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價開始下降
2005年9月21日
何必
不少房地產開發商甚至還有大腕,公開聲稱北京樓市7、8月份就已經回暖,從9月份開始將完全走出觀望期,恢複往日的輝煌……(略。)
記者的建議觀點是:1,截止8月底,全市商品房空置麵積為266.3萬平方米,漲幅9%;2,地產市場回暖、價格上漲加速符合開發商的利益,個別項目銷售如何如何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開發商作秀的嫌疑。
碰到這樣的新聞,該如何進行節目後的主持人點評?看上去,這顯然是個很正麵的消息,房價下降,當然是政府、購房者乃至幾乎全社會都皆大歡喜的事情,環比出現如此之前所未有的降幅,給人以太振奮而美妙的期待,既然如此之大的降幅已經顯形,那麽再出現比這還大的幅度又有什麽不可能呢?而且,北京的房價下跌,按照文革期間的套話,這應該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的大事件,作為媒體,自然應該輪圓了巴掌照著馬屁股上玩兒了命地拍那是肯定沒錯的;更何況,這是那麽幾個北京相關領域權威部門聯合發布的數據,那還能有假嗎?全社會隻剩下阿諛奉承山呼萬歲的份兒了。
不過,老潘還是在討論稿子時提出,千萬別被這種表麵上的數字弄得眼花繚亂,這數據本身其實就是狗屁;而發布如此數據,更多地並不是在向社會傳遞信息,隻是在向有關部門匯報。
結果呢?節目後麵的點評作:看起來房價是降了,可誰也沒感覺到啊,而且,數據表明,8月份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000多元,因此降得遠遠不夠,消費者當然應該繼續觀望下去了。
為什麽會這樣?
首先,四個部門聯合發布這些數據,有什麽樣的可信度?今年3月18日該節目提及,首次北京市建委新公布“指導價格”剛剛發布,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房價同比上漲9.8%,普通住宅價格均價每平方米6048元,上漲540元;而幾乎同時,北京市統計局發布北京市商品房每平方米售價為5053元,其中商品房住在為4747元。無論怎麽看,二者相差也有千元左右的差距。而這二者,都是官方發布的數據,人們該信哪個不信哪個?
到現在,過去也才半年時光,上述兩個指標采集方法、樣本空間形態、數據處理方式等方麵存在著巨大差異的部門,竟然得出了如此一致的結論,在目前的官僚機製體係裏,這難道是可能的?不僅如此,國土局、發改委也跑過來湊熱鬧,共同一本正經對著這麽一堆很讓人懷疑其真實性和準確性的數據裝模作樣作揖朝拜奉為圭臬,利用媒體營造著歌舞升平的安定景象。
即使單純從統計專業部門來看,其所采集、處理和發布的數據又是副什麽樣呢?這種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如何?2004年10月29日人民網消息,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在10月29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統計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介紹,目前在統計上存在著嚴重的弄虛作假現象。據統計,2001年-2003年,全國立案查處統計違法案件5.92萬餘件。從近年來全國查處的各類統計違法行為來看,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約占60%。
這就是說,我們所能見到的統計數據,有一半多是假的!
所以嘛,這種數據本身實在沒什麽可信的,更沒有什麽傳播解讀的價值,自然也就要拋開數據本身去評論了。
那麽拋開數據還能看到什麽呢?
今年6月20日刊發的潘石屹所辦《SOHO小報》上,聚集了一大堆中國知名報刊地產版麵頭麵人物的文章,談及時下的房價,卻勾勒出一幅房市利益圖景。
《深圳特區報》地產部主編蔡照明:“‘上海生病,全國吃藥’可能是眼下中國樓市嘴流行的說法,的確由於受到上海高樓價的牽連,全國大多數地產市場都在遭遇‘國八條’等地產新政的‘製裁’。”
《中國房地產報》副主編袁一泓:“七部委意見和建設部主要領導講話明確指出,房價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還是政治問題——許多人從文件中一跳而過,忽略了這句話的含義。它其實是在闡釋‘國八條’的一個核心:以行政問責製的隆重方式來處理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地產主編符定偉:“我們這些年世界上進入了一個圈子,經濟要發展,但又不能太快發展,不發展問題多多,社會的很多事都會冒出來,發展太快了,會刹不住,牛鬼蛇神們也會出來晃晃。……這些資本家的臉怎麽就變得這麽快?一種版本是這樣解釋的——這些人被高級幹部訓了一頓,甚至還要求他們不要用媒體來要挾政府。據說,幹部們還說了,房價再跌個20%或者更多些都不是問題。……我還聽到這樣的說法,上海不是搞了好些年了嗎,北京這幾年也要搞一搞的,但是資本是有限的,投往上海多就少投北京了,如果他們都不投上海了,北京不就有戲了嗎?08年的奧運會要建那麽多的場館,不搞些錢進京,能行嗎?”
……
如此一來,房價本身就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甚至是政治問題;政府作為城市土地事實上的擁有者與處置者,扮演著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的角色,從權力市場化的立場與角度上,作為市場主體的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當然是順理成章的,把城市價格弄得高高的也是政績觀所需要的,從這個層麵上看,政府根本沒有動力去把自己掌握的土地價格及附著在其上的不動產的價格毫無道理也毫無(經濟)補償地降下來(說到這裏,房價宏觀調控《意見》裏“享受優惠政策的住房原則上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築麵積在120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的規定的確有些讓人啼笑皆非:這原本就是一個一刀切的陳舊行政思維模式裏弄出來的不倫不類的東西,譬如容積率在1.0以上,無非是要求避免別墅類型建築的出現,那麽把該比率定在6.0甚至9.0,又有什麽不可以?單套麵積在120平方米以下,這對上海也許可以,可如果用這種標準對付江漢平原上的比如黃石、荊州、甚至戈壁灘上的西昌、天水等城市,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了;而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這是個什麽概念?具體如何操作?同一個樓盤上不同樓層不同朝向的價格大相徑庭,這本來就是同級別土地上,該以哪個來確定平均交易價格?不同樓盤更由於地段略微差異而更難確定);但是,現實情況是,中國目前官場規則要求下級政府對於上級、特別是中央政府的政令至少不能明火執仗對抗,總還是要給中央些麵子。於是,政府與當地房地產開發商聯起手來,對於高檔商品房采取捂盤方式,暫時不入場交易,如此一來,統計上的交易價格自然也就降下來了,當然就會出現環比價格下降的怪事。
當然,全國各地房價在表麵上紛紛下降,北京無論如何也不能不做這方麵的工作;而且,人家上海已經成了眾矢之的,北京套取上海資金的目的部分地已經達到,還要怎麽著?本來上海是這次調控的目標,如果北京不識相,說不定什麽時候也就傻嗬嗬地被當作出頭鳥;而且,北京總是拿著比如奧運會說事索取特殊政策,可總得有個頭吧,殺人不過頭點地,兔子急了也咬人,北京總不至於把全國都逼急了吧。
所以嘛,這種數據發布還是個作秀,是表演給上級看的,是做給競爭對手看的。媒體還是別把那玩意兒當真。
因此,拋開數據本身進行點評的原由,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