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從長虹降價說起

(2022-12-04 12:44:31) 下一個

從長虹降價說起

(寫作具體日期不詳,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

何必

前一段時間,各方都對以長虹、康佳、TCL為首的中國彩電生產廠家可能打起的價格戰拭目以待。麵對媒體,開始時,三家都信誓旦旦地聲稱絕不打價格戰,後來,又分別有了不同的說法。

康佳方麵稱:“康佳絕不打價格戰,因為降價不是唯一的手段。降價是個別企業的短期行為,要成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企業,靠的是高科技產品的開發。國內同行應攜手共進,最終憑借技術含量去爭奪市場。”“如果現在誰再以降價作為手段來占領市場,那就有點‘惡性競爭’的嫌疑了。”

TCL方麵則態度明朗:我們希望平平安安過個年……,可“不管任何局麵出現,我們都將奉陪到底,降10%可以,15也沒問題。”

作為彩電業的“龍頭”的長虹,其北京分公司負責人先是高姿態了一把:長虹沒有也沒必要降價,因為長虹首先是一家負責的企業,其次才是賺錢的企業;話音剛落,他又有了另一種表態:長虹絕不依仗自己的實力、無緣無故地挑起價格大戰,但如果其他廠家首先發難的話,長虹絕不會等閑視之;沒多久,這位仁兄又表態作“不誇張地說,隻有長虹具備應付‘降價大戰’的實力,但長虹是一個負責的企業,長虹絕不會以降價的短視行為來毀掉一個剛剛進入良性發展的行業。所以,在春節前、春節後,長虹都絕不會率先挑起價格戰。”該企業另一位幹部也稱,我們絕不會用“降價傾銷”短期行為來贏得一時的“表麵繁榮”,那樣,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使用降價手段,“企業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可以說,價格大戰中向來都沒有真正的贏家。”可餘音未落,有消息稱,在長虹的“大後方”重慶,1月30日長虹終於打響了“彩電降價大戰”的第一槍!

姑且不說這是不是長虹營銷策略謀劃中的“障眼法”;也不說這次降價是因為去年底長虹庫存彩電達600萬台,還是長虹一度的彩管壟斷近期將有可能被打破而造成必須盡快將庫存脫手,抑或是為了維持股市上“四川長虹”一直是“龍頭股”、“績優股”的繁榮景象;同樣,我不再這裏討論降價對消費者最終是否有益處;更不去談降價所引起競爭的性質和可能的發展前景及其對行業的影響,單是談談長虹此舉社會效益之一點。

現在,我們的企業可以說是在一種“非責任”或“非信用”的狀態中生存和發展。遊戲不講規則,說話不守信用,造假販假甚囂塵上,追逐短期利益,到處彌漫著投機心態,熱衷於極具功利色彩的“泡沫繁榮”。而這已經給企業的成長和競爭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很多企業已經並正在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對於信用體係(包括公民、企業、司法、行政、新聞、行業等)的侵襲,造成了對此範圍資源的掠奪性開采乃至透支,勢必也會此領域出現類似去年“三江洪水”的回報。

長虹在此次價格大戰之前的種種說法和其在後來的實際行為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也看不到其“負責的企業”的表現所在,更不知道其所稱“絕不會以降價的短視行為來毀掉一個剛剛進入良性發展的行業”的頗富社會責任感的承諾何以變成自己的率先發難。

“太陽最紅,長虹更新”,“更新”是在什麽意義上呢?是在推出更負責的產品和服務、更健全的企業責任體係、快速的更新換代節奏,還是炮製更新的慘烈競爭、發掘更“砸自己的腳”的石頭?試想,一個連剛講的話都不去兌現的企業,如何能贏得消費者對其產品服務和發展的信賴?

真誠地希望我們的企業及其負責人們能注意自己在社會上的形象,不要把自欺欺人之術到處亂拋。這也是我們與國際知名企業在經營理念上的差別所在。如果不去認真對待,所有的,恐怕也隻能是雨後長虹轉瞬即逝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