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實當好國際民工
2005年9月1日
何必
全國空調質量投訴共計4423件……原因主要是由於空調安裝人員的數量在旺季時明顯不足,一些企業隻能現用現抓,有缺乏應有的培訓,工人的安裝意識也不強,機毀人亡的事故也時有發生。(略。)
記者的建議觀點是:(略。)
看到這樣的描述,可以聯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麵。
今年夏天,天氣出奇的悶熱,北京的桑拿天綿延不絕,蒸得人們大汗淋漓身體不適心煩意亂,新聞媒體找了許久卻也沒見到什麽地方能夠說明這種炎熱的真相,及其與北京城市麵貌日新月異經濟高速發展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麽樣的聯係;以往人們還從媒體上得知北京的“熱島效應”已經非常顯著,由於建築物用材奢侈鋪張和幾乎清一色的非環保性質,把大量陽光反射到周邊建築物和地麵上,形成一個個城市中的熱點,還有大量的機動車尾氣、重化工業發展帶來的熱量增加、人口密集導致的環境惡化等,熱島其中的溫度要比其他地方高出3至5攝氏度。今年人們也不過是知道,北京市熱島的數量有了大規模增加,卻無從更為精確而詳盡的了解。
酷熱的夏季裏紛紛爭先恐後地找涼快地方避暑,商場、影院、快餐店甚至銀行等地都成為消暑納涼的好去處。自然,空調機的銷售也就水漲船高。據媒體報道,今年北京市場上空調機銷量同比上升約40%,也就是說,今年空調的銷售量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而北京市三大家電零售商之一的國美連鎖店聲稱,今年空調銷量有望達到創紀錄的500萬台。按照這種算法,如果加上另外的家電企業的銷售量,今年北京市空調銷售總量勢必超過1500萬台,或者說光是今年北京市平均每人要購買一台空調。當然,無論從數據、經驗、傳聞、目睹的哪個方麵看,也找不到任何跡象印證如此井噴式消費熱潮的依據存在。)而這種熱銷當然是空調生產廠家與銷售商家夢寐以求的,看著伴隨著人們發瘋似的好像隻有花出去才能證實那的確是自己的錢否則就不塌實、或者幹脆就像扔掉燙手山芋般地揮金如土舉著人民的幣忙不迭地換成一台台空調,廠商開票發貨就剩下數著大把大把的銀兩暗自樂得人仰馬翻屁滾尿流的份兒了。
於是,自然災害成就了空調廠商們一道聚斂橫財的景象。
可今年,還是能夠從各種渠道獲知,空調機質量問題廣泛存在、特別是維修難的信息。筆者周邊就有空調壞了但維修起來頗費九牛二虎之力的事例:不製冷,給廠家服務熱線致電,三番五次讓等待;好不容易來了人,沒看幾眼說這個機器隻能拆下來拿回去修理,而且這一修就得三天後才能拿回來!大夏天的,就要在蒸籠裏憋上三天。這來的人究竟是否懂得空調修理不得而知,可此前屢次致電被一拖再拖的經曆又使得用戶不能甘冒再度被拖延的風險,隻能忍氣吞聲讓廠家由著性子折騰。
從質量萬裏行促進會那則統計上可以看出,空調售後服務方麵的問題幾乎囊括了從付款之後到所使用空調徹底壽終正寢的全過程,也就是說,自打買了空調後沒有什麽環節是不出問題的。要真是到了消協狀況還不定什麽樣呢。到現在,空調消費滿意度一直不如人意。
還不說中國人幾近全民擁有的說話不算數、承諾不兌現、約會不守時的民族劣根性在如今的售後服務領域被廠商所雇傭的服務人員們演繹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隻是看“送貨與消費者選購的樣品不一致、換機時以舊(返修機)充新、配件供應不及時、投訴電話如同虛設、許諾上門維修時間不能兌現、修理後毛病反複出現、維修人員技術素質及服務態度差,麵對空調故障毫無辦法等”等,就讓消費者對這空調消費視若畏途:如此的消費環境,到底是在給人以舒適、還是讓人閑得沒事感覺太無聊了要找點子氣受?
按說,家電行業的市場開放程度是非常高的,中外企業同台競技在一個場子裏競爭,其市場化程度及其由於價格戰而導致產品價格趨近、達到甚至逾越社會平均利潤率,從而使消費者能夠以低廉的付出得到享受,一直是被自由市場擁戴者拿出來作為經典範例而廣為說道的。可現實狀況卻是讓人很是憋屈。國內空調廠商經過了20年的模仿、學習、較量與拚搏,最終還是蘿卜快了不洗泥,在由於氣候導致的產品熱銷之際依然隻能隨便從大街上找幾個民工來進行安裝和維修,鬧出無論國內還是國際上啼笑皆非的場景。
在此,說什麽製度建設、競爭意識、社會責任等等空洞之辭顯得隔靴搔癢於事無補,倒是從微笑曲線當中可以深切低回到,在加工產業逐漸外移的趨勢裏,中國能當好國際民工,那就是謝天謝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