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死皮賴臉收費
2004年4月19日
何必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也在其網點貼出告示,稱從8月1日開始將對建行的儲蓄卡收取每年10元的年費。……(略。)
看了這樣的消息,還是有些想法。
首先,這裏所說的“某專業人士”姓是名誰、何種身份、如何“專業”沒有透露,反正是找了個“專家”來為國有銀行對銀行卡收費舉措正名。前一段時間中國國家“暢通工程”專家組組長、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王煒教授關於自行車過多是城市交通不暢主要原因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的激烈辯論,《中國青年報》曾經載文稱,“專家”就是專門和老百姓過不去的家夥。但不管怎麽說,王煒至少還是敢於站到台前,比起這次的報道的“某專業人士”神神秘秘屏蔽起自己姓名與身份的做法要來得磊落些。我國在改革過程中,逐漸引入了專家論證製度,試圖以專業化的科學程序來代替以往拍腦袋的決策方式。但是,在如今的現實體製下,“專家”基本上都是吃皇糧的,都是體製中人,屁股決定腦袋;而我國目前能夠享受針對個人的社會福利的人數也就相當於總人口的1/13,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專家”屬於少數既得利益者,而在唯上唯大的社會條件下,他們的立場究竟能站到什麽地方,就很值得琢磨了。雖然看上去他們之間也有著紛爭甚至不共戴天,但那不過是利益糾葛,與體製外的民主沒有多大幹係。
其次,再來說說這國有銀行。今年3月18日,農行在全國範圍內首先撞響對借記卡收年費的大鍾,當天其全國多家營業大廳貼出公告:從7月1日起對借記卡收取每卡每年10元的年費。從這時起,媒體上群起而攻之,連篇累牘不厭其煩地針對農行此舉進行了圍剿。
說銀行方麵為了銀行卡要付出大量人工與現金成本,此話不假,而且,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銀行提供了服務,對此收費也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一方麵,銀行當初在發行銀行卡時,在與接受此項服務的客戶之間就使用銀行卡簽定的由銀行方麵提供的協議上,明明白白地注明是“免費”,而且有效期也未作限製,在法律上,屬於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而到現在,銀行單方麵毀約,以銀行卡有維護成本為由改變協議內容,這不得不說是違法行為。就目前來說,已經有不少用戶把相關銀行告上了法庭。
另一方麵,銀行人工成本過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中國就入世進行談判過程中,金融領域開放是最後才不得已而為之的。中國國有銀行的呆壞帳率早就高到了令人咋舌摻不忍睹的地步。(在這方麵,央行在2002年就認為,居高的呆壞帳不僅被認為沉澱了部分中國經濟改革的成本,也是國內商業銀行亟待化解的心病。在剝離了13000億不良資產後,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1年度商業銀行平均呆壞帳率仍達25.4%,但國際上對這個比例的真實性卻有著很大的懷疑,更是有好事者計算出了近乎天文數字般的比例。)這樣的呆壞帳比率顯然是不行的。根據WTO協議的要求,我國將在2005年12月對外正式開放資本市場,在剩下的期限內,把過高的銀行呆壞帳比率降下來,迎接挑戰,成了國內商業銀行與時間賽跑的頭等大事和集體行動。剛進入今年,中央政府就決定動用外匯儲備向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注資,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應對即將到來的國內外銀行在中國領土上的競爭,從而在我國也開創了國家利用資本金向銀行投資的先例;而長期以來國有銀行人浮於事機構臃腫效率低下服務質量惡劣等,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麵對虎視眈眈的外資銀行,國有銀行靠著稀稀拉拉的金融產品與老邁的服務自當心虛,而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自然也要尋找途徑消化。這時,撕下臉皮向被當作上帝的客戶伸手要錢也不在話下。
再有,目前銀行卡收費被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指責,卻不見銀行方麵有人出來就此進行解釋並向公眾交代其用意,顯示出一副死皮賴臉的德行。應該說,如此大規模地與公眾產生矛盾,是銀行方麵的公共危機,需要銀行方麵拿出應對這種危機的對策來,及時、平等、真誠地與公眾溝通,並試圖尋求到共同點。畢竟,中外銀行間的競爭,當然也包括企業應對公共危機能力方麵的競爭。但至今,農行方麵卻就是不肯出來解釋社會上的疑問,記者就此進行采訪時,得知其內部高層有指示,對有關銀行卡收費事件的基本態度是“冷處理”,也就是說,采取居高臨下的姿態,蔑視公眾的需求,搪塞媒體的追問,厚著顏麵死活不開口。
企業公共危機的處理機製當中,在危機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裏,企業方麵必須及時向社會提供有關危機事件本身的充分、切實而有效的信息,並聽取社會對危機的各種合理要求,根據反饋來調整自身的對策,這是一個基本常識。但是,農行方麵卻有著別樣的雄渾與高昂,誰能把它怎麽著?
而農行這邊還沒完事,建行又冒出來,言辭鑿鑿地聲稱也要對銀行卡收費;另兩家國有銀行也不甘人後,紛紛表示還是要取消免費銀行卡服務。媒體和社會輿論算得了什麽?
但是,還是有理由懷疑,就這樣的服務理念,在未來的中外銀行競爭中,能得到什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