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這不,又給教育免稅了

(2022-12-06 00:23:44) 下一個

這不,又給教育免稅了

                                     2004年2月29日

何必

教育事業在營業稅、增值稅和所得稅方麵的優惠政策、教育事業用地方麵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教育事業相關用品享受的關稅優惠政策……(略。)

這些優惠政策的出台與實施,似乎是顯示了國家對於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視,並動用國家財政資源對教育事業予以扶助。

不過,現在社會上人們碰到的情形卻是,教育已經成為腐敗重地。在中紀委不久前所做的有關反腐倡廉的民意調查結果中,教育領域腐敗位居建築和司法之後,取得了名列前茅的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從最近新聞媒體上的報道看,幼兒園老師采取粗暴態度與手段對待兒童、小學教師體罰甚至毆打學生有的直至逼得學生自殺、中學生視力健康普遍存在問題、暴力傾向嚴重、大學生道德水平嚴重下降、研究生要麵臨幾十個人麵對同一個導師、博士研究生出現對導師剝削自己勞動能力、時間與成果乃至強迫讓學生為導師開設的作為副業的公司無償打工而憤然炒導師魷魚、學校行政管理能力欠缺但卻長期人浮於事、教育成為社會上越來越流行的沽名釣譽抄襲剽竊欺世盜名行為的大本營和發源地、教育機構領導以權謀私行為頻仍不窮乃至常常升格到了司法案件因而成為新聞媒體屢試不爽的素材寶地……人們現在習慣用那句經典的話來評價當前的教育領域:改革最大的失敗是教育,而現在其內涵更多地指向了教育腐敗的花樣輩出、無孔不入與堅忍不拔。

事實上,目前教育越來越高的收費已經為社會廣泛承受,而且這種承受還不具有在正常市場條件下討價還價的餘地與空間,其收費規格相比起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來說要超出數倍,更不用說國民家庭實際收入增長水平。這方麵,也早就存在著各方的口誅筆伐,但情況至今卻沒有得到任何改善。於是,一方麵,教育主管部門堅持教育非市場化非產業化的公共福利屬性,另一方麵,卻成為逐漸繁多起來的消費貴族化浪潮中很令人耀眼而惶惑的構成,比起類似醫療、住房、汽車、通訊等具有較高市場化程度領域的消費而言,教育消費有著更強但卻名不符實的吸納社會財富的功能與效果。據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國內超過70%的城鎮家庭對於供養子女上大學感到有很大的經濟壓力,其中不少家庭甚至對此談虎色變憂心忡忡認為實在不堪重負;城鎮如此,遑論8億農民:現在高等院校普遍年收費達萬元檔次,而對於年家庭收入大多隻在3000元左右的國內農村居民來說,要想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不啻天方夜潭。

這種名義上具有公共事業屬性、但實際上卻是具有強大的吸納社會財富和參與公共與非公共資源分配功能、並因之而具備市場主體資格的現象,也是一大奇觀。實質上,教育事業的產業化早就存在並以驚人的速度在推進,吞噬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在吞噬著社會信用與人們的預期。從經濟角度看,教育高消費為短期內啟動內需並帶動國民經濟走出低穀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與此同時卻由於家庭子女教育開支高速增加阻礙了社會現實經濟生活而製造著更為凶險的消費瓶頸,給經濟生活的正常運行埋藏下了巨大的隱患和太多的變數;從社會角度看,教育高消費將越來越多的家庭排斥在現行教育訴求範圍以外,製造著社會階層分化,並用知識與身份差異化的過程與結果而把這種分化沉澱下來,為社會集團之間可能產生的對立乃至對抗做出努力。

改革的結果使大多數人無法享受到其成果、卻是把這些大多數拋在改革進程之外,這種讓人膽戰心驚的局麵在教育領域裏異常集中而鮮明地存在著;而教育的貴族消費傾向也引起了國內外普遍的憂慮,這種現狀如果不加以控製和改觀,將會引起社會財富嚴重的分配不公,因而導致社會人群總體的兩極分化,並基於貧困階層的擴充與固定而帶來貧困文化意識的形成與擴散,對社會穩定構成直接、強烈而長遠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對教育事業依然給予如此之多的稅收方麵的優惠,好像更使教育領域有了名正言順的在非市場名義下進行市場暴力與霸權行經的合法性,並由於教育事業的公共屬性而提供了新的權力與市場資源進行交易、甚至出現教育類“紅頂商人”的操作局域,給教育腐敗的發生、傳播與堅挺提供政策基礎和財政氛圍。當下,已經成為全國最大債務案並被立案的廊坊東方大學城事件,就已經襯托出利用教育動員公共資源非法聚斂社會財富成就市場信用機製失靈的典型趨勢;而現存於全國各地的42個大學城不知道有哪個是在免稅情況下實實在在為科教興國全心全意了的;再放眼看去,從幼兒園到研究生,整個教育領地被國人所猜疑和指責,指望著用如今的教育體製和環境裏造就出來的產品去興國可能還隻是癡人說夢;麵對如此教育,大概也更應該清算而不是什麽優惠;而且,既然有優惠,就有不能享受這種優惠的,同樣也是不公平;而如果這種政策傾斜是對市場失靈的矯正,那麽即使兩害相擇其輕,也更應該在懲惡揚善的思路指導下聚焦腐敗程度較輕的地方;就算是教育事關千秋萬代,就目前情勢看,也別助紂為虐;綜觀國際上都在加強對本國教育事業的輔助,但畢竟我們的教育早就過了竭澤而漁時代,提前進入了小康和現代化,而此時,太多的國人還處於相對和絕對貧困當中。

財政優惠別老是做那些錦上添花的事。教育事業可不窮。以教育的名義,更應該像馬丁•路德•金那樣,呼喚人類美好的未來——“我有一個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