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白住別墅中絕妙之舉

(2022-12-21 22:46:13) 下一個

白住別墅中絕妙之舉

                                      2005年10月23日

何必

現在要是有人問你,不花錢白住別墅,你願意嗎?……(略。)

白住別墅!這種事聽著簡直就是像天上掉餡餅那般不可思議,但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多麽奇妙,多麽荒唐,多麽精致,直到讓公眾大開眼界,為中國商家的精明與超人的想象力的擊節喝彩連聲叫絕。

業內人士被鏡頭虛化,講述著驚世駭俗的內幕。

其實,這是該節目揭露房地產黑幕係列中的一個。那麽,姑且把房地產商的行經放在一旁。僅僅看,銀行“內鬼”的所作所為。

節目認為,最終損失的是銀行。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準確。一方麵,在開發商預謀卷款逃逸後,按照開發商陰謀出來的價格而購買了該房產的業主自然也是顯而易見的受害者,麵對的是房屋頃刻間的貶值。按照節目中的假設,用每平米8000元的價錢買了一堆市場上連5000元都不值的破爛,財產被侵吞是不言自明的。另一方麵,即使說到銀行,它並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銀行的資產在相當程度上來源於廣大儲戶。銀行作為以自身信譽來經營社會財產的機構,起到的是保管社會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源的作用。

今年4月19日《東方早報》報道,四大行近期以來頻頻發生的金融大案,引發了銀監會成立以來最強的監管風暴。銀監會於上周召開了“國有商業銀行案件專項治理工作第三次會議”,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會上勒令四大行的“一把手”們下“軍令狀”:通過專項治理和風險自查,並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切實抓出成效,大案要案數量要逐步下降、案件堵截成功率要明顯上升。銀監會稱,上述會議是銀監會自開展案件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召開的最高層次的會議。數月來,中行“高山案”、建行“張恩照事件”、農行“內蒙古案件”相繼曝光,引起了各界對銀行業的空前關注。銀監會在會上要求,四大行要嚴肅查處已發大案,各行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快已發案件的查處力度。銀監會首次明確,對問題嚴重、性質惡劣、影響較大的案件,要堅決追究發案單位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其上級機構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的責任;對重大案件,要追究省級分行負責人的責任。

而坊間也早有認為,2004年國內銀行業利潤達到930億,較2003年增長200%。但評級公司惠譽國際指出,今年為了核銷呆壞賬而撥備利潤,中國銀行業利潤甚至可能出現下降。惠譽由於2003年是貸款發放的高峰期,新貸款的利息收入使中國銀行業2004年的利潤得以快速增長。但其中一部分如在今年收不回來,將變成不良資產,從而使今年的核銷任務加重。雖然目前具體數額尚不能確定,但由於中國的銀行利潤率普遍不高,並且資本比率也很薄弱,因此呆壞賬核銷會對中國的銀行業造成沉重的負擔。由於宏觀調控政策,從2004年第二季度開始,銀行貸款出現回落,銀行普遍出現惜貸。受這兩方麵因素影響,今年銀行利潤的增長將會大幅放緩。此外惠譽指出,中國的銀行應通過各種融資方式建立起應對潛在呆賬的更強大的緩衝器,而不是隻采用發行次級債的形式,因為采用普通股的方式注資,可以進入一、二級市場交易,這樣會使銀行的資本結構更加合理,而發行次級債隻是增加了附屬資本。

該節目所涉及的方麵,還應該不止如此鏈條,會有中介方麵的參與。而當前中介機構在銀行信貸評價體係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中介機構違規操作,偷工減料的行為也在增多,產生了不小的負麵效應。由於競爭激烈,中介機構報告質量不高問題嚴重。比如審計意見失當,有的甚至根據客戶要求發表審計意見。評估誤差也很大,有的中介機構稱其評估誤差在10%至30%之間是合理的。如果按±30%誤差計算,那麽1000萬資產就可能是700萬元或1300萬元的評估值,二者相差600萬元。此外中介機構環節過多,綜合費率偏高,綜合計算,一筆貸款的中介費率大致在1%左右,相當於利率上調了1個百分點。而且部分金融機構互不認可非本行指定的中介機構,致使貸款申請人不得不進行重複評估,有的金融機構對不在有效期內的資產評估報告一概不認,若遇貸款展期,即便是抵押物價值相對穩定,也要求貸款戶重新評估。報告一般要兩周左右才能完成,銀行審貸的時間也在15天以上。貸款從申請到審批發放至少相隔1個月以上,往往使得貸款客戶貽誤商機。

6月13日《中國青年報》訊,6月11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南開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目前我國銀行發展麵臨著信用、市場和操作三大風險。劉明康說,多年來,我國銀行一直與風險賽跑,其中信用風險是最大的風險。1999年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接近50%,相當於當年GDP的40%至50%。隨著公眾與企業兩方麵的需求不斷高漲,市場風險也在不斷高漲。同時,銀行業案件高發態勢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控製,這是操作風險。最近銀行業出現了一些醜聞和重大案件,劉明康認為,這暴露出銀行內部管理不善、製度形同虛設等問題,總結起來有三個“80%現象”???即職務犯罪增多,尤其是一把手犯罪問題嚴重,涉案金額大幅度上升,和往年相比,增長率接近80%;工、農、中、建、交5家銀行的案件中,80%出在基層銀行;內外勾結案件增多,占案件量的80%。劉明康還總結出“三個一”現象,即一把手紛紛落馬,內部環節一路打通,犯罪分子一跑了之。

建行公布了股份公司成立後的首份年報,淨利潤達483.88億元,不僅遠遠高於中國銀行,也比建行上年有大幅提升,大出市場意料。事實上,國家除了225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注資外,又拿出了巨額資金對建行施以援手。國家承諾對建行剩餘“累計虧損”進行補充,總金額達655億人民幣,6月底將全部到位。這將通過所得稅稅收返還和匯金公司返還應得利潤的方式進行。建行還從其它渠道得到了國家的資助。最大的一筆收益來自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交易,2003年底,建行1289億可疑類不良資產被央行按照本金50%的價格暫時接管,建行得到了644.50億的應收款項。實際上建行已經為該可疑類貸款提取了1002.68億撥備,該不良資產的實際淨值為286.32億,這樣售價與淨值之間就被計入了建行的所有者權益。建行獲得的國債注資也得到了利息減免優惠,每年可節約利息支出24.35億。相信其它銀行也會得到類似資助,因此政府對銀行改製的付出遠不止表麵上看到的那麽簡單。

英國《金融時報》借用石油大亨約翰?格蒂的經典語言來描述中國銀行的腐敗現象:“如果你欠銀行100美元,那是你的問題。如果你欠銀行1億美元,那就是銀行的問題了。”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金融學者劉鋒認為,中國的銀行尋找戰略投資者當然對它的運作的規範和結構的治理有幫助。但是因為中國的銀行的大股東仍然是國家,又沒有相應的立法保證國家和銀行的關係到底應當如何界定,這使中國的銀行至今仍然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銀行。而這有可能成為外國金融機構涉足中國市場的一個陷阱。他說:“主要是對現在銀行資產質量,風險到底有多大,很難評判。它不斷地注資,但在清理的過程中,越清理問題越多。為什麽銀行老出這麽多問題,你看一個支行的行長就能卷幾個億的美金走掉。這都不知道。這在西方可能是個笑話,但在中國卻是血淋淋的現實。它的內部控製係統非常非常的糟糕。我覺得這是最大的風險。”

如今,各個銀行信貸負責人都成了權力絕對化的化身,成為迅速富起來的那撥人中的佼佼者。這種不受製約的權力,還將鬧出多大笑話?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