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巨資改建小學合理性如何?

(2022-12-05 00:41:48) 下一個

巨資改建小學合理性如何?

                                2003年12月29日

何必

12月28日,北京市海澱區名校五一小學改建工程破土動工。(略。)

當今,城市之中的中小學已經建得越來越漂亮豪華了,內部軟硬件設施越來越齊全高檔,表麵上看去一個個都像是給城市添彩,使得整個城市也因之而讓讓人賞心悅目。不過,在這繁華的背後,還是存在著隱隱的憂慮。

教育資源是公共資源的一部分。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的規定,九年製義務教育是免費的,也就是說,在校學生是不需要為了教育資源的投入而付費的。免費享受義務教育裏的各種公共資源,是社會福利的組成部分。

如果改建後的五一小學名副其實地履行其義務教育機構的義務,不去附和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亂收費的潮流而采取明裏暗裏、直接或變相向就讀學生收取巧立名目的費用的話,那麽這筆改建費用的投入就應該算是政府公共投入的一部分,劃歸到社會福利範圍之中。換句話說,這1.6億的投資並不能簡單地拿經濟領域裏的投入產出模式來評估。

但問題是,海澱區教育主管部門決定投入這筆費用的合理性到底如何。

如今,曾經廣泛存在的重點-非重點學校的區分方式和手段已經被取締,轉而實行電腦派位就近入學的製度,這種按學生居住地安排就學的思路和做法,實際上就是為了避免由於人為製造重點與非重點學校的差別而形成社會上的不平等,從而避免從孩提時代起就存在身份與心理等方麵的落差,推行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與相應的機製。

海澱區教育主管機構為什麽要選擇五一小學進行改建?如果依然實行就近入學的政策,那麽是不是由於永定路附近的居民更有資格、更適合於接受這種高檔的、現代化的教育?如果是這樣,海澱區其他地方的居民就隻因為沒有住在五一小學附近而失去了享受這種公共服務的權利與機會?是否居住在永定路成為能否享受現代化教育設施與服務的決定性條件,這種由居住地所形成的權利差別的合法性何在?動用1.6億元去改建一所小學,目的是什麽呢?就是為了在北京建成一個最大的小學?花巨資打造大型小學是不是也有貪大求洋的形式化之嫌?在師資水平、教學手段、教育理念、管理手段、服務觀念等方麵都沒有什麽實質性改善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巨大的投資就能提升學校的運作質量和檔次?作為公共資源管理者,海澱區教育主管部門是否認真思考、核查過這種投資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以及避免新的社會問題乃至矛盾的滋生與蔓延?這1.6億投資屬於公共財產,是納稅人的錢,那麽花這筆錢是否經過了納稅人、至少是其代表機構的區級人大同意、授權或批準?改建一所學校是否要花這麽多的錢?而拿了全體納稅人的錢去為其中某個區域裏的人服務是否不公平?按照這種思路與模式進行下去,北京其他區縣是不是也會摩拳擦掌再投資更大的數額建造新的最大的小學而形成新一輪的攀比造成公共資源浪費的新領域?

而且,這種把學校建得越來越高檔豪華的作為,也在事實上提高了城市運行成本,同時更是加重了城市消費中的貴族化傾向,是一種值得密切關注的趨向,也應該讓各方對由於提高消費門檻而產生新的不平等防微杜漸。

更不用說,在很多已經構成城市生活必要組成部分的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們還入學無門、或者是在簡陋得可以形容為破敗不堪的黑屋子裏遊離於義務教育體製之外的時候,花巨資改建一所小學,好象更是形成著愈發鮮明而耐人尋味的對照,讓人無可奈何。

所謂群眾利益無小事,在這方麵則可能更應該表現為所轄區域裏全體居民的利益,當然也包括區域裏的常住人口,而絕不僅僅是住在永定路那一帶的人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