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簋街柵欄

(2022-12-09 22:05:05) 下一個

簋街柵欄

                                                 2004年5月25日

何必

幾天前,北京東直門的簋街在路中央安上了護欄……(略。)

簋街是北京人都很熟悉的一條食街。筆者有時在半夜到那裏,還是人山人海,飯館門口還是有人或站或坐等裏麵的空座位。那裏幾乎是北京大眾菜肴是否走俏的晴雨表,很多類似紅悶羊肉、小龍蝦之類的菜都是從這裏打開北京市場和北京人的胃口的。到那裏去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夜以繼日一派繁榮景象,凸現著北京人的上好口腹功能。

如今,交通管理部門為了整治交通,在馬路中間樹立起了1米多高、1500米長的柵欄,防止機動車隨意調頭,也防止行人亂穿馬路。如果有食客席間內急,不得不飛也似的跑上幾百米,要不然就得冒著違反交通法的危險跳過柵欄尋求方便。

從這項措施實施幾天的效果看,的確很有作用:商家門可羅雀生意一落千丈,行人翻越欄杆,商戶有的為了食客方便在柵欄旁放置供翻越的板凳,更有的氣憤地自行動手拆除柵欄,飯館的服務員也跳來翻去地到對麵去取食品。

如此看來,簋街上不管商家還是顧客,幾乎沒有人對這種設置路障的做法報以讚許歡迎的態度,倒是怨聲載道不絕於耳。難怪有人說這柵欄沒攔住交通違章倒是攔住了商家買賣。

如果一項行政管理規程頒行落得滿世界叫罵、甚至剛剛出台就被各方以各種形式加以嘲弄、詆毀乃至踐踏,那麽這項規程究竟符合了誰的利益就很值得懷疑了。

交通管理部門為了使城市交通狀況得到改善,費盡心機弄出了些個舉措,當然很不容易。但是,作為城市有機整體的一部分,交通顯然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在城市人衣食住行當中係統地不可或缺,誰也不能想象,單純地整治交通秩序而不顧其他領域會是個什麽樣子。可現在北京交通管理部門卻還是用這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思路與方式來對待城市生活,幹好本職工作的動機驅使下把目光死盯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上,卻視更為廣闊而實際的民眾生活於不顧。在如此舉措後麵,還是可以看出行人應該禮讓機動車的影子,或者說,行人就應該比機動車地位低。

曾幾何時,北京多次倡導要發展什麽特色街,甚至還有模有樣地拿出了特色街的目標指數。從簋街的情形看,好不容易弄出來一條還算是有特色的街區,卻被交通管理部門用在馬路上設置柵欄的手法輕而易舉地給毀了。想必,簋街上那些由於顧客減少而導致效益滑坡的商家的損失是無從找交管部門討要索賠的,交管部門也注定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維持良好交通秩序的初衷與行為沒有任何過錯,而且也還會繼續這種做法。商家的損失隻能算是其倒黴,責任很稀奇但也很習慣地要由其自己來承擔。

北京的特色商業街並不多,這應該不是北京值得驕傲之處,對於北京的形象也不會有什麽正麵的作用。而特色商業街的存在與發展,是城市生活的必然選擇。

從空間政策角度看,北京像攤大餅那樣二三四環向外擴張,造成城市土地價格趨升而且居高不下,嚴重製約著北京的城市競爭力,也妨礙了資金向北京流動。即使如此,北京還是建設寬馬路大廣場,與此同時在馬路中央設置路障以維持交通秩序的安寧,卻在這時消滅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作為一個城市,最能吸納就業人口的第三產業的發達是其發展水平的真實反映;而城市服務業更多地與交通便利有著直接的關係,座落在路邊的商店就成為全世界城市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和景致。大概沒人會願意把商店開到偏僻而需艱難跋涉的縱深之處。於是,道路的寬窄與穿越便利程度就決定了商業的繁榮水平。很多發達國家裏,城市道路很窄,隻能供來往各一輛機動車行駛;而在商店林立處則人行橫道比比皆是,還設置了大量的步行街,借此來豐富居民的日常生活,並增加就業崗位。

像開篇中簋街有的商家已經在商量是不是關門歇業,無疑是不利於北京的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的,可能會帶來新的失業人口,給社會帶來新的負擔;而且,簋街商家的經濟損失也是北京的損失,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沒有什麽好作用;還有,交通管理部門為了一己之利對於社會利益置若罔聞自行其是的做法,也會讓潛在的投資者望而生畏舉步惟堅。

交通管理部門為了整治交通秩序減少交通事故,好像沒有什麽可指責的。但問題是,城市經濟發展、人們生活的豐富、就業機會的增加、特色的形成等等,也與交通狀況同時存在著,而且共同構成了北京的公共利益。在交通管理部門進行行政決策與行為時,隻考慮自身減少麻煩降低工作成本,就在簋街上設立一條漫漫1公裏半的柵欄,實在有利用手中掌管的權力損害公共利益的成份,暴露出行政的隨意性。要知道,簋街上的商家與顧客的利益也同屬於“群眾利益”,也是不應該小覷的。現在時興“以人為本”,怎麽到了實際運作時卻總是見不到如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