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豪華兒童讀物說開去
2005年9月13日
何必
在西單圖書大廈的少兒讀物區,最吸引孩子的是這些配有精美插圖的書,但是家長們並不願意為少兒讀物漂亮的插圖和精美的包裝買單……(略。)
在討論稿子時,一種觀點認為這種現象很正常,是社會發展階段裏的必然表現,現在的孩子們比起以前來更會在審美方麵受到更多而且更優良的熏陶。但很快,其他觀點就淹沒了這種說辭。
目前的兒童讀物,很有些華而不實的傾向,追求過度包裝,追求靚麗奢華的外表,追求現實主義的表現方式,正在越來越走向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道路。在內容方麵幾乎很久都沒有什麽創新,拿著老舊的故事絮叨。
去年中法文化年時,中國向法國人表現的都是那些老掉牙的古董,舞獅、雜技、京戲等等,沒有任何新鮮的內容,凸顯出中華民族創新意識、能力方麵的淡漠乃至枯竭;相反,同樣作為有著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法國,卻表現出了很現代的創造作品,向東方古國的人們展示著,法蘭西不僅有盧浮宮、埃菲爾鐵塔、葡萄酒、浪漫的民族性格、積極的知識分子精神,更有空中客車、協和飛機、現代派的藝術、廣泛的科技成果,在文化比較中讓中國人汗顏,更昭示著一個缺少創新精神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隻能是這個世界的配角,甚至淪落為拾人牙慧之流。
兒時,聽著孫敬修的故事成長,看著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我愛北京天安門”、“小鬆樹快長大”,讀著畫圖精美細致愛不釋手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一係列花上少則幾分錢多則毛八分的小人書,玩著那些隻有孩子才會樂在其中的街頭遊戲,樂陶陶傻嗬嗬,身心都得到了相應的發育。
現在呢?還會有孫敬修麽?除了20多年前還出了個鄭淵潔外,啥時候也能出個安徒生、格林之類的童話家?還有什麽新創作的歌曲能夠被孩子們朗朗上口並時代流傳麽?台灣還有“外婆的澎湖灣”、“蘭花草”,大陸的孩子唱什麽?“一無所有”?“我的心裏隻有你,還有他”?現在的孩子還能讓家長滿院子叫著名字回家吃飯地找著瘋玩捉迷藏、跳皮筋、翻拐(豬關節骨頭)、蹦格、扇煙盒、騎驢、砍劈柴等等那些遊戲嗎?還能找到那些物美價廉的兒童讀物嗎?
商家們很清楚,女人與孩子的錢最好賺。作為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並不為過。但在中國目前的體製下,出版社本身並不是單純的企業,而是很具有中國特色的“事業單位”。姑且不說企業原本也應該肩負著社會責任,光是看事業單位的性質本身,就決定了這樣的機構更多地擔負著公共服務的使命。但目前的情況卻是,出版社都在以“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名義下,一方麵享受著公共權力機構的特權,另一方麵有無所顧忌明目張膽地搜刮民脂民膏,由於沒有約束而比企業更加無法無天地惟利是圖。
媒體稱,資料顯示,很多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教材的循環使用方麵早有先例。美國學生的教科書平均一本要8個學生使用,平均使用壽命為5年;德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均實行課本循環使用製度;我國香港地區學生也熱衷買舊教科書。可是有著諸多益處的教材循環使用在我國的具體實施卻遇到困難。我國出版產業一年的產業規模是500多億元,其中中小學教材要達到200多億元,並且是發行量最大的“暢銷書”,經銷發行渠道也從中獲利不少。我國課本的使用壽命隻有半年。如果這個時間能延長大發達國家課本平均使用壽命5?10年,那麽按2.2億學生來計算,一年用掉課本30億冊以上,每本按15元計算,教科書循環使用1年就可節約450億元,5年可節約2250億元。
可現實情況是,出版社和商家為了自身的利潤,對於社會資源的浪費及其背後所隱含的合作、節儉、博愛等民族精神的跌落視若無睹。
不止如此。兒童讀物中出現的豪華包裝,本身提供了合法上市的質次價高的精神產品,對中國兒童讀物市場的破壞力顯而易見。更可怕的是,這種利令智昏的做法,本身帶有非常清晰而明確的嫌貧愛富的取向。如此高昂的圖書價格,把城市低收入群體和廣大農村人口裏的孩子們排斥在精神產品消費群體之外,兒童讀物逐漸變為隻向少數富翁權貴們才能染指的區域,廣大普通國民就在這種取向裏使得孩子們享受不到良好的精神產品,將由此形成的教育鴻溝進一步拉大,起點上就存在著的不平等被製度化,並逐漸固化下來,社會公平就此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