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天價產房”之意味

(2022-12-06 00:25:52) 下一個

“天價產房”之意味

                                        2004年3月1日

何必

“天價產房”……產婦平均每天花費將達到兩萬多元……(略。)

這樣的新聞幾乎天天都能看到。表麵上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各種服務設施與質量的要求也在提升,使得市場上的產品與勞務提供方必須對此做出反應,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要。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的不二法則,既然有人願意花錢購買,當然也就應該為此量身訂做適合具體需求的產品或服務;而且目前看,宣傳中表露的手裏有錢的人越來越多,國際上各種豪華消費產品與服務爭先恐後登陸中國,一些國外頂級質量與價格的產品—服務在中國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像每輛近千萬人民幣的英國賓利車在中國能獲得全球3/4的銷售量,價格不菲的路易十三等名酒被豪飲的國人當作白開水般狂灌,都讓國外商家樂不可支,也令世人瞠目結舌,似乎也倒映著我國蓬勃巨大而令國內外各尚家垂涎欲滴的消費市場現狀與可觀的潛力。

但是,在這種種花天酒地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背後,卻是另外一番同樣讓人觸目驚心的景象。3月1日中國新聞社消息,在每年第一季度例行的兩會即將召開的前夕,有些就今年這屆兩會的前瞻,談到200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朱鎔基首次使用了“弱勢群體”這個詞。他強調,積極擴大就業和再就業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對弱勢群體要給予特殊的就業援助。“弱勢群體”隨之成為中國社會新的“關鍵詞”。“弱勢群體”一詞,原本屬於學術領域,指那些由於某些障礙及缺乏經濟、政治和社會機會而在社會上處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最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何平認為,弱勢群體主要包括四部分人:下崗職工,或已經出了再就業服務中心、但仍然沒有找到工作的人;“體製外”的人,即那些從來沒有在國有單位工作過,靠打零工、擺小攤養家糊口的人,以及殘疾人和孤寡老人;進城農民工,他們沒有享受到城裏勞動者的同等待遇,勞動權益得不到保護,單位並沒有按照《勞動法》為他們交納各種社會保險,他們有工作,但受到歧視;較早退休的“體製內”人員,這部分人主要是從集體企業退下來的,當初退休時工資水平非常低,隻有一百多元,加上各種補助也不過兩三百元,許多人原來的單位現在要麽破產,要麽奄奄一息,沒人為他們交納醫療等社會保險。據相關學者估算,中國約有8000萬到1億人。

但人們稍微仔細一看就會發現,這個消息中所涉及的弱勢群體隻是國內城鎮當中的固定與常住人口,而把我國人口中占據總量大多數的農村人口沒有計算進去。最新公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經過數年跟蹤所做出的全國性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如果把醫療、教育、失業保障等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世界最高”,城鄉收入比率可能達到了6:1,比津巴布韋還要高。這也是中國官方研究機構首次公開認為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居全球首位。調查顯示,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在超高速增長。而中國現有農村人口接近8億人,如果把前麵那近1億的弱勢群體中進城務工人員裏有很多來自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考慮進去,我國弱勢群體總人數也應該在8億之多。一個社會,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口竟然占到了總人口的近2/3,不能不說是個很發聾振聵而且危險的事情。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再來看看南京的做法,就顯得不那麽值得正麵頌揚了。目前中國農村的醫療水平處於非常惡劣的狀態,很多農村已經脫貧的家庭就是因為家裏有人生病而被再度拉回到貧困線以下,現在不少農民得了病幹脆不去醫院而隻能在家裏任憑病情加重惡化,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頑症,有最新數據顯示國內農村各層次種類的社會保障覆蓋率僅占總農村人口的12%,遠遠低於城鎮56%的水平(另有資料卻說城鎮各類社會保障覆蓋率隻有約1/4),以至於有些人開始懷念文革期間那種文不對題的赤腳醫生製度;即使在城鎮裏,市民的醫療費用結節攀升也讓不少居民不敢隨便到醫院。筆者2002年國慶節期間曾經因為急性闌尾炎到北京某軍種級部隊醫院住院就醫,如果不是對於醫療領域比較熟悉而拒絕院方強迫使用的進口抗生素而堅持采用青黴素,最後的總費用也會是個不小的數目,即使如此,最後也還是把這個公認是個小手術以前隻需要百把塊錢就能了事醫療過程弄成了3000元左右的開銷,這個數字也遠遠超出了國內城鎮人均月收入水平,而這筆費用相當於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以致於人們戲言如今社會上要謹防兩種人:一是劫道的,二是賣藥的。

醫療資源畢竟還具有某種公共資源的性質,並非完全被市場化。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世界各國政府在行使行政職能時都在注重公共福利事業的發展。中國目前人均擁有醫生數量等在世界上處於中等水平,但如此境況裏卻有了南京方麵動用並不充裕的醫療資源“鎖定高收入階層”的舉措,不得不讓人懷疑這種措施的設立思路裏有著嫌貧愛富甚至劫貧濟富的意味。

聯想起前不久中紀委那個有關反腐倡廉民意調查結果中,醫療腐敗在前5位腐敗重地裏榜上有名的情形,實在有些膽寒。在醫護人員有限、病床緊缺的當下,做出這樣的事情,真讓人質疑我們的醫院到底怎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