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運動場地匱乏
2005年11月23日
何必
繼續來關注學生的體育鍛煉問題……(略。)
這已經是該節目連續播出有關中小學運動場地狀況方麵的內容了。
自從山西沁源900多名師生清晨在馬路上跑步,被一個疲勞駕駛的司機所開的大貨車撞了40多名師生,造成22人死亡,近20人重傷的重大事故,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了。期間,媒體對此大呼小叫議論紛紛,從治理公路超載導致機動車駕駛員疲勞駕駛,到黑心車主無視駕駛員健康,從學校缺乏安全意識,到各中小學普遍沒有運動場所,從駕駛員責任到受害人經濟賠償,鋪天蓋地犄角旮旯一股腦都給抖摟出來,形成了新的輿論焦點。
沁源師生事件,在全國揭開了一個學校運動場地方麵非常尷尬的現實場景。在中國上上下下都熱衷於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有關下一代的教育卻被幾乎全社會忽略著。10年前,社會上就在呼籲增加教育投入,當局也承諾提高財政投入中教育教育所占比例而達到4%的水平,但至今這種承諾還隻是空頭支票,以至於中國目前在教育方麵的投入,還不到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的1/4,在全世界位居末流;即使在如此可憐的教育投入之中,優質教育資源又大多數投向了大學。數據顯示,中國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平均公共教育經費之比為1:1:23,而美國為1:3:2。也就是說,中國的高等教育攫取了太多的社會資源。這樣一來,以義務教育為主體的基礎教育,就成為公民的義務,國家(政府)於此的責任被輕描淡寫地回避了。
另一方麵,在經營城市的理念忽悠下,城市管理者們都在城市土地上打主意,學校、特別是中小學往往占據著城市的黃金地段,被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內的政府各級機構當作是肥肉,意欲搶占過來進行土地出賣為城市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在如此聲勢浩大的輿論環境中,北京市有關方麵自然不敢怠慢。11月中旬,北京市交管局和北京市教委聯合發布規定,禁止中小學生在馬路上跑步。
從道路交通安全法上看,機動車道上禁止行人通過,這原本就是法律明文規定了的,北京市交管局再次強調中小學生不準在馬路上跑步,如果這裏的馬路僅僅指的是機動車道,那麽無非是重複了交法中的條文而已,了無新意。
在實際操作當中,各中小學還是讓師生在馬路上跑操,而理由就是他們所使用的是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而交法當中沒有行人不準在這種機非混行道上行走或跑步的禁止性規定。
按照中國目前的機動車與行人的關係緊張程度看,在這種道路上跑操的危險性還是可想而知的。這依然給師生的人身安全埋藏下了巨大的隱患。如果在這種道路上再發生慘劇,屆時還會亡羊補牢。
不讓師生在馬路上跑操,讓他們到什麽地方去跑呢?就目前的情況看,北京市中小學運動場地的缺乏決不是個別現象,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每個學生能夠擁有8平方米的運動場地的規定形同虛設。節目裏,芳草地小學那是個什麽學校?是個超豪華小學!為什麽?因為那是中外孩子共同就學之處,因為那裏是大使館密集區,因為這牽涉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在中國人普遍的殖民心態關照下,這裏也就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的高檔學校。可這麽個學校還要把孩子們弄到樓頂上去運動,還要讓孩子們上竄下跳找不到一塊足夠麵積的平地鍛煉,也實在狠狠丟了好些年中國人的臉。而東直門中學到現在也不得不讓學生們在馬路上跑操,拚死拚活擠出一塊周邊的空地來,沒讓房地產開發商搶了去,怎麽著也算特例中的特例了。
而這種狀況,折射出首都北京中小學運動場地方麵的窘境。
教委方麵那幫官僚拍腦袋就是好主意,不準在馬路上跑操,可也不能停止長跑等運動,那麽長跑該在什麽地方呢?
學校之間互相借用充分利用資源,這本身就是荒唐的設計。建立學校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學校必須具有辦學條件,其中包括足夠的運動場地供運動教學之用,否則就不具備辦學資質。
讓高等院校、政府大院、體育場(還是不敢提那些占據城市重要位置的軍事區域)提高學生運動場所,這種建議的可行性很值得懷疑。還不說如此操作中會有對公共利益貶損之嫌,在當下中國自然人和法人自我私欲極度膨脹、社會公德急速衰退的情況下,讓那些部門向中小學生開放,無異於癡人說夢。
目前,街心花園原本就屈指可數並且都是寸土寸金,很多老年人都把這裏當作唯一的可供活動的區域。把街心花園開放給中小學師生,對於其它利用街心花園進行強身健體的人來說無疑會是一種侵權,而這種侵權卻是由於學校自身運動場地不足所致,那麽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把矛盾集中在孩子與其它人群方麵的事例。
有學校稱,可以進行立體開發,也就是說,可以把樓頂和地下室都拿出來供學生鍛煉。姑且不說這種方式裏存在的安全(樓頂上風吹雨打以及居高臨下對於孩子們身心的影響)和衛生(地下室室內空氣質量不流通所造成的汙濁、以及在高運動量之際對孩子肺部、心血管等處的影響)隱患,就在這麽個彈丸之地培養出來的學生,體質上能是個什麽樣?
現在的孩子們的運動都成了什麽?踢毽、跳繩……采訪中了解到,現在的孩子們的運動機能較之上一代人有了明顯的退步。沒有運動場地,孩子們也隻能如此,仰臥起坐,彈球,拍煙盒,捉迷藏,騎馬蹲襠……
如此下去,還會有姚明出現麽?還會有劉翔出現麽?如果有,姚明更習慣於爬在地上瞄準彈球,劉翔聽到發令槍響後隻知道高抬腿,新一代東亞病夫在我們的時代裏就這麽被造就出來啦!
當我們舉國為獲得奧運獎牌傾注全力時,我們的孩子卻逐漸在萎縮;當我們為中國“體育”(實應該為“運動”)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績而歡呼雀躍時,我們的孩子卻普遍麵臨著運動機能的全麵缺失。全民健身的主張、政策乃至精神,在中小學運動場地麵積領域裏,再一次變為利益天平上的砝碼,成全著與時俱進的風尚;而沁源師生鮮活寶貴生命的隕落、以及華夏大地無處不在的孩子們的空虛嬌嫩弱不禁風,叩問著全體中國人殘存的良知,並以現實得近乎殘酷的方式,描繪著中華民族岌岌可危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