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的月餅
2005年9月
何必
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9月20日節目裏,連續兩條都與剛剛過去的中秋節裏的月餅有關。
其一是:9月19日,記者從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了解到,今年中秋節北京人大約消耗掉了1.5萬噸、價值近10億元的月餅,占全國月餅市場的十分之一。月餅銷售雖然火暴,但在采訪中很多消費者表示,真正被自家吃掉的卻很少。市民:“又甜又油膩,我不喜歡吃。”“基本上吃不了多少,那些都特別甜,吃不了一塊半塊的。”那麽,這些月餅最終都流到哪兒去了呢?這裏是海澱區北下關環衛所,李師傅負責整個皂君東裏社區的居民垃圾處理,這幾天李師傅發現,居民扔掉的垃圾中不僅月餅包裝特別多,還有很多都是剛吃了一半的月餅。環衛工人李師傅:“小區裏有很多人月餅沒吃完,吃兩口就扔掉了,很可惜。”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是說消費了9億元月餅,不過這其中可能有7、8億都在流通之中,都送人情,但是時間一長我看月餅扔掉的居多,造成極大的浪費。吃掉了9億元月餅吃字應該打個引號。”唐秘書長表示,目前月餅已經變成了一種人情符號,但是如果都能被吃掉也沒關係,但現在大多都被浪費掉了。廠家商家能否反思一下,如何能既保持傳統節日的特色,又盡可能不造成過多的浪費。
這篇稿子的原定題目是:中秋月餅吃掉僅一成,被老潘看到後,在正文裏從始至終也沒找到支持這個數據的資料,隻不過是唐鈞這家夥的一些說辭,因此雖然原來那個標題也惹眼,但這種缺乏事實支撐的推測和想象,還是不能作為稿子的標題。
接下來一條消息,也還是有關中秋的,就是月餅吃完之後,月餅盒也就沒什麽用了。有人估計,北京今年銷售的月餅禮盒有六、七百萬個,那這些禮盒將由誰去進行回收呢?記者來到北京的一家商場,今年他們對所有售出的月餅的包裝盒進行回收。不過,一上午的時間,卻沒有多少人把盒子交回來。賽特購物中心公關部經理鮑簡:“因為這個月餅盒回收的活動今年是第一次搞,跟我們今年銷售的盒數比,大概占了一個2%。”本來商場計劃回收的月餅包裝盒至少是銷量的20%,而目前售出的上萬盒月餅隻收回200個盒子。一方麵,昨天才是中秋節,有些消費者的月餅沒吃完,暫時沒法把包裝盒拿來回收。另一方麵,消費者主動支持包裝盒回收的意識也不強。消費者:“就是扔了啊。”“每年都扔。”不扔又能怎麽樣呢?對於消費者來說,小區附近的廢品回收站是月餅包裝盒回收的主渠道,可是對於一些豪華包裝的包裝盒,像木製的,鋁製的,裹著綢布,係著絲帶的月餅包裝,人家根本就不收。收廢品的商販說:紙製的月餅包裝盒賣給造紙廠,一公斤還能掙個八毛錢。而其他的月餅包裝則沒有什麽利用價值,成了純粹的生活垃圾。據了解,今年中秋期間,北京因月餅產生的包裝垃圾增長了10%左右,處理這些生活垃圾一噸就要158元,北京因此每天多花的垃圾處理費是三五萬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什麽?節約型社會。在大量快速消耗著有限的自然資源、特別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能源、以及數量巨大的社會財富之際,已經無法再為如此高速得近乎瘋狂的對於金錢毫不避諱赤裸裸而且不顧一切甚至喪盡天良的搶奪和透支性經濟增長提供哪怕稍微再長久些的供應,必須要進行節流,改變粗放式的發展模式。
但與此同時,北京的月餅卻一直成為近來各界窮追不舍的對象。這麽個存在了上千年有著太多美好的傳說、寄托著太多國人情懷的食物,不僅依然承載著文化、積澱著精神,現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過街老鼠,區區巴掌大小的月餅被當作民族惡俗的載體大加鞭撻。
說起中秋節(其實還包括其他的中國傳統節日),很久以來蛻變成為單純滿足口腹之欲弘揚中華食文化的時機,說白了就是怎一個吃字了得。端午吃粽子,正月十五吃元宵、大年三十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除了吃就沒別的了,節日原本應該有的那些儀式統統被吃到肚子裏然後排泄掉消解為空虛。
對比起西方人林林總總五花八門隔三岔五數不勝數的節日來,我們的節日顯得那麽單薄虛無。聖誕節裏的合唱以及孩子們最盼望的聖誕老人、萬聖節的鬼怪麵具、情人節的鮮花巧克力、母親節的祝福卡片,等等,有多少是吃的內容?而更重要的是那種濃縮著人類文明與情感的形形色色的儀式。看上去這無非是個很老套的形式,但卻被西方人一代代樂此不疲。
而說到中國人過節的形式,也不能說沒有進步。最明顯的,恐怕還是要體現在這月餅的包裝上。這兩年,各方對於月餅豪華奢侈包裝的指責不絕於耳,今年更是由國家發改委聯合其他幾個部門不惜花費財政金錢大下力氣治理小小月餅外麵包裝的富豪化。中秋節前有關各級部門檢查月餅市場的報道充斥了媒體,北京市工商局查處月餅包裝的次數竟然匪夷所思地達到了近4000次!在那麽多假冒偽劣商品到處橫行的當下,動用如此多的行政資源去對一個月餅包裝大動幹戈,大概也實在是避重就輕的典範之舉;從另一個側麵,當然也可以說,這月餅包裝上的奢華之風已經到了不整治不行的程度。
商場回收月餅包裝,隻能是回收從自己商場出售的月餅。但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找到出售月餅的商場呢?沒聽說過那句很到位的話嗎?買月餅的絕不是吃月餅的。這月餅是用來幹什麽用的?是人情符號,是拍馬屁的道具。現在還有幾個北京人會自己花錢買月餅吃?有消息說,今年中秋節北京快遞公司生意紅火,經常是把一盒月餅送到指定地點,收件人連看都不看再掏出錢來讓快遞公司送往另一個指定地點,於是,月餅就這麽馬不停蹄地在北京城裏轉悠,GDP統計就這麽上去了,而那些出售月餅的商場,自然也就無從回收月餅包裝了。目前還無法讓商場回收那些不是自己出售的月餅的包裝,那麽這就使得這種回收隻能是徒勞的擺設和商家當作噱頭的花拳秀腿。
雖然老潘修改了開篇稿子的標題,但卻無法回避一個問題,那就是北京市場上出售的月餅中,到底有多少是被真正吃到肚子裏了?這恐怕是個謎,無法統計出真確的數字。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數據是,北京月餅銷量占到全國的十分之一,而其中真正被吃掉的也許隻是十分之一。其他的就都被扔掉了。
北京人口占全國多少?差不多百分之一的樣子。在北京呆著的人胃口再好,也吃不掉數倍於全國其他地方人所能幹掉的月餅。所以,北京月餅銷量能達到全國的十分之一,這絕不是什麽可以值得歡欣鼓舞的事情。倒是唐鈞的那個推測有些道理,出售的月餅中十有八九被扔掉(甚至被不法商販揀拾回去重新加工不顧食品原料有效期而出售質量低劣的食品),這麽算下來,北京也才是個胃口正常的地方,才不會是個月餅有來無回之地。
但十有八九被扔掉的月餅,都是被什麽人扔掉的呢?豪華包裝、價格高得讓人咋舌的月餅,就這麽被連眼都不眨地歸類垃圾,什麽人能夠如此為富不仁?
這恐怕還是個查清楚比登天還難的題目,因為這牽涉到北京呆著的太多道行深厚背景無窮的勢力,紅白黑道上各色人等無奇不有。
所以,中秋節前北京交通空前擁堵也就不足為奇了。太多的人到北京來跑空子拉關係走後門趟路子,繁榮了北京的月餅市場,增加了北京的道路使用頻率,添加了北京的熙熙攘攘,成就了北京的垃圾化並促使垃圾北京的成型。
所以,北京成為一個高深莫測神仙遍布的地方也是理所當然的。要想在這麽個地方弄清楚究竟有多少月餅被一口口完整地吃掉,還不如去數數北京日益增多的蟑螂數量呢。
麵對如此迷局,還能怎麽樣?可以控製月餅包裝檔次和在整體價格中的比重,但如何控製購買者的數量?如何控製購買者不是把月餅當作是人情符號?如何規定月餅隻能買回去自己家食用不得拿出家門半步?如何控製月餅不被扔進垃圾箱增添垃圾處理的費用、或如果不準扔月餅就掰碎了撇到馬桶裏衝掉?如何規定月餅不準作為禮物相贈?如何確保北京每年不會有近10億元的月餅被白白扔掉、進而造成北京資源無端的消耗、並進而整體上消費價格上漲不止、最終受害的還是那些低收入人群?
從市場機理上說,有需求就有供給。控製月餅包裝原本就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則。而其根本成因的北京成為一個巨大的設租尋租行賄受賄中心,誰敢拿這一點開刀?
如果不敢,光限製月餅包裝規格,還不是舍本求末隔靴搔癢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