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又能怎樣

(2022-12-06 00:13:04) 下一個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又能怎樣

                               2004年2月24日

何必

聯想集團FM365網站回歸了自己……(略)

記得互聯網在中國被炒得火熱的上個世紀末,互聯網成了世紀末的救世良方乃至挪亞方舟,提出了太多讓人眼暈眩目的概念與說辭,隻要是做起了互聯網、甚至架起幾台機器接上電話線,編上個什麽異想天開英雄救美乃至皇帝新衣的故事,能夠掏出大洋彼岸美國人兜裏的錢,美其名曰風險投資,讓號稱冷戰後稱霸世界所向無敵的頭號超級大國見識了中國人的想象力與編故事的本事。一時間,互聯網界風起雲湧人群躁動,成了燒錢的聖地和貨幣的火葬場。各家競相推出對於用戶免費服務,而隻把糧餉寄托在美國人的腰間。大家都在得意洋洋變本加厲地喧囂與鼓噪著本已傳播甚廣的浮躁、功利與短視的時代特性。在此之際,作為中國信息產業龍頭老大的聯想也不甘人後,弄起了FM365,也學著其他互聯網玩家,請來了海外當紅明星做什麽形象代言人。北京北三環路西頭的路邊,赫然樹立著FM365廣告上某海外男歌手擠眉弄眼的的形象,長期不避風吹日曬地定格在那裏弘揚著注意力經濟的本質。

在與其他網站的比拚當中,FM365也別出心裁,在網站內容方麵標新立異,最先搞了網絡評論員製度,把當時在國內好歹算有點子名氣的寫言論的人排隊篩選找了前10個聘為該網站固定評論員(憑心而論,這種措施在國內還真是首創,現在幾大門戶網站當時都對此沒有什麽概念),並還找了像我這樣的槍手為此舉措溜須拍馬歌功頌德,給了百十元的捉筆費也算是為了新經濟湊了把熱鬧。自然,我也在該網站上注冊了個人免費電子郵箱,並設置為個人常用而印到了名片上。

不想隨後,全球化叫囂中人們很快就嚐到了這把雙刃劍難過的那一鋒口,美國新經濟好景不長,納斯達克指數一路狂瀉,在那裏上士的中國網絡股也前赴後繼惟恐被排斥在外地屢次進入了垃圾範圍,實用主義發源地終於讓中國人體會到了功利的滋味。一時間,中國互聯網界一片蕭條,昨日推杯換盞人聲鼎沸的盛宴現在已經落得狼籍遍地凋零敗落,從或淒美或雄渾或跌宕或狂飆的故事裏走出來的人們,還是不得不回到冰冷的現實當中,智力初開般地明白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錢、還是得自己勞作才能攢起來的道理。但大話已經吹出去了,免費服務已經開始了,這種商業模式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權力強製或消費者逼迫的,怎麽打退堂鼓就是個問題。

有些網站幹脆就拉下臉麵,擺出了死皮賴臉的架勢,頃刻間全麵徹底取消免費服務,並把當初給用戶免費服務承諾當作沒有那麽回事,給中國原本就很危在旦夕的社會信用加上了駱駝背上倒數第幾根稻草;有的則在推出收費服務同時,雖然沒有徹底取消免費服務,但對於那些免費用戶則在服務質量、水平、範圍等方麵采取了違約性質的待遇,讓這些用戶使用起來感到頻繁的不爽。

而FM365又在此做了奇兵。我那為各界廣泛知曉的郵箱接連不斷地出現故障,三天兩頭地被告知網絡係統調試,每天數度上網造訪該網站裏我那個寶貝郵箱,卻不是密碼出錯就是沒有我這個用戶;而別人給我發的郵件也總是被退回或幹脆石沉大海。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給該網站去電話,經過了幾天沒有人接聽的等待,然後再經過接待人員之間莫名其妙地互相推諉,還是不知道出了什麽問題。最後,不得不找到已經從熱潮中退身到其他領域的當初嬉皮笑臉死氣白賴讓我捉刀代筆的該網站的人,再周折到網站負責客戶服務部門,還要亮出我所在國家級媒體工作人員的身份,才得知內情:這是聯想方麵的安排,由於互聯網界的不景氣,集團方麵已經決定不再發展這方麵的業務,但作為龍頭老大,又不好公開宣稱自己當初選擇方麵的閃失與現在的不負責舉動,當然也不便進行任何書麵或口頭公示,隻好在網站上不去進行必要的維護,讓那些免費用戶自己感到不舒服與不快意,久而久之自己就會選擇離開,然後到了什麽時刻,該網站的對外服務功能就全麵作廢。

我能怎麽著?還不是乖乖地找了別的還有免費服務的網站去再注冊郵箱。想起來當初給他們寫什麽新聞稿,心裏就恨狠的。

這也算是中國互聯網裏的一個有那麽點聳人聽聞的故事,也昭示著中國信息產業裏龍頭企業的行為,更讓人看到了如此的企業道義層次、法理素養和責任感水平。當然,就目前社會環境來說,大概不會有企業為了如此行為而感到有什麽不妥,更不會為了失去我這種底層客戶而有任何惋惜(說不定還巴不得趕走了事)。

就這,還參與國際競爭,還要把企業弄到國外去,還要進什麽世界500強,似乎沒讓人覺得那麽有趣;如果真是有那麽一天到了國外進了500強,世界上將會麵臨什麽景象?如果500強企業都被這種行為所籠罩,世界是否會更看不到出頭之日?想到這裏,還是為了中國傳統那種說法感到些許自慰,家醜不可外揚,如此企業理念與做法還是留在本土讓苦慣了的國人擔待著吧,別出去現眼了。實在話,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又能怎樣?

隨著互聯網再度升溫,好像新一輪熱潮又可以卷土重來了,說是又有了什麽新的春天。不過,隨便到國內那些所謂知名網站去瀏覽,密密麻麻的文字,不時蹦出來連篇累牘的廣告,同質化的內容,騙取對網絡提供的手機短信息服務的信任與采用,大抵也能預示這兒新經濟的風光依然好景不長。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