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公交優先就這麽變成了公交公司優先

(2023-01-11 00:28:56) 下一個

公交優先就這麽變成了公交公司優先

                         2006年12月6日

何必

北京1937年就有月票了,如果月票要取消,可是件大事……(略。)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略。)

這些天,有關公交優先的話題再度成為熱點。先是北京市王歧山到香港考察交通狀況,試圖破解北京市的交通困局。在香港他表態,北京必須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並將此作為緩解北京日益惡化的交通狀況的唯一選擇路徑。然後,國務院也發出了明確的在全國範圍實行公交優先原則的信號,緊接著就是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勞社部四部委聯合發布政策指導性文件,用如此前所未有的高規格的姿態向全社會明確公交優先的交通發展方向和治理方針領域的原則精神。

就在此時,北京市卻傳出公交月票將麵臨取消的消息。包括央視在內的諸多媒體都對此進行了報道。新聞從業者就此向北京市相關方麵求證,官方私下裏都表示,這個政策調整方案已經報請市委府辦公會批準,也就是說,這是木已成舟之勢,但對媒體卻不能公開表態承認此事。

實際上,有關北京公交月票方麵的報道也不少。看上去很像北京市委府為了取消公交月票製造輿論。媒體報道,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公交月票卡的使用效率很低,月票乘客的平均刷卡量為每月86次,比月票卡規定的刷卡上限140要少54次。自今年5月10日開始,北京市實行市政交通一卡通,半年來市政交通一卡通發卡量突破500萬張。在月票卡使用前的公示階段,月票卡的使用次數為每月120次,後來市民反映每月120次滿足不了市民正常出行需要,政府便將月票卡的使用次數增加到每月140次。從統計數字來看,每月能夠刷卡140次以上的乘客隻有2.6%,目前公交每月月票卡的充次量維持在105萬張。按照該統計數字計算,每月隻有2.73萬人能夠刷足140次。公交地鐵聯合月票能夠完成刷卡次數的隻有1.8%。

也有媒體報道,麵對北京市醞釀取消公交月票,五成人希望票價打五折。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從今年5月10日北京市取消紙質公交月票改為市政交通一卡通(即IC卡)到徹底取消公交月票,時間僅僅經曆了短短的半年多;當初委府信誓旦旦聲稱,推行IC卡,並不是要取消公交月票,而是為了使得公交運行更容易管理,更有效地配置公交資源等等堂而皇之卻美妙動聽的說辭。當時,我也曾經就此連篇累牘地進行過分析和質疑,並且在媒體上反對這種舉措。可IC卡麵世才這麽點時間,人們從IC卡所帶來的比如分車門上下車等混亂當中還沒有緩過勁來,委府就急不可耐地要將這在北京市已經有著70年曆史的公交月票徹底送進墳墓。如此行徑,也就是當前日趨變為與民爭利的委府才幹得出來。

應該說,取消紙質月票改用IC卡,已經是一次涉及到價格、月票使用方式等方麵的調整。為此,當初委府還假模假式地召開了個什麽聽證會,找了一大堆與公交沒什麽關係的人去說三道四。為此,有的與會者為了能夠在會上發言時不至於太離譜,專門安排時間乘坐公交車。這樣的滑稽,也隻有在與時俱進的中國才能出現。

當前北京的公交狀況如何?麵對時下很熱鬧的公交優先的甚囂塵上,我一直鼓動繼續關注公交的真實運營情況;而四部委的文件正是給了如此契機。至於涉及到取消月票的題材,也真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歪打正著成了取消月票題材的背景資料。也就是說,策劃有關公交的節目在前,取消月票消息在後,放到一起則別有風味。於是,開篇節目前麵,還有另外一則報道。

相同線路的月票有效車和月票無效車,在高峰時期,乘坐情況卻是大大的不同,這是怎麽回事?今天記者就去體驗了一把。說起全球最大的公交車,誰能跟300比,圍著三環轉圈,月票有效,外交官都得坐?郭德綱相聲:“我回大使館,坐300,(這三百不到那地方),有輛區間車。”早上7點,記者從楊橋站上了一輛內環的300路,車過麗澤橋就開始堵了,前麵亮起一連串的尾燈,雖在主路,由於沒有公交專用車道,隻能是跟著社會車輛一點一點地往前蹭。乘客:“就是堵;”“我一般從洋橋坐到六裏橋,得一個小時。”“我一般從洋橋到紫竹橋,最多的時候得2個小時。”就這麽走走停停地進了公主墳站,這個時候車廂裏明顯開始擁擠,連這個兒童座椅都坐上了一個成年人,趕上刹車,這個滋味可不好受。乘客:“挺難受的。”“這還不算擠,擠的話你還有地拍。”“最擠的時候,我前麵有三排人,我頭出去了,身子還懸在裏麵。”記者算了一下,從麗澤橋開始一直到紫竹橋,基本都是車挨著車地往前走,不過十多公裏的路程,卻用了近50分鍾的時間。不少常坐的乘客告訴記者,三環路擁堵,除了車流輛過多,一些公交站點設置的不合理,也容易成為堵點。乘客:“有些站點可以更合理一點,比如站點就不應該設在主路的出口處,這樣容易造成後車擁堵。”到了北三環,道路還比較痛快,不過快到三元橋的時候,車速又慢了下來。最後轉回到終點站洋橋的時候,記者看了看時間,是早上8點45分。300路售票員:“轉一圈最慢的時候,三個小時。”300路司機:“每次下車,我都鱉著尿,隻能這麽走路。”(搞笑flash)“這時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當然了光有機靈勇敢還不夠,擠車還得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不怕鞋子掉不怕臉被抓,不怕白領變黑領,如此這般,就一定能成功的擠到車門裏去了。”可是,這相同的時間,相同的路線,卻還有另外的情況。這是830路公交車,它的行程和300路一樣,都是順著三環行駛一圈。記者在830路的總站玉泉營上車時,車上僅僅有兩名乘客。(靜止畫麵:兩個人和300路對比)。在隨後的幾站,雖然一度出現站著十幾名乘客的情況,但是,隻過了兩三站車裏又恢複了寬敞。由於三環路上過於擁堵,大部分的乘客都自己找節目打發時間,有的聽音樂,有的看報紙,有的幹脆補起了覺。記者在乘坐過程中發現,830路一路上車廂裏都較為寬敞,八點十分到達安貞橋時,車上一度出現十個空座位,而後一直空駛到終點,而一些持有月票卡的乘客也選擇了花錢乘坐空調車。830路售票員:“咱們這個車是2元起價,(全程是多少錢)6塊,這車跟300是一樣的線,但是咱們這車不是得花錢嗎。”乘客:“那個月票車人實在是太多了,根本擠不上去。” 300路的負責人告訴記者,300路車不少,內外環加起來一共160輛車呢,三環路不過50公裏,現在也就是路堵沒著,如果以後有了自己的專用車道,他們就能多拉快跑了,830路也是這麽想的。

北京這300路,如今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的一道風景了。無論什麽時候,誰要是想故意敗壞心情,或者憶苦思甜,或者體恤民情,或者感受什麽叫做公地悲劇,那麽就去乘坐300路。這條線路,成為全世界所有公交線路當中每天運送人數最多的(30萬人次),而其擁擠、不準時、治安狀況惡劣,演繹著格雷欣法則,將越來越多的人群趕出這條線路,逐漸淪為徹頭徹尾的農民工專線,完成了公共產品向特定人群的逆向轉型,凸顯出公共服務的中國特色。

開篇節目中那個人模狗樣的專家搖頭晃腦地在大談什麽國際上公交月票的狀況,那些說辭實在表現出我們與國際接軌的叫囂當中,總會被如此人等用“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的掛一漏萬的路數來欺行霸市愚弄公眾。2004年,我就曾經介紹過國外公交月票的狀況,有年票、季票、月票、周票,還有隻按乘坐次數計算而不計時間的次票,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乘客充分享受到公共交通的便捷舒適安全。歐洲國家基本上都是采用如此方式。而那個專家卻標定什麽工作日、指定線路等等,並且完全不顧現在連委府都已經將公共交通定位為公益性質、即不以贏利為目的的狀況,說著要由企業來承擔人們出行的部分費用這類彌天大謊,真是讓人領略到了如今中國專家的嘴臉。

通看全世界,哪兒有像北京這樣的公共交通?地鐵與地麵公交車的公交月票不能通用;地鐵月票停止增加發售;地麵公交車采取月票有效和月票無效;公共交通被分割為公交公司、運通公司、巴士公司、八方達公司(2004年還有所謂的康恩專線)等等;那些月票無效的線路上,又分作有空調車和沒有空調的車,而有空調的車在春秋季節不需要使用空調時,卻還按照空調價格收取車票,雖然一直飽受非議,但目前中國的法律根本不支持如此明目張膽搜刮國民財富的訴求;票製不統一、站點不合理、服務惡劣、班次不準時……可以說,如果要看當今世界上什麽是公交大雜燴,北京應該是當之無愧。

在以往的公交報道中,各方人士也認為,北京的公交製度設計和執行狀況在全世界也聞所未聞。

現在,IC卡使用次數成為當局認定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並且列舉出了各種統計數據。

有趣的是,到現在,各種媒體采訪北京市公交部門時,都死活也弄不出來公交方麵財務收支狀況,或者說公交方麵對此諱莫如深。人們推算北京公交運營成本之際,隻能通過作為上市企業的巴士公司的財務數據。而如此,北京公交方麵總是呼籲加大公交投入力度,納稅人的錢轉變為財政投入後,公交方麵悍然無視公眾對於自己的錢財的使用狀況方麵的知情權,以這些數據和材料是企業秘密為由,將所有資料深藏起來密不示人。

可現在,卻拋出了IC卡平均使用次數的數據,這種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很值得懷疑。這些數據是什麽機構調查出來的?根據什麽方式得到的?是否權威公正等等,在公交方麵選擇性公布的情況下,當然是要遭到置疑的。

即使如此數據是可以說明問題的,那麽又會怎麽樣呢?因為平均刷卡次數沒有達到當局當初給出的最高級,那麽又能說明什麽呢?就應該降低刷卡標準甚至幹脆取消公交月票?

按照現有公交月票每月45元(已經比今年5月份之前有所漲價)、刷卡140次來說,核算每次費用為0.32元,那麽是不是說,取消公交月票之後,會按照三折的價格來進行票製設計?顯然不會,因為能夠刷到140次的人畢竟才那麽少。雖然,這幾個月每月刷足,並不等於今後就不會增加刷卡次數,或者憑借如此價格提升公交吸引力。

同時,那些盡管人數也許不多但卻真實存在的能夠刷足140的群體,在取消了公交月票後利益會遭遇到什麽樣的損失,也是可想而知的。從目前公交車乘坐群體的身份狀況看,這又是一次以改革名義對弱勢群體赤裸裸的剝奪和權利的侵犯。

月票有效和無效的公交車並存的狀況,原本就是改革成為利益集團(具體到本話題就是公交公司)綁架公共利益中飽私囊的表現。按照公平原則,最應該做的,並不是取消公交月票,而是擴大公交月票的使用範圍,改變目前公交領域各自為政的局麵,讓所有的公交車都能夠月票有效。

小品中那句被廣為傳誦的話是怎麽說來著?我就不明白,兩口子做人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換到這裏,就是實在不明白,明明是公益事業保持低票價的政策初衷,怎麽到了北京卻變成了新一輪強取豪奪,政策之間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說改革現在已經被利益集團綁架,而且都成為將更多國民拋入到相對乃至絕對貧困化境地當中,果然又被證實了吧。

所以,所謂公交優先,現在就這麽樣在理直氣壯威風凜凜當中,變成了公交公司優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