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宏觀調控抑製房價

(2022-12-17 19:34:30) 下一個

宏觀調控抑製房價

                                         2005年4月14日

何必

目前,從市場上的反饋來看北京並沒有出現房價下降的現象……(略。)

有關住房價格不斷上漲的討論,可以用如火如荼來形容,而且,把抑製住房價格過快上漲被寫進了兩會上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這也是前所未有的,說明了此問題的引人關注的程度。

其實,通看該報分析(也許可以看作是戲說)現在不買房的10個理由,就像一部控訴書,血淚斑斑地指認著當前消費環境之惡劣,也折射著整個社會安全的岌岌可危。其中,有法律的虧空,有政策的滯後,有二次分配的差池,有黑幕重重的表征,等等。

實際上,說買房不如租房,這應該是房地產領域裏存在泡沫最典型的現象,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判斷標準。在國內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問題上,各種奇奇怪怪的說法比比皆是。比如說此次房地產市場火熱是由於真實需求所帶動,而卻忽略了中國股市進行低迷甚至可能崩盤那個令人癡迷激動鼓舞瘋狂的前夜,整個資本市場也是紅火得不行,也是所謂真實需求所帶動的。

就目前情形看,房地產領域是否存在泡沫好像已經沒有什麽爭論,至少黨政高層對此偏轉到了泡沫論一方,並且出手整治虛高的價格,抑製過快上漲的勢頭。

但即使如此,也還是不能讓人放下心來。

目前官方的說法是,抑製房價過快增長的勢頭,言外之意是可以保持穩健的上升。這給國際熱錢和國內投機者一個政策性的定心丸,說明政府不會采取措施刺破泡沫,也決然不敢冒著一旦該領域出現崩盤或行業破產而把像阿鬥般死活長不大的中國國有以及股份製銀行拖進泥潭,甘願引發金融動蕩。最近,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光是靠貨幣政策是不可能平抑房價的,還要依靠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產業政策才能根治。話說得也許不錯,但通過國務院發出指令由央行針對具體一個領域使出如此之大的動作,目的僅僅就是為了壓低價格上漲趨勢,這在國際上也是很少見的。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銀行應該為自身的業務負責,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犯不著由央行像封建時期的家長那樣事無巨細地針對自己某一項貸款利率作出硬性規定,而如此上級利用行政式手段幹預企業運營的情勢更是使銀行可以放心大膽把房貸當作優質業務,而全然不顧貸款風險。如果出現拒還貸款的情況,銀行自身的責任也很小。積累下來的壞帳很可能被國家出手救治,以不良資產核銷到資產管理公司的方式,來虛假保持銀行的優良資產比率。

4月14日《東方早報》數據,由於部分地區房價越來越高,使政府不得不采取一波又一波的調控措施。對此有銀監會官員坦承,事實上現在的房價過熱,正是被去年的宏觀調控逼出來的,這應該說是國家政策的失誤。該官員認為,對固定資產投資過熱應該進行控製,但不應當對房地產尤其是住宅房的供給進行控製。固定資產投資過熱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換屆、加大基建導致的,集中表現在市政建設、基建、開發園區、大型購物中心等方麵的投資過熱,因此固定資產投資過熱不等於商品房市場過熱,真正的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的高峰不出現在這兩年,而是在更早的前幾年。引致宏觀調控的應該是前麵的過熱部分,房地產業可以說是一個被搭錯了車調控的行業。反過來,房地產需求的高峰則出現在這兩年,產生需求的原因主要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階段性現象和必然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超出政策調控能力之外的。分析人士稱,從上述表態可以看出,管理層內部對於房地產調控也有不同意見存在,這可能預示著未來調控方向可能會發生改變。

事實上,從經濟學上來說,目前中國實施的宏觀調控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宏觀調控。美國加州伯克利經濟學教授錢穎一指出,宏觀調控應該是政府利用貨幣、財政等手段對經濟整體進行幹預以達到物價總體水平穩定的目的,而不是像中國政府目前所做的這樣,手伸得太長,幹預到了具體領域當中。

如此的調控,被稱作是“微觀調控”,也是強勢行政的具體表現。

人們說,改革開放的過程、特別是上個世紀90年代後10年,是放權的過程,是中央政府降低汲取財政能力的過程,(與此相應的是,行業與地方權力卻在向黨政一把手手裏集中,形成上下兩方麵向行業或地方官員集權的趨勢。)也是將越來越多的政府責任轉嫁給社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催生了一批批借助下放的權力中飽私囊的行業和地方官員。新一屆政府親政後,對以往的去責任化過程采取了糾偏措施,但卻難免出現目前房價過熱是被宏觀調控逼出來這種奇觀,成了矯枉過正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典型案例。

大概,這也是很經典的兩難困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