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老大跨行是否緩行?
(寫作具體日期不詳,應該是在2000年以後)
何必
12月23日,北京國鐵傳媒(國鐵傳媒)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略)
前不久,曾經被各方熱炒的鐵通公司在成立才三年後就決意與鐵道部分道揚鑣,而準備劃到國資委去了,隻是在等待批複。在鐵通公司轟轟烈烈設立當初,鐵道部方麵認為憑借其獨家擁有的鐵路資源介入通訊產業,自身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延伸到全國的鐵路網絡將會給新開辟的通訊業務帶來燦爛耀眼的生機與前程,甚至可以與長期壟斷中國通訊領域的中國電信以及後來的中國網通分庭抗禮。不成想,鐵通苦心經營了三年,依然是沒有什麽大的起色,人們所熟悉的“路電”進入市話領域的進程舉步維艱。
現如今,鐵通離開鐵道部的事情還沒有了結,鐵道部又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涉足傳媒業,把手又伸到了過去由新華書店所把持的圖書發行領域、和由郵政部分掌控的報刊發行係統。
國鐵傳媒設立的原因與當初鐵通設立原因幾乎沒有什麽區別,都是鐵路資源優勢,都是要利用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現在隻不過是競爭對手更換了,競爭思路與手段卻沒有看到什麽更新。鐵老大在電信業碰到了那個行業的老大並嚐了苦頭後,並不心甘情願,出師未捷卻嚇不住牛慣了的鐵老大,擦幹血跡爬起來想都不想又樹立起新的對手。
如果說,有意為了打破目前依然的行業壟斷局麵而不惜挺身而出甚至前赴後繼是值得敬佩與讚頌之舉,那麽,鐵老大自身處於絕對壟斷之中,自己在服務品質、行業質量、所轄企業資產層次等方麵還有著太多值得反思、改善、提高的時候,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涉足鐵路運營以外的其他行業,尤其是在鐵通事件懸而未決之際,沒有痛定思痛獨善其身,而是頻繁出手大有兼並天下之勢,又會碰到什麽樣的結局呢?
就算是鐵道部並沒有直接參與國鐵傳媒的經營、國鐵傳媒與鐵道部是完全剝離的兩個不同的市場主體,但畢竟,鐵道部利用“鐵路資本首次進入傳媒領域”卻是不爭的、而且是為各方所津津樂道的事實。雖然這次國鐵傳媒麵世的動靜不如當初鐵通那麽大、牽涉麵也沒有那麽廣、動用資金沒有那麽大規模,但其初衷卻是如出一轍,手法上也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依然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特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上馬一個項目更多地是要做市場分析,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要進行可行性分析,而這當中對於鐵老大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的評估與防範。麵對一個陌生的市場,有其頑固而特有的市場性質,完全不同於鐵路運輸的套路,並不是靠著習慣於在壟斷情況下養尊處優的鐵老大手中所掌管的人財物就能搞定的,行業裏麵的人財物方麵的管理更不是三天兩頭就能摸個八九不離十的,需要長期的專注和痛苦的摸索,甚至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才能獲得些許的成就乃至在該行業裏站穩腳跟;而且,鐵老大手中的那些資源,說到底還是國有資產、是納稅人的錢,並不能由著其性子為所欲為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萬一項目中輟或是失敗,責任將由誰來承擔?是不是又避重就輕文過飾非就萬事大吉了?前麵已經有了鐵通的教訓,卻沒看到鐵道部方麵有什麽人站出來為這種實際上的敗績負責;而市場風險在通訊行業如此,在傳媒行業依然,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差異。所有的,隻是對於做著發財夢卻沒有行業操作經驗與準備的謙謙君子們的不拘一格地斬落下馬血本無歸。
鐵老大能把自己的事幹好了就不錯了。不熟不做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悉,貿然闖入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導致失敗和社會資源浪費、甚至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失業加劇從而造成社會壓力的事例已經太多,足以讓每個機構、企業和個人引以為戒。鐵老大即使再財大氣粗,也還是該出手時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