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拿到過三倍工資?
2004年5月6日
何必
上海市勞動保障局有關人士表示,員工在5月1日、2日、3日這三天法定假日加班的,用人單位應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工資的300%支付加班工資。……(略。)
另據新華網消息,因工資引發的勞動爭議已成為北京市勞動爭議案件中最突出的問題,去年工資爭議占全市勞動爭議案件的43%。今年1月22日起實施的《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對本市近年來工資支付集中存在的問題予以了必要的規範。從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每小時不低於2.96元人民幣、每月不低於495元人民幣。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全日製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於非全日製就業勞動者。“五一”的5月1日至3日,加班一天至少應得加班費70.98元。
聽上去的確不錯,加班就應該給予加班工資,要是這樣,勞動者該會歡天喜地了。
其實,並不隻是在五一節,今年春節前夕上海、北京等地也把勞動法中有關節日期間加班工資標準再次以文件方式公告社會,督促企業依法執行。這部到現在已經實施了10年的法律,還要被不時拽出來用地方行政公告形式予以強調,造成的資源浪費姑且不談,法律的威信也因之而受到貶損,而且也說明了在勞動者報酬方麵有法不依狀況的普遍性。
不過,從勞動法的規定中可以看出,那些屬於私人雇傭關係的家政服務等“小時工”並不享受節日期間加班要領受三倍報酬的待遇。但是,小時工也是勞動者,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從法理上,還是道義上,小時工都應該享受與其他勞動者同等由勞動所帶來的權益。而且,從目前的就業趨勢看,第一、二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已經越來越弱,第三產業在解決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方麵有著巨大的空間,這也是逐漸被廣泛共識了的;至今,我國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比起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來,要少近20個百分點,這也是目前產業結果調整方麵的機遇和挑戰。而在第三產業當中,私人雇傭關係的存在與發展也正在形成日益蓬勃的態勢,在人們所說的“三非”(非公有製、非農業、非正規)就業形態當中,非正規就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份額,並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而責難著傳統觀念和法製落差。小時工不享受節日期間加班勞動報酬待遇,也反映了勞動法在調整變遷了的社會關係和非正規就業地位提升中的滯後。把小時工排除在某種勞動關係調整範圍之外,應該是不利於社會公平的。
再從實際情況看,也並不讓人樂觀。就拿北京中關村來說。看到所謂黃金周給商家帶來缽滿噴溢白花花的銀子,不顧消費目標以及產品性質的不同,那些販賣IT產品的商家也一改往日逢年過節休假的習俗,五一也大張旗鼓地開張營業。自然,IT產品更多地還是被單位所青睞,因之而屬於生產資料並不完全是終極消費品,到這些IT市場光顧的人少得可憐,據報道那裏的商家平均收入還不到日常的20%,有的幹脆顆粒無收。不說其營銷閃失,隻是看,如果執行節日加班費製度,大概沒有什麽商家會蠢到了為欣欣向榮而甘願自掏腰包繁華市井。
筆者身在媒體,節日期間也不得不與同事們大撥轟著加班,但我們從來沒見過什麽三倍工資;那麽多人巴望著無償到這裏來實習,形成對在職者的巨大就業壓力,自然也知道維權成本之望而生畏的高昂;筆者到中日醫院問及醫護人員,他們自然是要加班的,但也從來沒有拿過加班費,問及他們為什麽不向有關部門反映?回答很簡單:我反映了就別幹了;類似情況在節日期間還營業的各個場所隨處都是。本來想做個這方麵的新聞專題,看究竟有多少崗位能夠拿到加班費,但最終還是作罷,如果調查結果是有90%的用人單位都不執行這項規定,那不也太拿法律開玩笑了?而且,這種題材即便製作出來也注定不會被通過交給公眾知道的。
如此情狀當中,再看上海有關方麵“集體投訴”、“集體舉報”的建議,那也不過是毫無意義的花招。“集體”了又怎麽樣?結果無非是集體被炒掉,而且在目前的用工製度下,一方麵,麵對強大的企業霸權,勞動者基本處於沒有遮攔抵擋來自企業方麵的侵權的狀態,信息與實力嚴重不對稱,形成雙方力量對比的巨大到令人擔憂的程度,通常情況下企業可以為所欲為但勞動者卻隻能逆來順受;另一方麵,即使是勞動者自發形成組織行為對抗企業非法用工,但以現行道德狀況,企業方麵搜尋這種“非正式群體”中的領袖人物也是易如反掌,並很容易離間這種並不受法律保護的勞動者組織。這樣的情況下,什麽集體行為當然不過是癡人說夢。而“任何用人單位不得以員工舉報為借口,與之解除勞動關係”的規定,在目前企業腐敗盛行的條件與環境下,隻是用公文對社會現實開了個玩笑而已。
而這樣一來,北京市方麵所謂五一節三天加班每天至少可以得到70.98元的說辭,就更顯得畫餅充饑望梅止渴,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