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居民對物價滿意度很高

(2022-12-17 00:08:41) 下一個

居民對物價滿意度很高

                                     2005年3月19日

何必

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公布了2005年一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居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減弱,對當前物價的滿意度提高……(略。)

這種調查結果看上去還是很鼓舞人心的,說明人們對央行加息還是很能接受、甚至比較歡迎的。如此歌舞升平的結果,讓人倍感歡欣。

可稍微一想,問題好像不那麽簡單。

首先,這種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如何?2004年10月29日人民網消息,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在10月29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統計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介紹,目前在統計上存在著嚴重的弄虛作假現象。據統計,2001年-2003年,全國立案查處統計違法案件5.92萬餘件。從近年來全國查處的各類統計違法行為來看,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約占60%。

這就是說,我們所能見到的統計數據,有一半多是假的!

比如,對於北京市房價,首次北京市建委新公布“指導價格”剛剛發布,去年下半年北京市房價同比上漲9.8%,普通住宅價格均價每平方米6048元,上漲540元;而幾乎同時,北京市統計局發布北京市商品房每平方米售價為5053元,其中商品房住在為4747元(3月18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無論怎麽看,二者相差也有千元左右的差距。而這二者,都是官方發布的數據,人們該信哪個不信哪個?

其次,央行此番發布數據,意在傳遞居民對物價變化趨勢能夠接受的信息。可我們的物價指數,也是在“與國際接軌”名義下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作為指標體係的,而中國的市場化程度遠遠沒有達到使用CPI就可以完全而準確地表明物價真實變化狀況的。坊間廣泛共識於,CPI中所涉及的商品種類裏,未包括兩類對中國市場消費品價格起著舉足輕重作用而又黑幕重重的家夥: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這二位的確不可小覷,個個都是身手不凡,身上凝聚著非常中國特色的諸多故事與血腥。相比起其他消費品來說,這二位的缺席就形成了CPI的幾近徹底失效。

再次,說到這股市,中國6000萬股民們悲慘也就悲慘了,周圍那些牢牢被套住的男女老少們提起股市一個個或是咬牙切齒義憤填膺,或是談之色變避猶不及,或是欲言又止無可奈何,把中國股市當成是權力與資本合謀侵吞民脂民膏的手段與屠宰場者占到了這群可憐先行者中的絕大多數。不提也就不提罷了。

而說到房屋價格,則卻是這兩年逐漸走進各方視野,特別是在今年兩會上,溫家寶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要遏製房價過快上漲勢頭,這在中國各界政府總理提交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還是空前的。緊接著,央行在本周三突然提高房屋貸款利率,並且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央高層關注房價過高並開始動手,已經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媒體各種說法此起彼伏,什麽“溫柔一刀”,什麽“權力管製”,凸顯了各派立場迥異所浩蕩出來的口水。

像任誌強、潘石屹那樣的房地產巨擘們,對於央行此番上調房屋貸款利率之舉,基本上都采取了嗤之以鼻的態度。潘明確表示,利率上調並不會對房屋整體價格造成影響,購房者並不會因為利率上升0.2個百分點就不再進行交易,對於購房者來說,這0.2個百分點根本不足以起到抑製房屋消費欲望的作用。

但人們還寧願將央行這種利率調整看作是一個信號。一直聲稱中國房地產領域存在泡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中心易憲容認為,按照收入水平,本來可以買150平米,現在利率上調就可能隻買80平米,需求如此調整,會導致房價整體下降。他還語不驚人死不休地指出,以中國每年GDP9.5%的增幅,房貸利率漲到12%左右才是合理的,而照此計算,一筆100萬、期限為30年的貸款,最終將還款300萬,因此購房要計算預期利率變化,避免一輩子給銀行打工。(3月17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

中國各地房地產發瘋般的價格竄升,讓人感到凶多吉少,形成了新一輪通貨膨脹的苗頭愈演愈烈。而不管此番利率調整是否能夠有效遏製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人們卻發現,央行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對於擁有大量財富的“先富起來”的人起不到什麽作用(潘石屹們的目標消費群體),而卻對具有真正住房需求(而非將商品房當作投資甚至投機品)者來說具有當頭一棒的功效(易憲容所指稱的對象),按照羅爾斯所主張的正義理論,凡是調整,最應該考慮的就是這種調整可能涉及人群中最弱勢的那部分,即使這部分看起來也許受衝擊並沒有那麽大。如此說來,央行此番調整還是動用利率政策,一股腦地抹下去,不管財富多寡需求真實與否,統統被攔腰一刀。實質上,這種做法當然有違社會公平原則。

而如果考慮到目前居高不下的房屋價格構成當中,政府稅費所占比重達到了40%的水平,對於房價下降的預期,顯然更加不能樂觀。這也是中國房地產領域黑幕頻仍、權錢交易無處不在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假如房價下降,地方政府賴以支撐的GDP增速從何而來?說到底,如果把地方政府看作是房價哄抬者,一點都不為過。

如此,再去看居民對物價的信心,似乎就沒有那麽可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