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韓國人領導新抗日戰爭

(2022-12-17 00:24:08) 下一個

韓國人領導新抗日戰爭

                                     2005年3月26日

何必

日本新曆史教科書大肆歪曲侵華曆史引起我無數愛國人士的強烈譴責……(略。)

日本新版曆史教科書把侵略定性為“解放亞洲”,此事在亞洲、特別是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而最近,韓國與日本就日本所稱竹島(韓國稱“獨島”並實際控製該島嶼)的事件(尤其是日本島根縣議會宣布“竹島之日”)、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扭曲曆史的教科書等問題“凸顯日本全麵推翻了過去所作的反省和道歉的行為。”而國際注意到這番言論是盧武鉉曆來對日本的最強硬言論;這些問題所引發的兩國關係緊張逐步升級。隨著日韓領土爭議加劇和日本教科書掩飾日本軍國暴行,韓國總統盧武鉉23日發表《告國民書》表示,韓國準備好跟日本爆發“外交戰”,呼籲國民準備犧牲跟日本的經濟交流利益,韓國將“竭盡所能”糾正日本掩飾曆史暴行的行為。“或許,我們可能會麵臨艱巨的外交戰爭,也許會因此產生經濟更趨困窘的憂慮,但對於此一問題,相信我們已具備了足以承擔的力量。”《上海青年》報消息,23日,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長官金永植主持召開泛政府對策班第二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日本歪曲曆史教科書對應方案》。根據這項方案,韓國政府將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和其他國際會議上,提出日本曆史教科書歪曲曆史的問題。

韓國人的這種民族氣節,實在是令人由衷佩服。想起每當日本人就侵略曆史輕描淡寫甚至顛倒黑白之際,韓國人總是衝在反對的最前沿。記得電視畫麵裏曾經有些血淋淋的鏡頭,是韓國民眾在日本駐韓使館前排成行舉起鋼刀自斷手指的場麵。拋開其中人道主義成分不談,隻是看,中國在日本留學生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隻是選擇了最高刑兩年的在該神社附近標語塗鴉方式,以及新千年到來之際中國民間主張對釣魚島主權的行為被暴力製止,就讓人感到自愧弗如。如今,又是韓國挺身而出,率先向日本人發難,將日本教科書事件向全世界通報,無論如何,中國隻能是個附議者了。

不僅如此,連遠在歐洲大陸的意大利也對此事給予了廣泛關注。當地新聞評論稱,經篡改的日本曆史教科書,“令曾被日本占領的國家不寒而栗,對亞洲各國人民來說,就好比是德國的曆史教科書要否認納粹的大屠殺行為”。意大利《共和國報》的一篇評論說:“許多日本人夢想使自己的國家成為‘正常’的國家,能得到鄰國的承認,並擁有與其強大的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政治影響。但是,如果,隻靠篡改曆史教科書,日本的這一夢想就不會實現。”二戰後的德意兩國在清算和反思這段黑暗曆史時,要比日本深刻得多、徹底得多。國內媒體就此評論,意大利輿論此番對日本篡改曆史教科書問題的關注與批評,反映了意大利對本民族的不光彩曆史有著正確的認識,也反襯出日本在對待曆史問題上的不明智。

中國方麵對此事的態度又是如何呢?中新網3月25日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當天就日本新教科書問題發表評論指出,日本曆史教科書問題的實質,是日方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侵略曆史,他並要求日本政府履行有關承諾,切實妥善處理這一問題。劉建超說,日本曆史教科書問題的實質,是日方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侵略曆史。我們已經通過外交途徑鄭重向日方重申了有關立場,要求日本政府高度重視亞洲近鄰的正義呼聲,本著對曆史認真負責的態度,履行有關承諾,切實妥善處理這一問題。

3月24日,劉建超在例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有關日本石垣市議員將提議製定所謂“尖閣列島(即釣魚島)日條例”一事回答記者問時說,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並且已經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了中方的嚴正立場。我在此重申,釣魚島及其附近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釣魚島及其附近島嶼擁有無可爭辯的曆史和法律依據,日方對釣魚島采取任何單方麵的行動都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都是非法的、無效的,中方堅決反對。

這番充滿的外交辭令的老生常談,對照起韓國從政府到民間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態度、甚至為此不惜犧牲經濟利益的鑒定立場,真是令作為負責任大國國民的中國人汗顏。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呼籲亞洲國家抓住今年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機會,把日本教科書問題國際化,讓國際社會更多地了解日本侵略曆史的真相。有關學者認為,在日本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可能性日益增大的時候,中國希望聯合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形成阻止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國際輿論,從而為中國最終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製造聲勢。

作為黨報,人民日報發出這種聲音,應該看作是中國官方的投石問路。但在黨報如此作為之際,其他媒體卻謹小慎微,完全比照著最高當局的口徑來,生怕越雷池一步觸到了高壓線而人財兩空,這也是迄今為止諸多媒體對此集體失語的根本原因。“盡中華之物力,結友邦之歡心”,清朝朝廷這種國策,在當下並不隻是少數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中國新華網等官方網站發起的反對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網上簽名活動目前仍在進行,簽名的網民已經超過100萬。而當筆者想將這種內容在電視上進行述而不作的公示時,卻被拿下。

當然,外事無小事,這是中國人早就爛熟於胸的處事原則。其中的殖民心態,很令人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

北京大學一名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說,近來日本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的努力獲得明顯進展。一旦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就可以拋開曆史包袱變成一個“政治大國”,這是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中國公開以官方名義反對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將導致中日關係惡化,而中日交惡勢必衝擊中國的和平崛起戰略,這也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在對待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問題上,中國官方處於兩難的境地。

中國希望有和平崛起的國際環境與條件,並為此付出了20多年的時間實施“韜光養晦”的外交以及國家安全策略。凡是碰到外交事務,都被國內各方諱莫如深避猶不及。而也正是這種國際事務中不作為的姿態,在客觀上助長了日本的步步緊逼為所欲為。反過來,也逼仄了中國的國際戰略空間,並對中國國內的穩定與發展形成掣肘。我們熱衷於說中日關係“政冷經熱”,好像日本對華經濟投資構成了對日本政治保守勢力視而不見的全部理由,這也形成了近來日本在台海局勢上公然發出要派兵協防台灣論調的中國因素。

雖然新一屆政府對於類似民間保釣行動的默許甚或支持已經較之以往有了改觀,但作為政治生態係統裏積重難返的殖民色彩卻遠非畢功一役的,從清朝流傳至今的崇洋媚外心理、安於接受比較優勢製度安排下的國際分工、以及唯國力論等等貨色,都製造了彌漫寬廣的荒誕不經。

德國著名曆史學派經濟學家弗裏德裏希•李斯特說,“力量的確比財富更加重要。為什麽呢?隻是因為國家力量是一種動力,新的生產資源可以由此獲得開發,因為生產力是樹之本,可以由此產生財富的果實,因為結果子的樹比果實本身價值更大。力量比財富更加重要,因為力量的反麵——軟弱無能——足以使我們喪失所有的一切,不但使我們既得的財富難以保持,就是我們的生產力量,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自由,還不僅是這些,甚至我們國家的獨立自主,都會落到在力量上勝過我們的那些國家的手裏;這種情況在曆史上已經有了充分證明,意大利共和國、漢薩同盟、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都是前車之鑒。”(《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商務印書館1961版,第46-47頁。)而美國保羅•肯尼迪認為,“一個國家當前富強與否不取決於它本身擁有的力量和財富,而主要取決於鄰國力量的大小與財富的多寡。”(求實出版社《大國的興衰》第9頁)

作為大國,中國要負責任。而這種負責是需要實力支撐、以及對周邊國家實力的比較與熟諳。在國際關係領域,沒有永久的敵友,隻有永久的利益,而這利益是依賴於關係格局的動態平衡,具體說取決於各自實力、以及運用實力的能力的此起彼伏和互相製約,而絕非隻是國內那些市場化論者們所謂增長就是硬道理等陳詞濫調所誤導的坐以待斃性質的唯經濟至上。不信,按照這些精英的觀點,怎麽看韓國人都不應該冒這個頭,更不應該把本國經濟利益都搭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