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啦
2005年6月2日
何必
5月30日教育部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幹意見》……(略。)
看來,這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思路還遠遠得不到社會的認可。而限於電視形式化的表現,對於該《意見》的具體內容隻能掛一漏萬。
實際上,有關教育的新聞,一直是媒體密切關注的領域。這個《意見》發布後,國內大量報紙、網站、廣電都做了報道。據稱,該《意見》的問世上為了逐步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內容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把今後義務教育工作的重心進一步落實到辦好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上來,有效遏製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校際之間教育差距擴大的勢頭。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義務教育在區域、城鄉、學校之間原有的差距在新的形勢下仍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突出表現在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麵。《意見》指出,首先要逐步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保證轄區內薄弱學校逐年減少。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不得舉辦或變相舉辦重點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遏製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之風。其次要加強縣級政府對區域內教師資源的統籌,通過建立區域內骨幹教師巡回授課、緊缺學科教師流動教學、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服務期等項製度,加大城鄉教育對口支援力度,強化對農村教師的培訓。第三要建立有效機製,努力提高每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第四要落實各項政策,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學生接受義務教育。要切實落實好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兩免一補”政策,對在城市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做到“一視同仁”,並采取措施及時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麵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教育均衡”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觀念與做法。在那裏,特別是像被小布什在伊拉克戰爭後稱作是“老歐洲”的那些國家,教育與福利是政府工作的基本方向,教育公平被當成是社會公平的起點而倍加重視。
中國的國家在教育投入上太少,到目前,各方興高采烈地熱烈歡呼說教育投入有可能占到GDP中的4%,而人均收入不足中國一半的鄰國印度在教育上投入的這個比例已經超過了5%。在如此可憐的投入中,又形成了嚴重的結構失衡。國家相關課題組調查顯示,近年隨著學曆增加,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現在,城市人口擁有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曆人數,分布是農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調查,2002年全社會的各項教育投資是5800多億元,其中用在占總人口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資占77%,而占總人口數60%以上的農村人口隻獲得23的教育投資。相關資料顯示,城鄉分割辦學製度使農村兒童一開始就出於劣勢,從而使80%左右的農村適齡人口無緣參加高考。
即使是在城市當中,教育投入也呈現著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有些地方政府更是在一些所謂重點的窗口學校的硬件和物質投資上下了大工夫,做政績工程。北京市僅在豐台區和朝陽區就有兩所新建學校分別花了兩億多和三億多元;2003年12月29日《北京青年報》喜不自勝地報道,12月28日,北京市海澱區名校五一小學改建工程破土動工。據悉,海澱區政府將投資1.6億元,全麵改造這所位於海澱區永定路附近的五一小學的軟硬件,把該學校建成一所市級規模的現代化學校。建成後,該學校將占地98畝,能容納4000名學生,擁有專業教室、設備完善的體育館、舒適漂亮的住宿樓、容3000人就餐的食堂等,將成為北京城八區最大的小學。海澱區教委有關人士說,巨資改建是為了讓附近更多的孩子能接受優質教育。
而與此對照的是,2005年5月9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透露,今年4月30日,“花鄉便民小學”還有從學前班到6年級7個班共380多名學生在這裏上課,可長假過後,孩子們來上學的時候卻發現這裏隻剩一片平地了。學校消失了,校長也不見了。5月3日上午學校被強製拆除,學生和家長事先不知道學校要拆。家長告訴記者,這所小學在這裏已經8年了,雖然明知是不符合規定的非法辦學,但附近小學不收外地人,所以孩子隻能在這裏上學。學校被拆當天,花鄉教委分流學生到附近3所公辦小學的通知才出現在牆上。記者從花鄉鎮政府以及黃土崗大隊了解到,拆除違章建築是根據市裏相關規定實施的,事前也通過鄉、村各級單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並已通知到違章建築的房主和小學校長本人。但學生家長表示,校長沒有說學校要拆的事,而且現在人也不知去向,他們交納的每人300多元學費也找不回,而部分老師的工資也被拖欠了。據了解,北京卻還有近30萬的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困難甚至根本無學可上。
那麽,現在連中國官方教育主管機構都承認的教育差距擴大趨勢的愈演愈烈,也是在全世界都非常獨特的景觀。還別說什麽社會主義,拋開社會製度與意識形態差異不談,隻看教育現狀,中國究竟能夠有什麽樣的口碑?2004年聯合國主管教育權利事務的特別官員來華考察,離開時她甩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在保證教育權利方麵,貴國連非洲的烏幹達都不如!”
看看教育部給出的修理教育廣為詬病的狀況、減少乃至消除教育差距的辦法,倒也是很開心的事。
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保證轄區內薄弱學校減少。這在技術上是可能的嗎?要求所有學校刀切般的一邊齊整,這種理想主義境界也就是在童話中或睡夢裏才可能出現。薄弱學校如何出局?可能是提高辦學門檻加強準入資格審查,這在當今設尋租空間無處不在的情勢下,又將提升腐敗的檔次擴大其範圍。就近入學取消重點學校,這種措施並不是現在才提出,類似電腦排位之類的手段都采取過,但是在嚷嚷許久的素質教育最終出口還是千軍萬馬擠在高考這座應試教育的獨木橋上的尷尬局麵裏,一考定終身,學校自然也就要拿升學率來吸引生源攫取財源,究竟是否采用重點學校的名義並不重要,升學率崇拜裏對學校遴選的差異,自然也就是不可動搖的時代法則。
讓城市教師到農村巡回授課,聽上去是個不錯的主意。但事實上,在目前城鄉差異格局裏,讓教師心甘情願到農村上課,這也太想入非非了,大可看作是教育行政官員們閉門造車的無聊之作。更何況,教師像走馬燈似的隨時更換,對學生又會有什麽好的教學效果?
努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這話說了好幾十年了,到現在除了更加腐敗外,沒什麽新鮮的。
保障弱勢群體學生接受義務教育,落實“兩免一補”,做到“一視同仁”,聽上去都很仁慈,可就像去年就實施的義務教育“一費製”那樣很動人的政策卻引發了“一費製腐敗”一樣,官員在辦公室裏想出來的主意注定被商業智慧戲弄得體無完膚。
中央教育研究所那個教授怎麽說來著?讓私立(民辦)學校實現優生優教,這會如何?2004年9月1日,《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但就我國民辦教育發展現狀來看並不是很理想。同時,形形色色的貴族學校的建立,也給義務教育到底是誰的義務作了精彩而苦澀的詮釋。
就此而言,教育部那幫子官員憋在辦公室裏比照著三個代表、保先、和諧社會的精神樣板照貓畫虎弄出來這麽些個意見,充其量也就是糊弄下宣傳還差不多,真要是到了真道真槍之際,恐怕什麽用也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