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房地產投資不合理?

(2022-12-09 22:03:16) 下一個

房地產投資不合理?

                                       2004年5月24日

何必

“建設部官員稱供應不合理投資購房過快拉高房價”……(略。)

以筆者在房地產企業中供職的經驗看,謝家瑾可算是中國房地產界的頭麵人物,舉凡什麽房地產活動、會議、展覽、研討會等等,能夠把這位司長請來,那是非常有規格與氣派的事,說明這是得到官方認可的。這位司長的態度直接能夠決定哪個地方房地產的基本走勢,乃至對地方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價格具備強有力的影響與作用。

溫州炒房團被媒體熱炒已經頗有時日了。人們都在為這夥溫州人遊走全國,把很多地方的房地產價格哄抬起來而忿忿不平,輿論方麵對此口誅筆伐,媒體更是連篇累牘地就此展開聲討,似乎溫州人犯下了什麽滔天大罪。

但是,翻開經濟學著作,怎麽也找不到“不合理投資”的概念,投資就是投資,沒有什麽合理與不合理的區分;即使是在房地產領域也莫能外。1998年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用對衝基金搞得東南亞一片狼藉,遭遇到世紀末的普遍性經濟蕭條,最後還連帶上了日本、韓國乃至俄羅斯,中國則由於資本市場沒有對外開放而逃過一劫。(順便提一句,現在,很多人似乎都忘記了這次慘痛的教訓,口口聲聲要求人民幣市場對外開放,號稱這是“國際化”的必然,並言必稱“與國際接軌”。真不知道,在“國際化”的名義下出現了多少橫征暴斂中飽私囊的惡行。)雖然索羅斯的舉動有著道德上的非議之聲,但作為經濟人,其行為並不違法,他現在繼續幹著其本行,並且還要動用自己的資產把小布什弄下台去。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在經濟領域裏,見物不見人;貨幣流淌商品交易裏麵有其自身的特性與品質,隻要符合法律,就沒有什麽合理與不合理的差異。

在經濟學中,投資於不動產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投資角度看,作為一種投資產品,房地產與期貨、股票等投資品並沒有什麽不同。既然我們不認為購買某支股票或某種期貨的行為當中有著是否合理的成份,那麽房地產作為可以升值的投資品,也就無所謂什麽不合理投資行為。很難設想,投資在藝術品收藏與投資在房地產以確保財產不在通貨膨脹中遭受損失方麵有什麽不同。在人們進行投資時,更多地還是具備對於未來的所謂理性預期,以投入產出來衡量交易行為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溫州人投資房地產的行為未可厚非,屬於合法的經濟行為。輿論特別是媒體對此的批判,更多還是由於地方利益受到侵害而采取的保護性行為,但這種行為卻有違“與國際接軌”的胸懷——既然連國際都要接軌,讓自己的同胞來購買本地的房地產又有何不可?難道,外國人購買就是中國的國際吸引力強盛、而國人購買就成了不合理投資了?這樣的道理好像怎麽著也說不通。

同時,市場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從資源配置方麵說,資金流向必定是朝著有利可圖的地方湧動,從資金流向上是可以判斷出產品或商品的稀缺程度的;換句話說,資金向某個方向流動,意味著該方麵還有著較為可觀的利潤空間。以溫州人在全國各地炒作房地產這種現象而言,說明房地產還是很具有投資操作性的領域,其市場並沒有發育到達供求均衡的狀態。而正因此,溫州人才可以把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項目並借此漁利。實質上,溫州人炒房地產的現象,反映出全國性房地產市場依然隻是空中樓閣,現實中並不存在,而且各地房地產運作中的黑箱成份也極大地阻礙了房地產領域的市場化程度的提升,形成了權力與市場進行交易的溫床,產生著大量的腐敗。從這些年不斷翻身落馬的高官的行徑當中,幾乎都有著與當地房地產開發經營方麵的牽連,人們戲言,如今有工程就有腐敗,房地產開發商都有著黑社會性質與背景,也都與地方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無論是前一段時間被媒體廣泛關注的北京“嘉利來事件”、還是剛剛被炸毀的溫州腐敗樓、或是衡陽大火中倒塌的大樓、以及隨處可見的爛尾建築,無不用自身鮮明的形象向世人展現著權錢交易的本質。這種在體製轉軌過程中特定的社會現象,絕不僅僅是幾個溫州人就能鬧騰得天翻地覆的,更多還是各地人自己搞的。於是,把房地產價格攀升一股腦都扣在溫州人頭上,顯然是不公平的。溫州人在各地房地產方麵的投資行為應該是受到讚揚的,倒是各地在謾罵甚至排擠溫州人之前,還是先拿鏡子照照自己的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