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浙江重要生產要素全線告急對全國發出警示

(2022-12-05 23:53:16) 下一個

浙江重要生產要素全線告急對全國發出警示

                   2004年2月16日

何必

2月16日,新華社以“重要生產要素全線告急! 浙江遭遇‘成長煩惱’”為題,(略。)

應該說,浙江經濟一直是中國經濟當中的一個很惹人注目的亮點,特別是在最近幾年,隨著以往由華西村為首的蘇南模式逐漸顯現出其體製性與結構性問題的時候,尋求中國農村出路、城市化樣板、地方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乃至走到國外去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麵答案的時候,不約而同地都把目光投向了過去地處海防前線因而很少有大規模工業建設、但改革開放後卻因此(少有國有經濟拖累)而成為先發優勢,迅速形成了浙江經濟讓全國乃至世界都刮目相看的競爭力。溫州人現在遍布全國以及世界很多地方,以其純粹(甚至帶有些原始手工業)的民間經濟成分、對於資本旺盛的追求欲望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續寫著幾個世紀以來向外爭取生存空間的神話。最近歐盟對於溫州的打火機、小家電、眼鏡等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溫州人在與參與國際競爭方麵做了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國內很多連本土業務都做不好的地區示了個範;而同樣是最近被各方密切關注的隻有3萬居民的紹興附近小鎮楊汛橋也因為區區彈丸之地卻在幾年之內一下子冒出了4、5家上市公司、有的幹脆躲開內地證券市場的繁雜程序而直接在香港上市,一時間成為焦點,被稱之為“楊汛橋”現象;事實上,人們所關注的鄉鎮企業融資難、中小企業找誰貸款等老大難問題,在浙江都有著自己(但由於特殊地域政治經濟文化曆史等方麵背景卻未必能廣泛原封不動照貓畫虎)的解答,一直為各方嚴厲打擊的地下錢莊在那裏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在事實上存在並蓬勃著,為浙江經濟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並致使一些麵對現實者思索其存在的合理性;在長江三角洲裏,過去浙江總是排在末後要看上海和江蘇的臉色行事,但現在情形則發生了變化,經濟總量的快速提升、新觀念及其所附帶社會行為的變遷(去年,浙江湖州在全國首先提出取消用GDP考察政府業績的方式引起了軒然大波並帶動了廣泛思考)、作為魯迅、金庸的家鄉所蘊含的文化底蘊等,使得滬蘇也競相邀浙江加盟以形成長三角經濟區。

但是,現在浙江卻出現了基本生產要素的全麵告急。其實,這同樣帶有非常明確的示範效應:浙江目前出現的困境,由於這些困難都帶有普遍性,因而實際上昭示著中國所必須麵臨的未來。

中國最大的特色,莫過於人地關係緊張。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形成了龐大人口對於耕地的依賴;而近些年工業化高速發展對於土地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著。口頭禪裏,人們把中國要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養活世界上近1/4的人口,從中也能看出中國農用土地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但現實情況是,要發展經濟,就必然導致土地的非農化,城市化也在產生著對土地的強烈偏好,造成被威廉•配第稱作“財富之母”的生產要素——土地的嚴重匱乏。而這種短缺是一種全國性的現實和趨勢。僅在最近幾年裏,中國耕地就從19萬畝減少到現在的18萬畝,而且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以及退耕還林、還牧政策的落實,還有非法侵占土地的各種經濟區域的形成,這種狀況依然繼續著。

能源更是如此。中國人均能源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後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去年,全國大範圍的拉閘限電已經預警了中國能源緊缺的危險;今年春節後,各地人們還沒有從節日當中的喜慶氣氛裏回過勁來,就又不得不回到用電緊張的局勢之中。能源安全問題再次、而且是緊迫地提到了國人麵前:早就不再是石油自給自足,而從中東、南中國海乃至中亞進口石油則存在著運輸線路上軍事力量、領海主權爭端等方麵導致的安全隱患,煤炭資源到目前依然少見地作為經濟發展到如此階段能源的主體,而國內運輸能力本身存在的瓶頸、加之治理貨車超載等,更加重了社會能源壓力;核能源也由於建設周期長、技術要求高而顯得遠水不解近渴,水利設施則更是由於其必然產生生態環境方麵的負麵影響裹足著社會和經濟發展。

人才方麵的問題由來已久。教育體製上長期存在的產銷不匹配的狀況,導致中國普遍出現的“技工荒”,市場需求與供給出現了巨大偏差,成為具有13億人口國度的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無言以對的局麵。把中國這個人口大國變為人力資源大國的說法由來已久,但在經濟增長對於就業帶動能力越來越差、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現實景象當中也逐漸化作海市蜃樓,有活沒人幹更多地讓位於有人沒活幹,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原始企業形態在國際化背景中麵臨廣泛升級要求時,事實上根植於社會觀念裏的計劃經濟習俗、將文化庸俗化潮流中等級差異被市場化,人們都被標上了明確的價碼,但在宏觀政策與微觀運行方麵操作的集合卻使這種價碼成了有價無市的紙上談兵。

以往中國人倡導的天人合一美好理想狀態裏,水更多地處於資源的位置,但到現在,汙染全方位存在並蔓延,同時黃河、漓江、海河等已經或者瀕臨枯水期斷流而雨季發難的水患頻仍,也使得內陸水係越來越站到了國人的對立麵;沿海赤潮也回應著人們肆無忌憚的環境資源透支。

但願浙江這些重要生產要素資源全線告急,能給中國一個未雨綢繆的警示,並讓所有人琢磨下,我們該幹點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