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涼水河
2004年5月15日
何必
2004年5月14、15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連續透露了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前街村裏外來承包戶用涼水河工業廢水種植蓮藕、茭白、大蔥等熟菜的事。(略。)
今年光是北京媒體上,就透露了不少食品衛生問題,什麽紅心雞蛋、劣質肉腸等等,而就在五一節前後,時隔兩天就分別有了香河毒韭菜和龍口劣質粉絲的消息,使得節日期間的市民也不得安生。
現在,汙染全方位存在並蔓延,同時黃河、漓江、海河等已經或者瀕臨枯水期斷流而雨季發難的水患頻仍,也使得內陸水係越來越站到了國人的對立麵;沿海赤潮也回應著人們肆無忌憚的環境資源透支。也是在今年的4月11,四川佗蔣發生大規模汙染,造成內江市及附近上百萬人日常引水出現危機,地方不得不出動11輛消防車夜以繼日地從40公裏外的自貢運水,形成了靠機動車供給一個城市生活用水的奇特景觀。
而說到北京,人們印象裏,那些造假販私的醜惡行徑大多似乎不在本地,而多是在市外;雖然北京的河流也沒幾條幹淨的,但畢竟對於市民的生活影響還不是很大,充其量,不去那些臭氣熏天的河邊就是了,少些清涼,也少些窒息。可如今,嚴重汙染了的涼水河水灌溉出來的熟菜也許正在被千家萬戶端上餐桌、進入市民的身體。這等於是在向北京居民發出警示:來自北京本地產的有毒食品也出現了,並大模大樣地侵蝕著市民的健康;不僅如此,這類熟菜還銷往上海等大城市,危害著其他地方的人民,並因之給北京的形象上增添了別樣的花哨。
當然,也許還有人私下裏會認為如果是上海人或其他地方的居民食用了這種涼水河邊的熟菜與自己無關,用不著杞人憂天擔心什麽。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的道德環境也太不容樂觀了。
曾幾何時,北京市下令讓那些類似化工、冶金、紡織等有著製造汙染能力的企業搬出市區而挪到遠郊縣,以為這樣就能讓市民過上清潔純淨沒有瑕疵的生活,把汙染交給了邊緣,在地廣人稀處與大自然對峙,城市就次變得清涼透徹纖毫雜無。不成想,汙染還是以其堅忍不拔的秉性繼續向市民展現著自己的風采,如今通過熟菜返還到了北京城區的民眾當中。
隨著媒體不斷揭露食品衛生方麵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問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廚房裏可以食用的食品越來越少,每曝光一樣就從餐桌上撤下一種,而這種拿下終於胡底?什麽時候才算個完結?是不是到最後所有的食物都會有問題?就連喝西北風都有沙塵暴以及汙染廢氣,那麽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如此質量的生活又能帶來什麽樣的實際意義?如果河水汙染了、食物緊缺了、健康受損了、道德淪落了、天空昏暗了、城市擁堵了,經濟發展再快又價值幾許?
由此,想起一件事。2002年,筆者在中央電視台做一檔經濟學家演播室訪談節目,而那時正是中國剛剛入世不久,人們此前擔心的各種加入世貿組織後可能出現的經濟與社會問題都繼續成為媒體及公眾關注的熱點。年末,農業部發布了一則消息,說中國農產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我想這大概應該是件可以做的選題,與國家計委(現發改委)有關專家聯係,要求其到我們的節目中來就此進行介紹。不想,從該專家處得到的信息卻是:農業部所發布的是一條假消息,事實上,中國入世後,農產品出口遭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出口總量與創匯一直處於下降態勢,而國外對中國農產品的各種限製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所謂的“綠色壁壘”;作為學者,應該本著負責的態度,不能說假話。雖然節目沒做成,但社會上還有如此學者,也還真是感到慶幸。當然,部門之間的互相攻訐、抵製與掣肘也早就不是什麽新鮮事了。
麵對此起彼伏的食物中毒事件,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接軌,可我們身邊還是不住地發生這樣觸目驚心的事,再來看國外對中國農產品的綠色壁壘,能說什麽呢?
實質上,參與國際競爭,遠遠不是幾個企業幾種產品,而是國情的競爭,當然包括環境、道德、產品、秩序、健康等諸多方麵的質量上的競爭。當北京人尚且麵臨重金屬與有害生物熟菜的現實威脅、而且這種熟菜依然風馳電掣地運往那些大城市時,讓國際接納中國農產品,是有些困難。
更甭說,菜地承包人把阻止者打進醫院“到現在還沒出院”上的論理由頭、以及與國際接軌方麵的絮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