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麵對打擊倒外幣者
2005年10月25日
何必
10月24日下午,北京警方公布了一起打掉三個地下錢莊團夥的大案……(2005年10月25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
專門跑公安口的記者在該稿子後麵注:提醒市民,如果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非法交易,很容易拿到假幣。而且容易發生切外行為。同時,這種行為位倒匯的人積累的資金,那麽很容易助長其他的犯罪行為,例如貪汙、銷贓,這也我們稱的“地下錢莊”。
從這次公布案件的性質看,顯然是個很嚴重而惡劣的團夥犯罪案;畫麵裏,警察像猛虎下山似的,撲向那些十惡不赦的倒匯者,將他們一個個按倒在地,凸現出合法暴力在當今社會的遍布,並通過電視畫麵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更讓人體會到如今警民關係緊張是有其社會背景的;跑口記者的行文裏,也是義憤填膺充滿了旗幟鮮明的傾向性,完全站在公權力一邊,恨不得把這些犯罪分子一網打盡還這個世界一個難得的太平與清淨。
可這個節目該如何點評呢?在討論稿子時,在座各位對此首先是鴉雀無聲,緊接著就是問,為什麽要做這麽個節目?目的是什麽?
外匯買賣,除了現在所謂的匯市外,事實上早就在民間存在著。就像所有機動車駕駛員都有過駕駛過程中違法接聽手機一樣,凡是有過出國經曆者、甚至有過外幣(曾幾何時還有外匯券呢)需求者都會光顧過非法的外匯市場,找那些倒匯者換取外匯。
改革開放初期,北京類似秀水街等繁華地段流竄著大量“切匯”者,操作手法是利用像變魔術般專業而快速的手法,把應該付給買外匯者的錢轉瞬間扣下部分,使很多購買外匯者回到家裏才發現少了美元,被白白套去了財產。這種黃牛行徑廣為人知並為各界痛恨。
不過,就像市場經濟會利用自身的規則剔除犯規者那樣,那些切匯者存在的時間並沒有多長,就從市場上消失了。
包括筆者在內,周邊太多的親友都與後來那些倒匯者做過買賣,從他們手中換取過外幣。這倒不是公眾想要助紂為虐,而是通過正規合法的渠道根本無法得到外幣。今年,中國外匯管理製度改革,放寬了個人因私出境攜帶外匯的數量,也不過才5000美元,此前10多年一直規定為2000美元。這點錢在人均收入與支出為中國動輒幾十倍的西方國家,能活幾天?拿著這麽點外幣出國,隻能給中國人丟臉鬧出各式各樣的笑話。
同時,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動一動三分財”,說的是隻要遊走就是要花錢;到國外更是如此,在消費信貸、金融服務與西方嚴重不匹配而無法用人民幣的情況下,多帶上些錢有備無患是所有人的必然選擇。
因此,在外匯管製的條件下,中國人出國都不得不從黑市上非法換取大量外幣。或者說,正是中國對於外匯市場非常不合理的管製,才給外匯黑市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生存空間。
並且,以我的所見所聞,那些倒匯者的服務質量越來越上檔次,為客戶服務的水平相當高尚。常常是,客戶把電話打過去要換外幣,倒匯者立即計算當天的外匯牌價,然後給客戶提出相關建議,比如是應該趕緊換,還是最好等兩天等外幣價格下降後再換,使客戶將損失減到最低。
我碰到過的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是,有人要將10000萬美元匯往國外。這如果在官方渠道是否可行?也不能說絕對不可以。首先,從哪兒弄來這麽多美元?從官方是絕對弄不到這許多外幣的,隻能從黑市去換。一旦將這些美元存入銀行,就可以向外匯款了。但是,銀行的規定是,每人每天最多隻能開具2000美元的支票(這還是分行,要是到支行隻能是1000美元),如果想湊齊這10000美元,就要等上5天。每筆兌換手續費用在500元人民幣,這樣光是兌換費用就要2500元人民幣,還不算匯費。
而如果用倒匯者采用電匯帳戶匯這10000美元該如何呢?隻是一筆不到300元人民幣的銀行手續費。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更好玩了。買匯者所提供的對方(國外)帳號是錯誤的,銀行通知倒匯者如此結果,倒匯者到銀行緊急聯係買匯人,最終從國外直接電話告訴銀行對方正確的帳號,而購匯者的全部損失,隻是多掏了不到300元人民幣的銀行手續費。
這樣的事情在那些財大氣粗的銀行是可能發生的麽?結論不言自明,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認為,想要讓銀行方麵提供如此質量的服務簡直就像是病入膏肓或者癡人說夢。
所以,打擊非法倒匯者,“扣押贓款760餘萬元,凍結贓款2800萬元”,雖然戰果顯赫,卻沒有什麽值得公眾歡欣鼓舞的,反倒是,我們又失去了一個為人民服務的群體。
這種節目該如何點評?大概不能說外匯市場管製,不能說金融改革,不能說損失,不能指責警方。
所以,什麽都不說,把節目順序往下調,直接接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