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強買強賣推廣數字電視

(2022-12-17 00:12:59) 下一個

強買強賣推廣數字電視

                                     2005年3月21日

何必

數字電視用戶發展緩慢的現狀,似乎並沒有擋住廣電總局力挺的決心……(略。)

該文介紹說,實際上,所謂青島模式,就是以小區為單位,通過向原有的有線電視用戶免費贈送一台數字電視機頂盒,同時停止原有的模擬信號有線電視節目輸送的辦法,強行把模擬電視用戶升級到數字電視。在青島,贈送機頂盒的成本由數字電視頻道中的分類廣告客戶承擔,青島數字電視收費價格則從原來的有線電視12元/月上升到22元/月,僅僅在去年一年,青島就全麵完成了60萬用戶向數字電視的轉化,同時保持每天新增2000戶的速度。

但實際上,數字電視在中國一直就存在著佛山與青島兩種模式,並且各有千秋。2004年7月29日《羊城晚報》報道,當年年3月下旬,國內數字電視首先出現“青島模式”:免費贈送機頂盒,頻道數量由28套增加到50套,開辦電視信息平台與商務平台,在以上這些基礎上每月向用戶加收10元錢。而在國家廣電總局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的時間表裏,佛山被列為2005年底停止播放電視模擬信號,實現完全播放數字信號的城市之一,即所謂“整體轉換”。“佛山模式”的特點是,一卡一費的收費模式、逐區域全部關閉模擬的整體轉換模式、按頻道銷售的節目市場化運營模式、多元化合作的引資模式等各個環節串聯起來。清華大學互動電視研究所所長盧增祥博士形容認為,“佛山模式”可以理解成先找投資商投資,然後進行利益共享的方式。“青島模式”代表“漲價”的模式,政府先動員所有老百姓來建設信息化,然後政府補貼一點,老百姓掏一點。

這樣看來,佛山模式是將數字電視轉換風險與成本向投資者轉移,而青島模式則是把這種風險全部轉嫁給了市場之外的政府與用戶;而如果考慮到政府資金也是納稅人的錢,那麽這部分錢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用戶承擔,進行著完全的非市場運作。

而今年3月19日的《中國經營報》對於數字電視產業標準缺位現象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報道,認為數字電視產業發展到現在還是一個極不成熟的產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還沒有理順,並組織了一係列報道,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切入,進行深入分析,盡量還原生態係上每一個“類種”的原貌。從這個係列報道裏可以看出,數字電視全行業幾乎也是亂七八糟。

而就這麽個汙七八糟的地方,廣電總局還是爭取到了發改委今年1.2億投資於數字電視的款項,對於這種國家財政用途上的隨心所欲,誰又能怎麽著?

不僅如此,在開篇涉及的CCBN上張海濤做主題報告時說,數字電視的發展已經獲得了資金、稅收等方麵的優惠政策。國家開發銀行已與廣電總局簽署“開發性金融合作框架協議”,為數字電視提供五百億元貸款;在稅收方麵,地市級數字電視運營商可免交營業稅;在內容方麵,去年五家數字電視內容集成平台相繼成立,電視節目製作領域對外資開放已經實現,將大大解決內容瓶頸問題;此外,國家有關部門已決定,地方有線運營部門在運營數字電視時,可適當提高價格。

筆者在中央電視台廣經中心工作時,就目睹過些個事情,比如對於財政部搞的全國注冊會計師知識大賽進行不遺餘力的投入,這麽個完全不被觀眾看好的大賽竟然在進行5次重播,為什麽?那是央視與財政部進行的交易,換取財政部對央視事業單位性質以及財政撥款份額的支持。如果說,這種事情在私下幹了,腐敗也就腐敗了,眼不見心不煩;而如果那觀眾所能收看的節目都來做交易,把腐敗搬到電視屏幕上讓觀眾強製性接受,這也太肆無忌憚了吧。

而現在張海濤所謂在資金、稅收、內容、價格等方麵都活得了優惠政策,讓人不能不聯想到廣電總局利用下轄廣電資源與其他的比如央行、稅務、財政、以及分管物價的發改委方麵進行的交易,而這種幕後交易最終會以什麽為代價?新聞監督。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既然拾人牙慧就當湧泉相報,可拿什麽來回報呢?自然是公共利益。

這種事情並非空穴來風。5月10日,北京很多人都反映突然間看不到中央電視台3套和5套節目而被換成了該台音樂和少兒頻道的節目。《京華時報》2004年5月11日報道,中視台長室值班人員就此說,這是由於當天央視部分頻道實行置換的緣故。央視已在部分節目中對觀眾進行了通知,同時在網站和《中國電視報》上登載了通知。在央視網站上,5月8日發布一篇名為《北京地區如何收看少兒和音樂頻道》的通知,裏麵稱央視決定在北京地區將少兒和音樂頻道進行開路播出。自5月10日早6:00開始,部分開路頻道實行置換,原綜藝頻道(第3套)置換成少兒頻道(第14套),原體育頻道(第5套)置換成音樂頻道(第15套)。頻道置換後,北京地區收看央視各個頻道的有線用戶,收看方式不變;而開路用戶則無法繼續收看第3套和第5套,如想收看,則須申請有線電視接收方式。

這種強行剝奪觀眾收看節目權利的做法,是廣電總局(張海濤原來就是央視副台長,總局很多人也都是從央視過去的;而數字電視推動者,更多的都是在央視經過權力爭鬥後被從節目第一線拿下而擱置到這裏的)和央視習慣性套路。

具體說到數字電視,與青島相對應的是,在其他城市試點中,廣電總局並未采取贈送機頂盒並強行中止原有信號的方法。由於節目內容與原有有線電視內容趨同,各地數字電視發展到2萬戶後,幾乎均麵臨用戶量停滯不前的狀況。在此背景下,強行把數字電視在全國推廣,已經成為廣電總局的死命令。張海濤表示,各地廣電係統發展數字電視的方法,“整體平移青島模式是根本途徑。”

張海濤在表示廣電總局今年將強推數字電視的同時也坦然承認:“電信業經過改革,已經走上市場化、良性競爭狀態,而廣電業還處在計劃經濟條件,封閉、壟斷的狀態。如果發展(數字電視)不成功,國家也不會再讓廣電業長期占有壟斷地位。”

這樣的話倒是一語道破了其中玄機。業內人士認為,造成廣電總局一再力挺數字電視的原因,實際上來自於電信行業對廣電的不斷滲透帶來的衝擊。早在1999年,麵對全球“三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合一”的趨勢,我國曾掀起要求發展全業務運營商的呼聲,但麵對當時空前強大的電信運營商,廣電總局強烈反對這一建議,同年,國家發布75號文件,明文規定禁止廣電業和電信業互相滲透。但政策帶來的壟斷性利潤未能維持太久,寬帶發展帶來的傳輸速度更是直接挑戰傳統的有線網電視節目傳輸方式。2005年初,包括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紛紛宣布開始試驗網絡電視業務,數字電視開始遭遇重量級的競爭對手。由於可以提供類似數字電視的內容和服務,而且寬帶網絡改造的費用要大大低於有線網,廣電總局力挺的數字電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

於是,我們看到了什麽?廣電總局急不可耐地根本不想再費什麽勁去從廣東佛山搞什麽市場化運作,而直接就是搬來青島模式,強令廠家提供機頂盒,強行收取用戶費用,同時強行關閉模擬信號節目。

這裏,強製性的成分幾乎無處不在,而且廣電總局把這個當成是“死命令”。

我倒寧願將這種“死命令”看作是廣電部門計劃經濟運作模式行將就木前的苟延殘喘和垂死掙紮。

與我們熱衷於接軌的國際不同的是,在西方,傳媒業被當作是信息產業中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信息化風起雲湧之際,隨著通訊技術、互聯網的興起,世界越來越變成一個地球村,轉瞬間人們就能將信息傳遞到這個地球上的角落,經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又將這種方式轉換成為資源進行配置,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分享信息化帶來的成果。

而在我們這裏,傳媒還是被當作是意識形態當中的神聖家夥。在中國入世談判中,當美國人要求中國必須在傳媒與金融當中再開放一個領域時,中國人思前想後最終還是開放了那個被稱之為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崩潰的金融,也沒把傳媒開放出去,由此可見傳媒在中國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位置。

於是,傳媒領域的市場化自然是要落後於其他領域,張海濤的那番廣電領域還是計劃經濟的感慨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感慨歸感慨,還是攔不住這些部長大人們利用手中的權力明火執仗地對公共利益進行侵害。盡管人們建議在胡錦濤“新三民主義”(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後麵加上“權為民所授”,但卻被有意無意束之高閣。自然,權力不是取之於民,當然也就不在乎權力對於國民究竟之意味了,拿著公共利益為所欲為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不這麽幹才見鬼呢。

而如今廣電總局要拿著計劃經濟的小米加步槍去抵擋類似電信、以及經過全球性泡沫洗禮過劫後餘生的互聯網等市場經濟體製下摸爬滾打出來的航空母艦,當然勢單力薄自愧弗如,也就不得不利用如今“轉軌”過程中“雙軌製”並存狀態裏的奇怪力量態勢,一方麵喪心病狂地追逐市場空間與利潤,另一方麵又動用行政手段來迫使全國人民就範。

按理說,節目是否被接受,要由觀眾說了算;收看方式的取舍,也要由觀眾定奪。咱納稅人權利本來就少得可憐,在自己家裏看什麽電視節目還要受人管,甚至用不用機頂盒也還必須要被強行指定,這比楊白勞還不如了不是?當下節目評價收視率至上論就是在計劃經濟體製當中卻要由市場來決定節目成敗榮辱毀譽的一大怪圈與奇觀。可真到了數字電視這裏,卻變成了廣電總局強製性關閉模擬信號,而迫使觀眾隻能花高價錢收看數字信號電視節目。這不是強買強賣又是什麽呢?

別說什麽數字電視是國際潮流。國際上數字電視更多的是信息產業當中的物價,而不是內容上是意識形態而傳輸方式上要信息化。具體來說,西方很多電視節目都還沿用著無線信號,而有線(付費)傳輸方式則更多的是成人節目(其內容不言自明)。在中國電視節目內容幾乎一塌糊塗的情況下,弄什麽數字電視,其實不過是巧立名目從國民兜裏強取豪奪罷了。

本來,當下互聯網對於電視節目客戶的衝擊就很強,太多的人選擇上網而遠離了電視機。如果強行推廣數字電視而不顧觀眾需求與經濟-心理承受能力,那麽廣電總局所幹的事無非是把市場拱手讓給那些虎視眈眈覬覦中國傳媒市場的國內電信、互聯網,以及國際的豺狼虎豹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