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當心企業霸權

(2022-12-06 00:09:03) 下一個

當心企業霸權

                                             2004年2月22日

何必

用人單位仍然將他拒之門外……(略)

其實,不僅僅是長沙,隨便到全國各地的任何一場招聘會上,這種現象是屢見不鮮的。真是難為了那些剛剛走出學校的年輕人,為了尋求工作經曆,他們甚至願意無償為企業白幹,也就是說,以時間、精力和勞動的付出為代價,去換取普遍流行要求的工作經驗,而不向企業索取任何法定的勞動報酬。

看了這樣的情形,真是為了我們的勞動力市場狀況感到擔憂,也為了我們的社會現狀感到悲哀:為了能夠行使正當的就業權,求職者不得不屈從於到處都是的歧視,甚至為此已經到了連起碼的靠勞動謀取生存條件的權利都放棄了,心甘情願地為了獲得平等的就業權利與機會而作踐自己,無償提供勞動力。而這種狀況會讓人聯想到什麽時代?

就業歧視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有關立法與司法方麵的各種滯後、偏頗與無為也為人們探討很久。暫且不去說它。

在操作上,各方都在揣摩,即使是有了關於禁止在錄用員工時采用一切帶有歧視性質條件的明文規定,對於擁有相對完全用人自主權的企業來說,可行性卻很成問題。例如,現在企業招聘都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有所限製,沒有經驗者常常被拒之門外。假如有規定,不許在招聘啟事上明確規定有相關限製性條款,企業規避這種限製的方法也很簡單,隻是在文字上將這種限製條款去掉就是了,而在應聘者遞交的資料上對此加以注明即可,把那些沒有工作經驗者的應聘材料上做個記號,扔到不予考慮之列的廢紙堆裏,不費吹灰之力,隻不過把明目張膽變為暗地實施罷了;對於性別、學曆、戶籍、職稱、社會關係、客戶資源等方麵的要求亦然:很容易就可以在實際招聘過程當中實施歧視。就目前執法水平與能力上看,很難對此有所約束。就算是有人實在忍受不了這種顯失公平的待遇而求助於帶有社會調節性質的法律,也由於盡人皆知的舉證難而使人如履薄冰望之卻步,在越來越多的勞動仲裁案件當中勞動力方麵敗訴率居高不下就是很讓人膽戰心驚的事實,從而在客觀上助長了企業的為所欲為。企業規定自己的用人標準,並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加以實現,這是外界難以控製的。即使這種標準有違社會公平與穩定,在目前條件下也難以對此中因遭受歧視而受到損害的有何實質性的救濟措施,也無法杜絕類似歧視的企業行為的發生、蔓延與曠日持久。

在人們為市場經濟的到來與普及歡呼雀躍樂不可支時,總是有一些對於企業頂禮膜拜的傾向,出現了類似企業拜物教現象。在經濟決定論者的預測當中,未來的世界格局裏,國家的界限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使國體地位與作用日益孱弱,真正的社會主角將會是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企業作為法人實體和社會經濟發展基本單元—要素被廣泛賦予了該領域內至高無上的權利。更由於企業的組織化程度較高而與勞動力形成了越來越明顯而寬闊的信息不對稱,勞動力在事實上處於難以在權利博弈過程中與企業相抗衡的位置,企業擁有的權力越來越大,在由企業實體作為邊界而形成的公共空間裏,這種權力由於缺乏內外的製約而處於絕對製空暢行無阻的狀態。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在社會上如此,在企業中同樣如此。企業權力的不受限製,造成了其被無限加強和濫用的現實可能與不盡變現。如果說社會公共權力被謀取私利造成行政腐敗,那麽在企業當中,企業裏公共權力則導致了觸目驚心的企業腐敗,並且,這種腐敗與權力互為因果地產生並強化著日益膨脹並且危害深遠的企業霸權。

企業擁有包括用人在內的經營自主權,是市場經濟的標誌,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從社會角度看,作為法人的企業與作為自然人的勞動力的法律地位是而且也應該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應該享有高大於對方的權利,或者享受不受約束的社會待遇;在責任與義務方麵,雙方也應該是對等的,而不是目前這種勞動力要向企業委曲求全低聲下氣,更不應該出現為了滿足企業的無理要求而不得不無償為其賣命的景象。而現在通行的情況是,各方對企業社會責任方麵的要求,除了依法交納稅負外,對於其諸如平等而人道地對待勞動力、並因之保持社會和諧與安定這樣的社會責任幾乎閉口不及。要知道,這種狀況的出現是很耐人尋味的,如果社會發展的代價是讓勞動力麵對越來越無法無天的企業霸權而隻能無可奈何地屈就,這在任何意義上對於社會都是不利的。從近來發生越來越多的企業內部惡性刑事案件、民工為討要合法收入而不惜鋌而走險事件、企業商業機密由於離職員工原因造成大範圍流失事件等等,都有著將企業內部緊張關係向社會轉移的趨向,其社會影響也日趨明確而強烈。實質上,這種企業權力並不是正常市場經濟環境裏應該發生和存在的,而是帶有了非常典型的由於等級差別而派生的封建主義意識與流弊的成分。而如果任由這種與時代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企業作為甚囂塵上,我們所能得到的,無外乎是新的企業暴政極其帶來的社會混亂、動蕩與倒退。

如此,還真該當心企業霸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