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委府方麵也忙不迭地出台著政策。11月16日,發布了《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有評論捧臭腳道,其“國民待遇、謹慎監管及法人主導”三原則,既維護了中國入世承諾的嚴肅性,開拓了中國銀行業有效利用外資的新格局,同時也在考量各自實力的基礎上均衡了未來競爭格局;采取“法人主導”原則,可以看得見的好處至少有三:一是可以防範外資銀行(海外法人)的經驗風險通過分行向我國傳導;二是國內可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需要對具有國內法人資格的外資銀行實現必要監管;三是鑒於目前具有國內法人資格的外資銀行數量較少(14家),外資銀行分行較多(191家),後者向前者轉製需要一段時間,使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變得更為有序,亦使中資銀行和政府監管都更加從容。(11月20日《瞭望新聞周刊》)而外電對於這個條例的評價則是,中國當局在兌現入世承諾方麵耍花招,不斷利用政策來為金融市場開放設置障礙。

其中,反映出中國入世追求與成效方麵的本末倒置。中國入世,曆經13年“艱苦談判”,實際上是為了通過此舉來達到憑借外力進行政治體製改革的目的,以緩解國內力量根本不足以動搖已經固化了的既得利益所有者將社會轉型的過渡期固定為曠日持久的雙軌製,以既能享受計劃經濟體製下威權政府的權力租金,又能占有市場經濟形態裏惟利是圖的放逐,選擇性地隨心所欲使用“與國際接軌”和“中國特色”作為硬幣的兩麵。

更為凶險的卻是,即使是為了融入國際社會,中國方麵對於主權的割舍也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地步。Hills & Company首席執行官、喬治•布什總統時期的美國貿易代表卡拉•希爾斯(Carla A. Hills)怎麽說來著?“在製成品方麵的談判落後於農產品方麵,很少有WTO成員國真誠地提出要打開服務市場,諸如銀行業、保險業和通信業,而這些對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工業化國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可我們看到的卻是,前中國政府領導人為了達成入世目的,請求美國人到了讓全世界噤若寒蟬的地步,為此不惜把中國的銀行業、保險業和通信業全部奉送。

如此,我們也真算是內外交困了。而這種情況下,房地產領域裏出現什麽事故,就會連帶上中國的金融。而全社會都共識於,如果中國的金融不出問題,中國經濟怎麽著都不會有麻煩;而如果中國經濟真是出了事,必定是中國金融惹的禍。

那麽,如果中國的銀行們出了問題,這個社會能是個什麽樣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