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體育博物館必須重建

(2022-12-18 00:49:20) 下一個

中國體育博物館必須重建

                                    2005年6月3日

何必

中國體育博物館……外牆表皮多處已經或鼓起或脫落……(略。)

節目背景介紹,該工程於1990年9月22日與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舉行同日投入使用,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參觀該博物館後曾經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體育博物館。按照一般建築設計要求,博物館的使用年限應該在100年左右,而這個博物館使用還不到15年就已經遍體鱗傷。

有趣的是,節目中提及“三邊工程”的中國建築業協會,就是魯班獎頒發的具體部門,通常情況下,特別魯班獎比魯班獎水平要低一些,是體現對有政治性影響、鼓舞人心的重點工程的支持。

根據新的體育博物館方案,新館所需投資為3.95億元,預計在年中立項並完成設計,年底開工,2007年竣工,2008年7月開觀接待觀眾。

其實,這個消息並不是什麽新聞。近來媒體揭露,中國體育博物館地基下沉,地板與牆體開裂,承重鋼梁斷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我們現在已經不想在追究誰的責任上耽誤時間了,已經過去10多年了,說也說不清。”對於十幾年前的責任到底如何追究,體育博物館顯得很無奈。

看了這樣的內容,又是一陣別樣的滋味:我靠,果然又出事了!像筆者這樣的烏鴉嘴,人嫌狗不待見,可如今卻越來越成了跳大繩的半仙兒似的,一睜眼滿世界都是烏七八糟,哪兒用得上什麽吹毛求疵雞蛋裏麵挑骨頭的功夫,隻要二鍋頭別喝太多到不省人事,處處都齷齪,什麽事都很容易被“不幸言中”。

按照設計要求應該使用100年使用年限的博物館,還沒到15年就壽終正寢,而且還必須得拆除重建。這就是中國!

1990年,八九風波剛剛過去,中國迫不及待地要給亞洲乃至世界一個安慰甚或驚喜,逮著個亞運會可著勁地招呼。當時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怎麽說來著?如果亞運會工程不按期完工,他就要從北京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去!何等豪邁壯烈,何等視死如歸,何等大義凜然,何等從容不迫。

果然,亞運會工程在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大無畏革命精神、夜以繼日的艱苦勞作與舍生忘死的拚搏奉獻中如期完工,最終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讓全世界再一次見到了無所不能的中國人的能耐。

這不,連那薩馬蘭奇也慧眼識珠,給了那麽高的評價——“世界上最好的體育博物館”,真是中國的榮幸,也算是從那時就嚷嚷得滿地都是的“與國際接軌”的成功典範。不知道,薩翁現在得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沒幾天就破敗得隻能拆掉重來是什麽感覺,恐怕隻能祝福中國人再造一個世界上更好的博物館了吧。

把什麽“特別魯班獎”頒給這種有政治性影響、鼓舞人心的重點工程,而頒獎者卻是在明知這個工程是邊設計邊施工邊運營的工程,卻向權力獻媚,讓科學成為政治的丫鬟奴婢乃至小妾,這也是中國特色的體現。不知道,魯班在天有靈,看到與時俱進的徒子徒孫們如此拿了他的名義來欺世盜名會有什麽樣的感慨。或許,也隻能給自己起個什麽埃瑞克、傑瑞、喬治之類的洋名字躲避宗族的罵;或者遺訓作弄個“特別獎”來滿足後代們無休止的諾貝爾、奧斯卡之類的情愫。

按照後來各種研究機構對工程所作的檢驗報告,該工程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驗收直至使用,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不合理現象,或者說,這個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豆腐渣工程。可想而知的是,這種工程的各個環節必定充滿了鮮為人知的內幕,其中充斥著現代中國人的財富智慧、以及對倫理底線的輕蔑與蹂躪。

這樣的工程如何在光天化日裏堂堂正正經過各種法定關口公然進入社會為害公共安全?社會到底成了什麽垃圾場了?

其實,那屆亞運會相關建築工程的豆腐渣現象,並不新鮮。英東體育館還沒開張就已經出現了漏水開裂現象,其他場館的質量問題也早在賽會前後紛紛亮相,讓人們對腐敗有了貼身而即時的感受。

建築工程也算是百年大計了,100年的年限15年告罄,這在社會主義中國意味著什麽?

推倒重建,3.95億元算是什麽?如果是對於過去失誤的糾正,那麽誰來為過去的損失承擔責任?體育博物館說“我們現在已經不想在追究誰的責任上耽誤時間了,已經過去10多年了,說也說不清”。可這是該博物館想不追究就不追究的嗎?博物館本身是公共建築,是納稅人的錢建起來的公共財產。現在,管家的聲稱主人財產損毀就不追究責任了,這還是老生常談的責任體係崩潰問題,把整個法律功能從責任退化到救濟,誰禍殃了都可以逍遙法外,把追究責任說成是耽誤時間,進而造成全社會對行為後果的漠不關心。

而且,這種對為非作歹者責任的免除,形成了對違法亂紀的輕視、默許、鼓勵與縱容。如此,就算是在原有或新的地址上重建,又如何能夠防止這3.95億元巨資不會產生新的三邊現象甚至新的腐敗呢?

從國際上看,博物館形成了擴充趨勢。紐約古德海姆博物館向全球擴張,成就了博物館產業的巨大利潤,使得英法等國的垂涎欲滴。盧浮宮也不得不亦步亦趨效仿擴充者,把法國貧困市郎斯作為其新館的落座之處,以滿足被稱作“藝術品集中營”的盧浮宮能夠將館藏而不能與參觀者謀麵的藝術品公諸於眾的需要。

我在想,這古德海姆、盧浮宮怎麽搞的,為什麽好幾百年了還沒給丫挺的推倒重建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