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上海新建城區大麵積綠地何益之有?

(2022-12-05 00:48:08) 下一個

上海新建城區大麵積綠地何益之有?

                        2003年12月31日

何必

新建公共綠地1000公頃,在中心城區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12塊(略。)

目前,各級地方政府都在謀劃著出台係列的為所轄區域居民辦實事的政策。這好像也成了一種風氣。姑且不說這種時尚到底能給當地民眾帶來什麽樣的實際利益,隻是從上海市公布2004年10項實事的第八項所涉及的目標方麵看,卻是值得認真思索的。

上海也是個具有濃重時光印記的地方,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鬆江區),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這樣算下來,已經有1200多年的曆史了。在這樣的地方形成的城市,時光變遷所遺留下來的城市框架對於城市發展形成了掣肘,使得城市建設者不得不麵對如何在具有曆史包袱的城市框架中,用有限的資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這樣艱難的選擇。

上海市要建“新建公共綠地1000公頃,在中心城區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12塊”,並把這視為“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分析起來卻好像容易產生並不讓人樂觀的結論。

增加城市公共綠地,是屬於美化城市範疇,讓城市更漂亮,現在已經是我國諸多城市管理者們不厭其煩的口號,並且已經作為城市管理思路深化於這些官員們的意識之中,有些地方更是熱衷於把城市建成“花園城市”、“名牌城市”等等花裏胡勺的展覽館模樣,用“經營城市”作為貪大求洋做表麵文章的借口。

在城市有限的空間裏,究竟如何利用這些寸土寸金的土地資源,體現了城市管理者的政策、管理、施政水平。

眾所周知,對於城市來說,公共區域的開發建設並不是孤立的,也是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一部分;城市中任何一片土地的開發與使用,都會形成土地價格的變動,影響該地段乃至周邊地區的土地成本,進而對於整個城市的土地價格產生作用,並經過這種作用改變城市的競爭力。

用1000公頃建公共綠地,在中心城區建12塊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綠地,這些公共綠地看了除了讓市民與到上海的人賞心悅目外,沒有什麽實際效用,並不能產生其他的經濟價值;而這些綠地的存在,特別是中心城區那超過36000平方米綠地的存留,其土地價格並不能從這些無法經營的綠地本身收回;但作為掌握有限財政資源的城市管理部門、以及城市作為一個經濟實體,有投入就必須有產出,任何市場經濟環境裏都不會有免費的午餐,那麽這些綠地所占用的城市昂貴土地的固有成本以及開發保養維護費用,就必須有人買單,就必須從周邊土地上收取回來,形成政府以及城市的收支總體平衡,這樣的話,就勢必提高綠地周圍的土地價格,並由於綠地的使用處於實際上的閑置狀態、而不具有商業價值無法進行資源增殖、卻要有持續的人財物投入,而使周邊土地價格的攀升呈現不斷的趨勢,使得本已很昂貴的土地變得更加昂貴。

而城市土地價格的高漲勢必增加城市整體的價格,降低城市的投入產出比,進而降低城市的性能價格比,也就是說,降低了城市吸引投資與消費的能力,使城市在競爭中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在美化城市的這種也許並不為過的初衷下,建立了城市經營當中人為製造的壁壘與障礙,最終損害城市的健康生存與發展,產生動機與效果之間的背離。作為公共資源的管理者與投入決策者,政府無論是從整體經濟效益的角度、還是有利於城市健康發展的社會公平角度,都應該把這種打扮城市而抬高城市價格、進而造成消費者真正消費該城市時的新窘迫。

如果這36000平方米的綠地改作它用,則還可能產生實際的商業價值,吸引投資並創造消費,而且,從上海市這次提出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中的第一件,就是要解決全國都在千方百計解決的當地民眾的就業問題,如此說來,與其讓土地綠化僅僅具有觀賞功能,不如切實為民眾考慮,通過增加服務設施來提供新的就業崗位。

筆者無意說一個城市不應該綠化或者不應該有綠地,而是說應該將這些大麵積的公共綠地拆散,在街邊房側見縫插針搞綠化,取得城市發展與美化上的兩全。

中國經濟目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上海也是如此。在如此快速發展過程當中,任何有可能造成有限資源浪費的政策安排都應該慎而又慎,切不可用犧牲城市成長性與競爭力為代價盲目追風搞別出心裁花樣翻新的形象工程。這就要求城市管理方麵在製定有關的城市空間政策時能從長計議,從民眾的利益出發來勾畫城市的現在與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