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網易的“禁用”

(2022-12-09 22:44:47) 下一個

網易的“禁用”

                                           2004年6

何必

2004年6月13日,筆者在國內著名門戶網站網易裏的免費郵箱突然打不開了。從瀏覽器上敲入用戶名和密碼然後進入,頁麵上出現了這樣的文字:“您的@163.com帳號處於‘禁用’狀態。可能的原因是:發送大量未經許可郵件或觸發其他服務條款導致禁用;如有其他疑問,請和網易客戶服務部(24小時客服電話:020-83568090-4)聯係。”

什麽叫“如有其他疑問”?本人與國內外聯係中的絕大部分都是靠電子郵件完成的。馬上給這個莫名其妙的通知上給出的電話號碼打過去,諸多語音提示後,終於接通了人工服務。問及為什麽郵箱會處於“禁用”狀態,那邊一位女士慢條斯理地回答可以立即幫助查找原因,接著問我最近是否用該郵箱發送過數量比較大的郵件?這倒是事實;於是,對方說按照網易公司的規定,使用免費郵箱用戶如果在24小時內發送了超過一定數量的郵件,郵箱就會被關閉,處於這種“禁用”狀態;可我這個郵箱已經用了好幾年了,如果廢棄也許會丟失不少聯係,對方答曰如果想重新啟用,必須寫一份保證書,用傳真方式發到網易公司,然後才能解禁。

怎麽著?寫還是不寫?如果還想繼續用這個郵箱,就隻能接受,否則就隻能與這個郵箱永別。

沒轍,寫吧。傳真過去,再電話詢問是否收到以及何時能開禁,這次是位男士接聽,說已經看到了傳真,但要到工作日上班後才能解禁,估計還要等上24小時。

郵箱還是用不了,可仔細想想,從來沒聽說網易方麵有過這種規定時間裏發送郵件數量的限製。無聊中再次到網易免費郵箱注冊區域,查看其內容。

上麵很是得意地宣稱,@163.com郵箱是網易公司向廣大用戶提供的免費電子郵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免費郵件係統,現擁有4000多萬注冊用戶。

在注冊時,首先跳出的就是這樣的字眼:“您隻有無條件接受以下所有服務條款,才能繼續申請”;在服務修訂處,則顯得有些惡狠狠地聲稱:“網易公司保留隨時修改或中斷服務而不需通知用戶的權利。用戶接受網易公司行使修改或中斷服務的權利,網易公司不需對用戶或第三方負責”;在該項目裏還通告,“網易公司保留對申請了163.com免費郵箱的用戶投放商業性廣告的權利。”

於是,這種標準格式是沒有什麽好商量的,如果想使用該網站提供的免費郵箱服務,就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其在注冊時首先出現的服務條款。聯想起近來被多次在各式各樣場合、特別是媒體上說到的“霸王條款”,顯然網站方麵於此更甚。在網站與用戶之間,存在著權利義務方麵嚴重的不對等,用戶不可能就使用郵箱具體細節上與網站討價還價,於是,就服務條款所產生的協議,根本無從談起用戶真實意思表示這種協議基本條件的達成了。

這種條款中,網站方麵可以隨時中止郵箱服務而不用通知用戶,這倒真是新鮮事。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利用電子郵件與外界進行交流,電子郵件在人們工作與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幾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電子郵件大有取代傳統郵政信函的趨勢。在這個意義上說,電子郵件也是人們通信的主要方式。既然如此,人們通信的權利就應該受到保障。

當然,立法滯後已經不是什麽新話題了,對於互聯網缺乏相關約束,在很具有泛法製化傾向的當下,自然也就被既得利益方煞有介事地拿來說事。這不,該網站就悍然公開宣稱,可以在不通知用戶的情況下停止服務,從而給霸王增加了新的靚麗,連起碼的告知義務都免除了。

而反複通看過該網站有關免費郵箱使用的服務條款中,哪兒也沒有用戶在24小時之內發送郵件數量的規定。既然沒有規定,怎麽就隨便弄出個借口讓我稀裏糊塗地成為被製裁者了呢?實在是搞不明白。但既然本身就存在霸王色彩,再找網站方麵理論也無濟於事。可即使處於弱勢地位,卻還是悶悶不樂地看著毫無理由地禁用狀態而束手無策。

實際上,不單是網易,筆者先後用過很多網站提供的免費郵箱,比如263、fm365、瑞得、tom、eyou、新浪、搜狐、北京電信等等,也經常能碰到類似的事。像北京電信的btamail說取消pop服務連個招呼都不打就隻能在瀏覽器上讀取郵件;263眼睛隻盯著銀兩取消免費郵箱服務使自身用戶喪失了95%承載著互聯網積重難返的蕭條;搜狐郵箱至今還是收不到歐洲發給我的郵件;fm365則私下裏對筆者說就是想讓用戶自動撤離轉道其他網站才把速度弄得蝸牛一般;等等。每天打開郵箱,會有大量亂七八糟的廣告魚貫而入,並且還附帶了很多病毒。時常聽說周圍什麽人又被電腦病毒給害了,想想這也許是高科技崇拜的代價。

國內這些尚且還提供免費郵箱服務的網站一個個都那麽凶神惡煞的,來不來就封閉郵箱取消服務,而且在封閉取消時理直氣壯地不用通知被害人,真是耽誤事。所以,才逼得筆者狡兔三窟,在不少國外網站上也注冊了免費郵箱以備不時之需。

也許有人會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使用免費郵箱,也就湊合了。但是,“保留對申請了163.com免費郵箱的用戶投放商業性廣告的權利”這段文字很明確地告訴人們,免費郵箱並不是網站方麵在做慈善事業;而依靠數量龐大的用戶支撐其點擊率與訪問量,是其處心積慮的商業模式設計,也是其自主的商業選擇,否則像263那樣無人問津則很難在納斯達克圈米國人的腰包;假如取消了免費郵箱服務而造成用戶大量流失,不用說納斯達克再次充當垃圾股,崩盤也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作為免費郵箱用戶,實質上還是在為網站提供著強大的數量支持。

可在這支持的同時,卻享受著如此劣質的服務、麵臨著如此居高臨下的頤指氣使。說是互聯網成就了新一代富豪,丁磊也在中國富豪榜上名列前茅,可他沒有出現在中國慈善排行榜上,從筆者這次被禁用,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此情況下還口口聲聲與國際接軌,啼笑皆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