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馬市般的大學生招聘會
2005年12月27日
何必
12月26日,北京市針對2006屆大學畢業生的最後一場全市性招聘會正式舉行……(略。)
記者介紹,因為目前有些國有大型企業還沒有確定明年的招聘計劃,而公務員考試的成績也剛剛公布,所以對應屆畢業生來說,真正的招聘旺季還沒有到來,大約要等到明年的3、4月份。而從11月29日到年底以前,由北京市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牽頭、各區縣組織的招聘會就有39個。
其實,說目前招聘冷清的場麵是因為國有大型企業沒有確定2006年的招聘計劃和公務員考試成績剛剛公布,這原本就與就業市場行情無關。公務員考試成績公布,按照目前千軍萬馬擠公務員考試這座獨木橋的情況看,本身透露著官本位和權本位的回歸,而越來越懸殊的供求比例,則更會使很多學生敗下陣來,增加畢業生招聘會的火暴才是;而國有大型企業在如今勞動力市場上的吸引力與用人能力明顯下降,股份製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等等,逐漸取代國有企業的勞動力競爭優勢與市場份額,占據著這個市場的主力地位。
大學畢業生招聘會,現在已經成為每年固定的一道風景線了。高校要用畢業生就業率來衡量自身學校的政治業績,因此把應屆畢業生趕緊推出校門當作一件大事來抓,甚至各個學校為此不惜弄虛作假捏造畢業生就業率;高校所在地政府也為了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至少形式上看是五花八門的機會。以北京來看,從11月底到年底,形形色色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招聘會就多達39個,按說應該是不少了。
但從效果上看,官方舉辦的大學畢業生現場招聘會越來越不受應聘者待見,竟然會出現門可羅雀的蕭條景象。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高考擴招起如校的那撥學生畢業以來,高等院校每年的畢業生數量按照每年30%甚至更高的比率遞增,給大學生就業整體形勢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學生們為了就業想方設法,削尖了腦袋甚至不惜投機鑽營,各種各樣的應聘方式匪夷所思,什麽藝術照應聘、豪華簡曆、人體寫真集、零薪酬實習等招數都使出來了,甚至要到被坊間認作等於騙子的職業中介處挨宰。數據顯示,大學生裏有超過50%的人曾經被這些可愛的職業中介欺騙過。
可即使如此,很多政府舉辦的專門針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免費招聘會卻落得了凋零的場景,很讓人費解。
據介紹,在國外基本上看不到類似動輒上百家企業、上萬名學生參加的招聘會,大學畢業生更具有主動性和承受力,因為他們成長在純粹的市場體製中,沒有計劃體製下國家、學校要“包就業”的心理依賴。“大型招聘會還要不要搞”隻代表形式上的探討,培養體製的開放與變革才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根本之道。
英國高校一般都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部”,既是學生們就業信息的主要“數據庫”,又肩負著為他們排憂解難、對症下藥的心理輔導任務。服務部的資料儲藏非常豐富,不僅有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也包括各種獎學金、教育基金資助下的深造途徑。服務部的工作人員常年與用人單位保持密切聯絡,經常會根據媒體的一則報道或廣告登門拜訪企業、建立聯係。在英國大學裏做就業輔導的老師大多都擁有心理學等專業的博士學位,因此對於畢業生的輔導除了擇業外,還包括了個性分析、職業生涯設計等更重大的內涵,預約談話的畢業生終日不斷。英國還有一個民間組織,聯合各高校來編寫就業輔導書,發布有權威性的評估和就業率統計。德國的高校和教育部門基本不管就業,這項工作由國家勞動總局及各州聯邦政府的勞動局來操心,局裏特設大學生職業指導處並附屬一個信息中心。他們建立了一個全國通行的網絡平台,用人單位和學生都可用任何一台電腦登錄,免費共享資源。就業輔導課也是由勞動局的專業委員會負責,每位工作人員負責一兩家學校,到校上課。美國沒有專門的大學生就業市場,隻是作為整個社會就業市場的一部分看待,由高校與勞工部共同為畢業生服務。學校非常重視就業指導,如加州大學的一家分校學生隻有2000人,就業指導中心的專職老師就有16人。中心除了收集供求信息外,還要開設就業指導訓練課程,作為計入學分的必修課。美國學生的就業經常得到教授的幫助,他們的推薦能幫助約30%的畢業生找到去向。美國政府還投資、由勞工部建立了統一網站為雇傭雙方提供媒介,麵向公眾,這也是大學生除學校提供以外獲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徑。勞工部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其就業統計局有2000名工作人員在全國各地采集數據,發布未來十年的就業環境、分析各行各業的需求形勢,每兩年微調一次。這種預測結果會結集出版,成為美國大學生人手一冊的就業“聖經”。
而我們這裏呢?就業市場形勢發生著顯著而巨大的變化,可招聘會的形式卻十幾年、二十幾年一成不變,清一色的農貿市場方式,應聘者前往幾乎成了騾馬,被用人單位冷眼相看,從體態、容貌、姿勢、發型到談吐、身段等等,就差掰開牙口數個數了。
從到現場招聘的企業來看,也知道這種招聘會不能有什麽好效果,無非是給當局一個麵子,或者免費或者交點參會費權當向政府進貢納稅了,隨便派個人到場應付一下充個場麵,甚至幹脆交了錢連人都不去。
可要知道,這種招聘會是由政府掏錢的,也就是花納稅人的錢。這種開支應該有所回報,至少不至於如此淒涼,讓納稅人的錢白白成了空穴來風。
現在,招聘方式和手段豐富了很多,校園招聘、廣告招聘、中介招聘、網絡招聘、現場招聘會、等等。而官方舉辦的招聘會還是固守著最傳統而效率最為低下的現場招聘會的方式。
不僅如此,這種由官方舉辦的招聘會,服務質量非常不盡人意。通常,應聘者除非親臨現場是不可能得知招聘會上的任何內容的。如果官方本著提高服務水平的考慮,就應該與時俱進,利用各種手段提高這種招聘會的成功率,比如事先通過官方媒體(廣電、報刊、網絡、校園告示等)向大學應屆畢業生詳細通報與會企業的情況以及有效職位的詳細信息,使有意願前往應聘的學生提前掌握相關信息並有針對性地準備應聘材料和交流內容,降低應聘成本,提高應聘效率。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徐月賓在《政府的社會福利角色》一文中介紹,近年來,大多數歐美國家對於失業者從提供“被動的”收入保障轉向了幫助他們盡快地獲得“像樣的工作”(decent work)。
國際勞工組織提出的口號是“體麵的就業”。而體麵的就業必須從體麵的應聘開始。在起點和程序上就失去了公平,注定不會有結果的公平;沒有體麵的應聘而談什麽體麵的就業,也就是不會有體麵的就業。
溫鐵軍提出,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就業的現代化;各方也都在中國在未來最大的社會問題就是就業問題上達成共識。可從目前北京市大學生招聘會的情況看,就業的現代化以及現代化的就業還真像是癡心妄想;而由此所蘊涵的社會風險,最終還是要由社會去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