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款才能辦新超市
2004年6月25日
何必
現在卻要求2003年銷售額必須達到6000萬、擁有超市、便利店60家以上……(略。)
北京市近幾年每年都要在年初向社會公布要為市民幹的若幹件“實事”,這好像已經是約定俗成不可不為的了。可這些實事總是有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的意味,年初公布時雄心勃勃,到了年末卻無聲無息。雖然去年有媒體對這些“實事”的操辦情況進行過追蹤,可還是一味歌功頌德,沒看到對於其中形式化與存在問題的關注。
今年,北京市要在社區新增500家超市、便利店,也被列為為市民辦實事的範圍,並為此配套了行政資源。不過,從最近北京市商務局發布的有關新辦社區超市、便利店的扶持措施上看,卻總還是覺得不那麽對勁。
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宣稱,截至去年底,北京社區超市、便利店數量已經達到1650家,覆蓋率接近70%,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由此看來,商家在社區領域對市場資源的爭奪早就進入了短兵相接刀光劍影的地步。從我們身邊看,五花八門的超市、便利店絞盡腦汁變換花樣巧立名目,弄出各種促銷打折優惠跳樓防水自殺等等聽起來都瘮得慌、總是帶有血淋淋的味道的招數來吸引消費者入套光臨,而且也不時有剛剛開辦不久的小型超市經不住市場折磨而偃旗息鼓從市麵上沒了蹤影;而國際巨頭沃爾瑪、7-11等紛紛搶攤北京連鎖商業零售市場,而家樂福、普爾斯馬特等國際連鎖巨人早已在北京賺得油光粉麵腦滿腸肥;國內的連鎖企業也風起雲湧忙不迭地幹著跑馬占地的營生,物美等幾大品牌在北京已經占據了可觀的地盤與份額。
在如此現實中,依靠市場完全能夠使連鎖超市在社區的遍布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根本用不著非市場力量來加速這個進程。從辦實事的目標上看,要新增500家,相當於在目前1650家基礎上再增加30%的數量,而目前激烈的競爭已經使超市覆蓋率接近了70%,如此一來,商務局出麵幹的這件實事就是要使北京社區超市覆蓋率達到100%!政府來填補市場空缺,滿足市民的生活需要,看上去是件很不錯的事。可是,放著原本挺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不幹,非得以辦實事的名義在市場競爭中插一杠子,按照行政思路、導向與傾斜去幹預市場,實在是行政權力濫用的又一個範本。
那麽,政府扶持的企業就一定是有種的嗎?太多的事例與教訓證明這種想法純屬無稽之談;相反,很多企業正是在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發展階段形成了自身的競爭力,而一旦與政府有了瓜葛牽連就江河日下。對此,人們冠之以企業資源權力化的稱謂,說得就是不少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碰到體製障礙不得不用企業資源與行政權力進行交易,走上了不務正業的不歸之路。
從這次商務局所要扶持的連鎖企業方麵看,也很值得回味。現在比起去年,在企業享受貸款貼息方麵的條件要高出了不少,不僅僅是年度銷售額增加了20%、擁有分店數量增加了1/3,而且對於企業規模和營業麵積上的準入條件也有了實質性的提升,遠非一般小企業能夠染指的。商務局方麵稱,這是為了扶持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鼓勵他們盡快拓展市場。人們可能也會想,讓那些飽經滄桑而依然屹立的大企業進入社區應該是件對消費者、商家、政府乃至社會都不錯的事,省得三天兩頭街道裏的商店開了關關了又開地此起彼伏鬧騰,索性找個可靠的從一而終,就像時髦的美眉們都朝思暮想找個大款傍著也算是對自己的青春有個交待。
可是,從政府的職能上說,除了維護市場競爭的正常運轉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就是要維護社會公平,在眼下所討論的問題上,應該注重各種連鎖企業都能享受到同等的行政待遇,並經由此營造平等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競爭環境,而不是動用財政手段嫌貧愛富,把眼睛死死盯住那些已經發展比較成熟的大家夥們,而對七七八八的小玩意兒不屑一顧拒之門外。
我們社會上的嫌貧愛富已經是非常普遍現象了。別說政府有關部門推波助瀾,就算沒有這種行政勢力出麵攙和,銀行貸款機構也都把目光盯住那些效益好規模大“實力雄厚”的企業身上,追著屁股給貸款,也不管對方是否需要;而那些真正處於起步階段非常需要資金扶持的新企業,卻基本上無一例外都要遭受銀行方麵的白眼甚至奚落,於是也就形成了撐的撐死餓的餓死、資金充裕不需要貸款的大企業被銀行踢破了門檻,可小企業踢破銀行門檻卻盡遭冷遇的惡性循環,加劇了貧富差距的擴大。
現如今,北京市商務局更是幫助銀行完成對小企業的歧視與冷落,使作為弱勢群體的小企業被排擠扼殺具有了堂而皇之的政策依據。同時,在對於壟斷的擁戴上也更上層樓。
但是,無論從維持社會公平角度,還是發展小企業擴大就業進而維護社會安定角度,如此措施還真是值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