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被手機打空
2005年8月27日
何必
既然製作、銷售以及複製手機卡都是違法的那麽那些還為什麽那麽囂張呢?……(略。)
而26日的節目又是個什麽樣的貨色呢?其實,無非又是個暴料題材。
手機SIM卡複製器,又叫手機卡克隆器,一直在網上有賣,但是大多人都當是一個騙局,現在中關村居然有人零售,這種卡也搖身一變成了手機升級卡,並開始在中關村電子城大肆販賣。看起來很普通的一個USB接口,可以用來放入手機SIM卡,別看這東西不起眼,它可能複製手機SIM卡的所有信息並盜話費。在某電子城很快能就找到了這種手機卡複製器,隨機賣的還有一張用來寫入數據的空白SIM卡、一張光盤。老板說這個東西拿回家用光盤裝好驅動,把想複製的卡插到讀卡器裏進行解碼後複製到空卡上就成了,一般來買的人都是為了一號多用好省話費。手機卡複製器銷售商:“經常辦事的工作人員和公家掏錢那種,包月號那種,他刻一個給家裏,自己再帶一個。”老板說,一張卡能把十六個電話卡號兼容在一個卡上,這樣一個複製器售價180元,每天他至少能賣出去好幾十張。隨後記者也買了個回來試了一下,結果很輕鬆的就複製成功。記者試著用一下複製的SIM卡,撥打、接聽、收短信與原卡沒什麽區別。可以想象假如自己的手機號被不法分子複製後將會給自己帶來多大麻煩。市民:“首先是我個人承擔的話費更高了。”“手機號碼都是個人的隱私,要是被別人知道了會有騷擾電話什麽的。”對此律師認為,每張電話卡都體現了個人的財產利益和隱私,任何人利用技術手段複製或者使用已經嚴重侵害了用戶的利益。被侵害的單位或者個人他們可以向法院起訴。北京華堂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兆全:“這種複製或者使用卡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可能構成犯罪,如果還銷售的話,應該負連帶的賠償責任。”而北京通信管理局明確表示,沒有相關許可就隨意製作、複製SIM卡屬於違法行為。北京移動和聯通則表示,SIM 卡被複製所產生的話費隻能由原用戶自己承擔,但他們會聯合有關部門對此事做進一步的調查。
其實,這種複製SIM卡的生意早就出現了,在網上隻要搜索一下,太多的這類線索了。所以,在安排這個選題時,基本上沒什麽猶豫於是否替這種違法營生進行宣傳的擔憂。不過,記者采訪回來介紹,這種生意在中關村等地都在明目張膽大張旗鼓在進行,商家根本不懼怕媒體,而且還很歡迎媒體的曝光,據商家說,總共被電視節目作為負麵題材報道過兩次,而每一次都給商家帶來了新的商機,使得營業額大幅度提高。
看了如此內容,也許還真是為了中國人的智慧與創造性叫好。以前出現過小靈通“燒號”生意,隨便什麽地方的機器,隻要拿到北京類似馬甸市場,基本上都能換成北京市的網絡。這種也被稱作“抹號”的行徑曾經讓壟斷電信業務的大頭們頭疼不已,就像航空母艦麵對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無處不在的盜竊行為真是讓大頭防不勝防。
而現在,又出現了克隆手機卡的生意。還別說,節目播出後才幾天?筆者就接到了很多朋友的谘詢電話,問這種機器能夠使用在什麽場合、複製一張卡要用多長時間等等。看來,還真是像那些商家所言,隻要這種節目播出,勢必給生意增光添彩。
節目裏麵原本還有一句商家的說法:“好多人送禮,送當官的禮物就送這樣的,他回去把這號刻了以後給家裏人用。”這句話在該節目的網上文本裏還有,隻不過在播出前被在廣電行業整風麵前幾乎成了驚弓之鳥的先進的性們給取掉了。
可以想像的是,這種複製器將會越來越熱銷。那些用公款打手機的大小官員們將會人手一部。即使是官員親友甚至姘頭到了國外用這個號碼通話,費用也還是要由公家承擔。
這下明白了,為什麽嚷嚷半天應該降低賦稅、與時俱進地取消比如利息稅等,可卻被官方置若罔聞無動於衷了:假如財政收入真的降下來了,這複製一張卡就能使16個人用一個手機號碼的費用怎麽讓納稅人傻乎乎地掏出來?
而這種行徑的存在並非一天兩天。通訊部門說自己沒有執法權,而工商部門說要有電信部門的授權,而私下裏對記者說他們才懶得管這種破事;現在又要聯合公安一起執法,而公安卻還沒有個基本的態度。
就算公安部門對此重視,可看看如今對七類違法行為查處的效果,就知道這種執法純屬扯蛋。
所以,如果是私人手機,隻能小心翼翼千萬別被人拿去複製,即使去修理也一定取出卡來;而如果說又要推出新稅種了,那麽很可能就是又多出不少公款通訊的人複製了SIM卡暴打電話造成國庫空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