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拜金的博物館

(2022-12-09 13:47:22) 下一個

拜金的博物館

                                             2004年5月19日

何必

針對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博物館的建議,大部分博物館都采取了定時、定量的限製措施,……(略。)

5月18日是博物館日,北京市當天有13家博物館實行了針對中小學生的免費開放,當天正好趕上周二,與這些博物館免費開放日期的規定相吻合。不知道,以後博物館日沒趕上周二時是否還會如此。逢上這種特定日子,人們總要搞些形式主義的把戲來為自己塗脂抹粉,就像“3•15”那樣,消費者好像是受夠了氣的媳婦終於可以在那天回到娘家昂首挺胸,過了這天還得忍氣吞聲繼續對婆婆卑躬屈膝惟命是從。更甭提類似護士節、教師節那樣的時刻也有人會拿這些玩意兒做秀乃至寡廉鮮恥一把。

把博物館對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日期定在工作日當中,顯然是別有用心的。工作日期間,參觀者並不是很多,場館裏顯得還比較空蕩,這時候接待點子學生也對博物館的經濟收入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而碰到雙休日或節假日以及寒暑假,學生大量免費湧向博物館,當然是會減少館方的經濟收入。國家博物館負責人所謂控製免費參觀者人數是為了控製流量而非收入,但據了解,該館在門票銷售方麵卻是不加限製的;而對於故宮這樣大多數參觀地點都位於露天的場所、以及每天上萬人的可接待量來說,區區200個小孩兒的確就不能以控製流量來搪塞。

故宮方麵規定,每周隻免費接待200名中小學生,如此一年也就隻能有約1萬名中小學生享受到這種免費待遇;而北京市現在有125萬名中小學生(這還沒有加上那些流動人口的學齡子女),這樣算下來,如果這125萬中小學生都能輪到一次免費到故宮參觀的機會的話,要用120年的時間!按照10年製教育來算計,如果這種權利要被普遍行使,那麽目前北京市的在校(還不算那些即將入學)中小學生必須有99.2%的學生必須立即開始鍛煉身體以保持長壽,以能在未來的125年當中主張自己這種免費的權利,而且還要在這項權利行使之前不住地蹲班留級,以保持自己中小學生的身份。

而且,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並不隻是給北京人參觀的,來北京旅遊參觀、公務、就醫、路過等人都可以到此一遊,而針對中小學生的免費待遇,也不應當隻針對北京市的中小學生。那麽如果把全國在校中小學生都算在內,大概目前的孩子們絕大多數沒有上萬年的時光是別想不花錢就進去溜達一圈了。

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下發了全國文化和文物係統各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的通知,並要求從今年五一開始實施。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隨著行政力度的減弱、以及對於下屬單位在經濟上管理職能的逐漸喪失,係統內各單位則更多地將目光瞄向了經濟收入,把社會義務置於腦後。為了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象征性地對中小學生免費開放些時候,但卻在此做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限製性規定。

北京自然博物館卻不屬於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管轄而隸屬於北京市,文化部文物局的這個通知對其不構成任何約束力,它也就大張旗鼓地自行其是,根本不去理睬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的說法,並以自負盈虧為由拒絕執行這樣的行規。但是,自然博物館也是拿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來維持的,隻不過支付上司不是文化部或國家文物局而是北京市。如此一來,部門之間的立場和利益衝突就演變為幹脆把對孩子們的免費措施拒之門外。

其實,在發達國家,博物館的門票收入並不被館方看中。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每年門票收入才區區幾百個美金,而其主要營業收入卻放在了參觀者購買紀念品等上,這方麵的銷售收入達到了每年5憶美元的水平。在我國博物館方麵,缺乏專題性、經營粗放、形式單一,在實力、策展水平、宣傳、經營等方麵與國外相比都相去甚遠。同時,發達國家的博物館對於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免費開放而且全天候如此,不去規定什麽固定時間;而我們的博物館卻不盯住孩子隻一味向錢看,在看錢之際又沒有相應的市場意識與能力,隻能把精力放在“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那點門票收入上。

作為公共設施,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在文化傳承、審美情操、道德教化、禮儀風尚、民俗蘊含等多方麵都肩負著社會責任,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知識給養與人格塑造上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卻出現了將公共資源市場化的傾向,形成了全社會向錢看的風潮,畫地為牢坐地圈錢,形成了新時期的閉關自守並由此攫取不義之財的現象,(事實上,我國園林、景區等很多公共區域都有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也有大商場門前看自行車者因此非法收入情形的泛濫。)無視自身的社會義務與責任,隻把注意力放到單位的經濟效益方麵,從而混淆了公共資源與市場之間的本質區別與分野。具體到本篇話題而言,空泛談論愛國主義成為目前的一種時髦,但一經落實到自己時就立即被拜金主義的觀念與行為所主導,在掌握公共資源卻不為公眾服務的意義上成就了該領域中的公權腐敗。

當此,人們又奈它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