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停車處理當中的浮想
2005年11月2日
何必
前一段時間媒體連續報道了車主把車停在收費停車場,居然被貼了條還要罰款……(略。)
從時長有著嚴格規定的電視新聞角度看,這則消息做得有點不倫不類,原本一個簡單的事情,最後怎麽扯到了停車難上去了?莫名其妙。
這件事看起來真是有點讓人雲裏霧裏摸不著頭腦,怎麽在祖國形勢一派大好的氛圍裏,冷不丁冒出這麽個稀裏糊塗的玩意兒呢?而且,朝陽區警方還破例把幾個相關單位找到一起召開會議,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呢?
北京媒體29日報道說,朝陽區一座商務大廈附近的停車場內,不少汽車就這樣稀裏糊塗地被交警貼了條。呼家樓交通執法隊的回答是:這個停車場未經交管局批準,“隻要不是正規停車場,沒有禁停標誌也可罰款”。
新華社10月30日就此以“問一問北京呼家樓交通執法隊”為標題,發表署名評論:汽車停在收費停車場,居然被貼了條,還要罰款,這樣的稀奇事非親身經曆,實在想像不出。這個停車場沒有經過我們批準,你把車停在這裏,我就是要罰你的款———何其“嚴密的邏輯”!未經批準的停車場,姑且稱之假停車場。我們要問的是:這樣一個假停車場,啟用已兩個多月,周圍既不見公示提醒,也未設禁停標誌。眼見著車主交了費、停了車,上來就是一通罰款,這是哪一路作風?假停車場未經批準開門牟利,且不追究交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僅就此後的執法而言,也應該找停車場經營者理論,憑什麽讓無辜的車主承擔責任?中央一再強調,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呼家樓交通執法隊的這種做法,與辦實事做好事無關,與解難事更是背道而馳。權力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以戒慎之心用好權,可以造福社會;行顢頇之風濫用權,隻能自毀長城。在依法治國方略寫進憲法、以人為本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即使給汽車貼一張“違章停車條”,也必須慎之又慎。
這麽指名道姓地批評執法部門,也算是在如今意識形態控製嚴密的情況下,逮住軟柿子不撒嘴最經典的例證了;而且,媒體人習慣於上綱上線,把如此一個破事弄到了那麽個高度,讓北京警方如何麵對?如此重壓之下,豈是一個小小的呼家樓交通執法隊能夠承受得了的?還不趕緊四處疏通息事寧人?
怨有頭債有主,出了事總得找個替死鬼來抗著吧。這不,公聯公司出麵,把責任全都攬到了自己身上。看上去夠義氣的吧。雖然說,公聯公司必須依靠交管局才能活著,原本就是個行政執法部門派生出來的企業,壟斷著整個北京的停車場生意,但由企業出麵擔責,總比執法部門要好些。如此這般,呼家樓交通隊就搖身一變成了個冤大頭,把責任脫得一幹二淨,而且成為執法為民的模範了。
公聯公司也找到了很堂而皇之的借口。原本公司是很具有公益心地免費為違法停放的車輛行使看管職責的(在如今惟利是圖的社會環境裏,這種說辭打死誰也不會有人相信),卻被屬下歪嘴的和尚把本來好好的一部經給念歪了,“個別”收費員違規收取了停車費,凸顯出隻要有了丁點權力就會產生腐敗的社會現象,那些收費人員畫地為牢,圈個地界就收錢,這都成何體統了?
但令人感到蹊蹺的是,該事件的肇事者,那“個別收費員”卻在警方召開的會議上不見了蹤影;或者,最有新聞價值的新聞主體就像那部國人婦孺皆知的英國影片《尼羅河上的慘案》裏那個著名的比利時偵探波羅說的,“消失了,不見了,沒有了。”很讓人費解是吧?
通常,那些停車收費、管理人員每月的收入也就是有個700元左右。除非停車者不要發票才能與這些管理員討價還價,能夠讓他們中飽私囊有點額外收入。其他情況下,發票是公司給的,必須如數上繳停車費,而且還是有定額的,就像出租車司機每天要交份錢一樣。
在這個路段,違法停車被免費看管,卻被個別收費員鑽了空子,並且這個空子連續兩個多月都一直被鑽著,公司對此毫不知情,這大概也實在是公司管理上的巨大漏洞;而如果考慮到公聯公司有著巡查工作(主要為了監督收費人員不給發票把停車費裝入自己腰包行為的發生)的事實、以及該停車場樹立著發改委停車收費標準等標牌的設施上看,顯然不是那“個別”收費員能夠暗中幹得了的;簡言之,公聯公司對於這種違規收費早就知情,如果設想公司默許甚至私下裏慫恿也並不為過。
事發之後,公司大義凜然地為那些被呼家樓交通隊莫名其妙貼上了違法處罰通知的車主繳納罰款,應該又是個義舉。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知曉,這筆錢是否從那“個別”“違規”並可能因此被公司鐵麵無私地炒掉失去飯碗卻幹脆沒有對媒體公布真相的機會的倒黴蛋收費員可憐的薪金裏克扣。反正公聯公司鐵肩擔道義,一手遮天把整個事件就這麽給抹平了!
罰款是交了,但扣分該如何處理呢?就算違規停車不扣分,但畢竟是在駕駛員駕駛紀錄上留下了交通違法的黑點,這個黑點公聯公司也能給抹掉麽?如果真能如此,公聯公司也算是神通廣大到了能夠左右司法的地步了,或者是,我們的司法體係就這麽輕而易舉地被權錢交易下的企業給突破了;如果不能,那麽駕駛員的這種記錄又該如何判斷其意義呢?
公聯公司如此作為,也算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了。而這種事居然在警方召開的公開會議上出現,也真是夠膽大妄為了。
這個路段沒有經過審批,是整個事件發生的製度根源。在行政許可法頒行後,曾經有過一股風,把審批製改作核準製甚至備案製,對行政權力進行約束與限製。可沒幾天,一切又都回歸到了老路上去,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實的情況是,北京合法的停車位據稱有109萬個,而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230萬輛,也就是說,有一半的機動車根本沒有合法的停車位置!這也可以說是個奇聞了,大概應了那句老話:有人生沒人養,鼓勵機動車消費,但卻不讓停車,如果買了車最好的方式就是沒完沒了地開著在路上夜以繼日地兜圈子,否則就會有違法的危險。有人怎麽說來著?大規模、有組織的集體騙局就這麽實現著。
違規收取停車費,不是一天兩天了,交通執法隊不管,公聯公司不管,最後就是車主倒黴。事實上,北京這種違規停車收費場所比比皆是,鬼知道經過誰的“審批”,立塊牌子就撈錢;這還不算,如果警方執法罰款數額沒完成,這都是蓄水池般的提款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