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又一個高官下來了

(2022-12-18 00:38:39) 下一個

又一個高官下來了

                                         2005年5月29日

何必

四川省原副省長李達昌涉嫌濫用職權案已於日前交由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審查起訴……(略。)

這兩天,有關四川省原副省長李達昌落馬的消息成為媒體炒作的題材。有些報紙拿著李的鋃鐺入獄當作今年中國高官第一人東窗事發為著眼點;也有人認為檢察院提前介入李案有礙案件審理,之後就頗多微辭於此,認為檢方提前介入有助於提高效率以及對於案件審理的有效監督。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又是個到底追求結果公正還是程序公正的問題。檢方提前介入很容易形成法律地位的模糊與混淆。當然,這種爭議由於人們對貪官汙吏倒黴而歡天喜地樂不可支也就默默無聞了。

有人對學者型高官的出事百感交集。這篇評論當中談及李時,也是毫不吝惜地采用了很多詞匯,比如“不折不扣的附庸風雅”、“四處炫耀”、“終究落馬”等等,頗有痛打落水狗的架勢,彷佛早就預料到李的覆沒與倒黴。誰都知道,媒體對於還在任上的官員一向恬不知恥地歌功頌德,一旦在權力遊戲中被淘汰出局,就形成了牆倒眾人推的景況,所有願意針砭時弊說三道四者都忙不迭地撲將上來撕咬,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

說吧鬧吧,誰倒黴了當然就要被全社會當作是軟柿子,不捏你捏誰?

中國又一個高官出事了吧?那句話怎麽說來著?高官站成一排擱一個斃一個有漏網的,挨個斃有冤枉的。後來演繹成什麽?高官的家屬挨個斃有冤枉的;再後來就是高官的親友挨個斃有冤枉的;到現在已經升級為高官的鄰居挨個斃有冤枉的。

2004年第11期《瞭望東方周刊》煞費苦心地搜集了下麵這個名單,每每看及總是感慨萬千。

(略。)

這份名單注定是在進行時當中,會不斷有人奮不顧身地加入其中。

耐人尋味的是,這個公開的名單中,對很多涉案企業都有著語焉不詳的說法,婊子牌坊般地用個“某”來指稱那個神秘兮兮的法人,給人無限聯想於該公司究竟有著什麽樣的深厚背景以至於在如此光鮮的題材裏也要被隱姓埋名。

我更願意相信,李達昌的犯案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玩兒現了”,是沒有搞定關鍵人物,成為權力爭鬥中的犧牲品。這種說法並不是說李本人兩袖清風開明廉潔,而是說在如今的政治生態體係中,能夠吹毛求疵出個滴水不漏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的高風亮節高官來幾乎是癡人說夢。現在所指望著的,就是這份名單繼續延長。而此中,管他什麽學者型官員、海外留學背景、博士學位等等冠冕堂皇的身份。要知道,如今官產學狼狽為奸早就不是什麽新鮮事了,哪兒有什麽官就是官,學者就是學者,強盜就是強盜,賊就是賊的公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