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董關鵬現象告訴我們什麽?

(2022-12-03 18:15:20) 下一個

董關鵬現象告訴我們什麽?

(寫作具體日期不詳,應該是在2000年以前)

何必

最近,媒體在關注今年28歲的清華副教授董關鵬,他有10個"身份":(略。)

這些說法有些道理。但是,如果再從其他方麵看,則可能還有耐人尋味之處。董最近被北京電視台一個專門追逐名人的低俗訪談節目介紹給公眾,儼然成了成功楷模。

有關兼職帶來的問題,我以前曾經寫過不少這方麵的文章,在此不多說。現在隻是從另幾點說一下。

從宏觀經濟方麵看,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指標中,與經濟增長並駕齊驅的還有就業。西方國家領導人競選時,通常並不強調要實現什麽樣的經濟增長,而是要承諾增加多少就業機會。而我國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特別是到了新世紀後,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彈性越來越低。拿去年1到5月份的情況來說,原定伴隨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100萬人就業的指標,到了5月底,經濟增長狀況良好甚至超過了預期,而就業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410萬個就業機會。這也才使得去年9月份召開的有史以來規格最高的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各地地方政府要將提高就業率擺在與經濟增長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這個大背景下,再出現董關鵬身兼10職的狀況,對比之下,令人感到嚴重的不公平——有人撐死有人餓死。可以想象,身兼10職的董注定分身乏術,常常為了不同的職業角色而奔波;而與此同時卻有大量需要就業者被排擠在就業行列之外。在這個層麵上說,董們的兼職客觀上剝奪了其他人的就業機會。這也是貧富不均的表現之一,而且這種現象的存在,會加劇社會不平等程度。

更不用說,董在中央電視台的收入注定是不交納個人所得稅的。這當然給國家財政也帶來了損失。同時,董們的各種由於權力帶來的隱性(灰色、包括非物質)收入也自然而然地也就規避了他們對社會的法定義務。而如果從公平角度看,這些導致收入差距進一步不平等的進項理應是經過社會再分配的。於是,這也助長了這些人為富不仁自甘居高臨下傲視大眾的心態。

而當原本分離的學術、行政、輿論等各種權力——腐敗載體的職位集於一個人時,自身就發生了各種角色之間的交易。試想,如果鞍山或清華有什麽值得新聞媒體揭露的事情發生時,董所在欄目的觀眾能看到?而時下盛行的有償新聞,觀眾目睹鞍山或清華的頌揚之辭誰敢說與董在作為強勢媒體的電視台無關?

人們從此也會想到,如今這局級幹部、清華副教授、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等讓很多人原來充滿景仰的職務也太好充當了,在就業競爭力被廣泛宣揚時,出現這等今古奇觀,不禁感歎幹部教授主持人行當裏水貨之猖獗;同時也為我們的地方政府、所謂一流大學和頂級電視台的用人觀念與能力產生置疑。當然,他們能允許這種與市場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現象在本部門存在和延續,就反映出其市場運作水平的高低。

人們也看到董多重身份會使其擔任其中某角色時囿於另外的身份而有實公允,這是大勢所趨;術無專攻致其成了萬金油什麽都不精也是情理之中的必然發展趨勢。學校行政官員、學術研究人員、政府官員、電視公眾人物等多重角色勢必令其難以完成各種角色之間的跨越,從而影響到自己身心健康進而範圍了工作的成效,各種角色之間頻繁轉換也會造成心理上的毛病。

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多元化給企業帶來的隻是災難時,對於個人職業多元化帶給人也許是終身的侵害卻認識不足。

另一方麵,在加入國際經濟競爭之際,麵對專業化日益強盛的潮流麵前,我們卻用這等身兼跨越巨大職業範圍角色的人抵擋著外來的專業市場手段,其結果之悲慘大概是可以預料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