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人類不宜居住城市4/5在中國”的意味

(2022-12-09 13:45:42) 下一個

“人類不宜居住城市4/5在中國”的意味

                     2004年5月17日

何必

聯合國公布的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約20個城市中,16個在中國……(略。)

這則來源於新華社的消息,足以發聾振聵。

我國當前的環境問題已經是古今中外所沒有過的,這大概也算是中國人在人類曆史上又創造了的一個奇跡。聯合國公布的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約20個城市中,中國就氣壯山河地占據了16個!這相當於全球不宜居住城市的4/5,或者說就是目前世界上不適於人類生存的城市裏中國責無旁貸地雄踞了80%!

麵對如此成果,我們還要為了26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附帶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飛速提升等沾沾自喜樂不可支麽?還要繼續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對於日漸嚴峻複雜的環境問題熟視無睹置若罔聞麽?還會不遺餘力地嚷嚷什麽經濟發展就是硬道理麽?還會把經濟決定論奉為圭臬麽?

聯想起五一節前北京出現香河毒韭菜傳聞時,媒體報道那些使用劇毒農藥的農民自己是絕不會食用這種農藥下的韭菜的,而是在自留地裏完全使用天然原料種植的蔬菜;在河北其他一些地方也是如此,菜農不吃自己種的蔬菜;前幾年,農業部的朋友就告訴筆者若幹因農藥殘留過多而不能食用的熟菜種類,那數字應該是很讓人吃驚的;如今,環境問題更加嚴重,可吃的熟菜定當會更少。河北白溝曾經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假冒偽劣箱包皮具生產加工銷售基地,那裏在鞣製皮革所采用的化工製劑滲入土地,並由於製劑長期大量源源不斷地滲透,造成該區域土地的有毒成份高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而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土地要是將有毒物質降解並恢複到可以耕種並供自然界中的人與動物食用,要等上幾百年,換句話說,人們用了短短不到20年的光景,就把這片土地徹底毀掉,造成子孫後代幾十代人無法再利用威廉•配第所謂“自然之母”的土地。這還僅僅是中國版圖上隻有巴掌大小的白溝,如果放眼看去,中國內陸幾乎所有的河流都被汙染,有些已經屬於連灌溉要求都達不到。近來北京通州區張家灣前街村裏外來承包戶用涼水河工業廢水種植蓮藕、茭白、大蔥等熟菜的事件被媒體披露,這些熟菜供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澆灌用水屬於劣五類,是明令絕對不準用於農作物灌溉的,可菜農依然把這種水灌大的熟菜推進國人的腸胃之中。其他地方不斷報道的河流汙染、近海赤潮、空氣質量下降、任意排汙等等,都在向國人發出著一道道緊急警示:這種肆無忌憚地以放棄社會道德與環境保護而帶來的經濟增長,是要不得的;如果我們還是這麽急功近利浮躁短視,我們的後代就隻能生存在氣候惡劣的沙漠當中。

而如今,聯合國公布的結果讓我們領略到這種擔憂絕非杞人憂天,而是近在咫尺的事。中國已經有了16個不宜人類居住的城市,那麽其他城市的居住環境是否隻能是湊合著、並也正在朝著最終的不宜心潮澎湃地飛奔也尚未可知。

且不說把像白溝那樣的地方環境改善到可以與人類和睦相處所需要花費的代價,隻是保持目前的環境狀況不繼續惡化就需要資源生產率有著數倍的提高。在今年4月24日召開的第三屆“綠色中國”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牛文元教授發布了一個可怕的數字:多年計算的平均結果顯示,中國經濟成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這種代價至今仍存在於我們的經濟發展之中。在資源相對匱乏的中國,資源生產率的提升同時意味著對於資源開采的加劇,而這也同樣製造著危險的情勢。例如中國早在十幾年前就從石油輸出國變成石油進口國,並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於能源需要的迅速增加,石油安全問題也日益絞惱著國人有關未來的各種預期。

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走了一條很獨特的道路;又由於中國曆史文化政治社會等諸多背景因素,極大地製約了這26年來的社會發展方向,也形成了很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進程。

其間,人們對於把所有社會資源都動員到GDP增長方麵的質疑不絕於耳,而且隨著單純追求經濟高增長所帶來的社會道德與生態環境這兩個領域對於原本就異常貧瘠的資源的惡劣透支、以及這種透支在社會生活中的負麵乃至毀滅性效應的逐漸顯露,這種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有市場,並引起了黨政高層的注意。但在社會上,為了經濟增長而不惜一切代價的主張依然占據著所謂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高高在上的位子,增長就必須有代價,就必須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類似社會道德和生態環境方麵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似乎增長是一副包治百病屢試不爽的靈丹妙藥。

殊不知,這次上海國際科普論壇上發布的信息,卻號召人們思索:我們到底幹了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