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車內車外都一樣

(2022-12-09 22:31:56) 下一個

車內車外都一樣

                                            2004年6月8日

何必

“中國首次汽車內環境汙染情況調查活動”經過近一個月的檢測,最近公布了北京地區調查結果,很不樂觀。……(略。)

該欄目把這樣兩條新聞排在了前後播出的位置,大概是有意將如此與北京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問題緊接著傳播,引起人們的注意。

而對比這樣兩條的內容,還可以讓人有更多的思索。

那28家企業所造成的汙染物排放造成了北京大氣質量下降,成為這次環境整治行動中首當其衝的出頭鳥。由於環境保護方麵的法律法規早已頒行,而這些企業有法不依,若無其事地當作北京市大氣汙染的罪魁禍首,對其進行整治與處罰理所當然。

但眾所周知,北京市包括大氣在內的環境汙染絕非僅僅是二十幾個企業就能一手遮天的。大量小型乃至微型企業缺乏社會公德、無視企業的社會義務,違法進行工業汙染物排放,也是造成北京環境汙染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遍布北京城鄉的類似無照經營的燒烤、小吃等,更是星羅棋布鱗次櫛比,並采取與市場管理人員捉迷藏的方式逃避監管;而像北京昆玉河建成才短短幾年就屢整屢渾、住戶小販商家將其當作垃圾場隨處便溺傾倒廢物,什麽時候去那旁邊,都能聞到河水的臭味、看到泛著綠色沉渣的景象。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單純逮幾個大頭來修理,雖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還是有掛一漏萬之嫌。從治理環境角度看,這種做法自然是很省時省力治理成本很低,但究竟能對北京環境帶來什麽樣的治理效果,卻不能不讓人感到擔憂。在社會公德意識普遍衰敗的現實背景當中,客觀上形成萬眾一心與環保部門對著幹的局麵。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根本轉變,光是揪住幾個大企業,難免削足適履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被逮住的那些大企業也會覺得冤枉與不公平。

而汽車內的環境汙染,由於至今仍沒有相關規定,所以才出現了如此令人目瞪口呆的無法無天。看了這樣的消息,誰都會感歎:這哪兒是汽車?分明是毒氣室!像筆者這類讓商家恨之入骨的向來拒絕任何商品廣告誘惑而且不為房地產、汽車、旅遊等井噴所動的人,大概會為沒有趕時髦而欣喜若狂:一個不消費的主張免去了多少麻煩與危險。而那些為啟動內需做出貢獻的時髦男女們神不知鬼不覺地在毒氣室裏喜不自勝了半天卻很有可能被這現代化弄上白血病或癌症。

93.82%車輛的車內環境不合格!這是什麽概念?合格的僅占6.18%,而導致白血病或癌症的車輛占比竟然超過4/5!可想而知,那些得意洋洋地駕駛著愛車在道路上風馳電掣的人們還蒙在鼓裏,否則定然不會把自己鎖在殺戮箱中。

北京如此,其他地方想必也好不到哪兒去。如此一來,全國城鄉中飛馳著的汽車都無時不刻對車內乘員進行著殘害。

由於沒有標準,汽車製造與裝飾商家就可以明目張膽地不去對消費者履行告知義務,聽任消費者在如此危險的環境中受到侵害。那麽,作為公共產品與服務提供者的政府相關部門,在公眾安全受到如此長時間的威脅時,給公眾提供了些什麽保護呢?汽車工業自從問世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曆史,車內環境汙染問題也並不是今天才被中國人發現並提出來的,但為什麽直到“最近”才使得該問題暴露在國人麵前?牽涉到人民生命安全的事,似乎不能說是小事了,可怎麽到現在連個標準都還在任務下達過程當中?遠的不說,從現在到標準出台並付諸實施,會有多少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受到損害?誰又該為此承擔責任?

而且,汽車生產與裝飾商家在法無定論的情況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謀財害命,這似乎也形成了對經濟發展給社會帶來實惠之說的絕妙諷刺,映襯出企業利令智昏甚至對消費者生命都可以放到腦後的慘不忍睹。

北京市規定,擅自給汽車開天窗者不得進行年檢;但現在看來,車內環境狀況又是如此之惡劣,不開天窗如何是好?

不過,即使是開了天窗,麵對被那28家企業以及方方麵麵弄得灰蒙蒙的大氣,可能也沒有了不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