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月票何罪之有?
2004年4月7日
何必
經廣州市政府批準,自今年5月1日起,廣州市將全麵取消公交月票製度……(略)
另據同日《京華時報》,廣州公交部門表示,取消月票有利於政府統一發展公交資源和公交企業的競爭,最終受益者仍將是市民。
去年,與我曾經在電視節目方麵有過合作的經濟學家溫鐵軍先生外出在飛機上看到了某雜誌上登載有關我的報道後,給我來了個郵件,說到他看了這篇報道等。我給他回複郵件,說到我的經曆中很少能享受到通常的社會福利。郵件發出去後我覺得不妥,因為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作為一個生活在北京的人,實際上還是享受著不少社會福利待遇,比如停電停水比其他地方少,比如非市場化的物價限製,再有,就是這公交月票。
在我國目前的社會福利體係中,城市公共交通補貼是實行了幾十年的一項政策,以往大凡有單位的人在領取工資時都還附帶有一個交通補貼。這種製度在低收入水平下,緩解了城市家庭的生活壓力。
後來,隨著三農問題浮出水麵並被越來越廣泛而深入地重視,人們就在質疑:為什麽城市居民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而農村人口卻不然?這種福利政策的實施究竟對於縮小城鄉差別有何益處?憑什麽一個人因為出生在城市就應該有別農村人出行上的補貼?
同時,作為國有企業,城市公交公司也一直為社會各方所議論,惡劣的服務態度、低下的服務質量汙染著城市風俗,而由於城市公交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成為街景而更具有了城市窗口形象的成色,頻繁發生的五花八門的事故與糾紛也令人視之為魚腩雞肋,缺之不行有則添堵;政府發展公交資源卻也沒見到狀況有什麽改善,反而增加了人們對於行政力量對於市場幹預的擔心。
還有,隨著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現象越來越嚴重,人們也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城市公交,期待著借其來舒緩城市道路已經逐漸蛻變為停車場的狀況,不少人還煞有介事地引經據典,說發達國家城市中借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占總出行人口的60%至70%,而我國城市這一比例還不足30%,發展城市公交是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關鍵(筆者實在不敢苟同如此悍言,故此也才有了類似“堵出一個新北京”那樣的唏噓)。
在這些散亂雜陳於不同角落與層麵上的情況下,國內卻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取消城市公交月票製度的舉措,在崇洋媚外方麵一直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的上海最先把這公交月票打入冷宮,其周邊的杭州、南京自然不甘落後;處於湖北與廣東之間經濟上沒什麽起色的長沙當然也要趁機名列前茅一把,而改革開放之初占了不少便宜的深圳如今土地賣得差不多了,沒別的好使,也把注意力放到與公交月票叫勁上來;北京有關專家們也在熱火朝天地討論著何時取消這勞什子。如今,位於珠三角中心地帶的廣州也要把這個陪伴了廣州人幾十年的製度扔進曆史,讓它也像布票、糧票、肉票等票證那樣也被當作是計劃經濟時代裏的產物被市場經濟所蕩滌到垃圾桶變成好事收藏家們的把玩,雖然月票曆經改革開放20多年,卻也依然改變不了其計劃經濟殘渣餘孽的性質。
可是,從社會福利角度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所能享受的福利待遇應該越來越多才是,而絕不應該越來越少。目前看,我國也僅僅是城市人口中大概隻有1/4的人口能夠在可區別(比如住房、養老、醫療)的福利體係當中享受到其蔭懷,這個比例在全國總人口中隻占到約1/13,處於非常不公平的狀態,對於社會安定有著很大的隱患;而那些無法區別開來的類似治安、街區照明、公交月票等福利資源,應該是很稀缺並因此而顯得越發彌足可貴的。把這僅有的福利製度中再隨意切出一部分來劃歸市場,當屬對於社會發展進程的反動,嚴重背離了經濟發展的社會方向(即使按照斯大林時代的說法,經濟發展也是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
城市公交企業存在的問題,是國有企業普遍的問題,並不為公交所獨有。類似所有者缺位、責任體係疲軟、國有資產管理混亂等,也是很具有中國特色並困擾了不少屆政府的世紀難題,遠不是把其中事關幾乎城市所有居民的福利內容消滅掉就萬事大吉的,國有企業間的競爭牽涉到的問題與困難也根本不是取消傳統運作方式中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成分就可以刺刀見紅的。
同時,按照廣州市取消公交月票時還想到了城市貧困家庭的出行的做法,好像還應該感激其對貧民的關懷,但是,提高公交價格卻是可見的事實,凡是在廣州借助公交出行的人都要為此多掏錢就成了即將的事實。於是,在行政措施出台前先經過公示期這種中國入世承諾照樣不見蹤影;價格變動要舉行聽證會也被束之高閣。不僅如此,考慮到城市人口對於公交依賴程度不同等因素,完全以家庭收入來調整取消月票製度後的補償依據也是眾所周知的誤區,從行政目標上的社會公平角度看,定然是有問題的。例如如果沒有在貧困線下但卻終日借助公交車奔波的人,是否會因此淪為貧民定當為人關注。
而且,通看發達國家,城市公交係統中月票製度的實施是個普遍的存在,這是方便人們出行的一個重要措施。
大概誰也不希望,月票製度被巧立名目取消的背後是變相漲價剝奪社會福利甚至覬覦國有資產的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