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改革整體推進
2005年3月12日
何必
專家呼籲高校人事製度不應局限在“單點突破”,而應采取“整體推進”,從而推動全國高校改革進程……(略。)
該消息具體介紹,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趙曙明在此次論壇上表示,目前高校改革特別是人事製度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因此必須采取戰略性舉措,把高校人事製度改革提到“建立現代大學製度”的高度上來認識。“人事製度改革不能隻單靠某個院校來進行突破,必須要讓各個大學一起行動起來,整體推進,才能使高校人事製度改革真正邁向前進”,趙曙明強調。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暨南大學校長劉人懷教授表示,目前高校的人事製度已不能適應高校教育發展的要求,吃“大鍋飯”“幹好幹壞一個樣”在高校在相當程度上仍然存在。他呼籲教育主管部門應從調整收入分配等製度著手,為高校人事製度改革製訂明確的規範。
看到這樣的說法,應該聯想到的是,目前中國高等院校人事製度改革一直是將北大作為試點,用類似張維迎等精英派係作為改革中堅,整體上以國退民進為基本思路,把變革深入到高校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從北大各種網上線下的議論上看,不管是閔維方(北大書記)的豪言壯語,還是張維迎的頂頭上司、“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的壯誌豪情,在北大人眼裏,也不過就是利用改革的名義把北大變成一架絞肉機,給那些“改革家”們提供了招降納叛黨同伐異的機會與場所。而不少人尖銳地指出,北大改革的實質就是巧立名目,每推出一項改革舉措就可以再度侵蝕一大塊國家財政撥款,從而使既得利益集團大肆中飽私囊。
如果李金華們對北大改革進行審計,說不定會弄出什麽觸目驚心的結果,就像對國企改革進行審計幾乎沒有幹淨的一樣。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還在如火如荼。今年兩會上,教育腐敗簡直成為幾乎所有的與會者都在談論的對象,在人們把本屆兩會上言論之大膽、指稱社會現象用詞之嚴厲很歡欣鼓舞時,人們也聽到北大校長許智宏有關教育狀況目前就挺好、否則西部那些學生根本就進不了北大之類的奇談怪論,以及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的隨聲附和。
這邊兩會,那邊教育部跑到廣州召開什麽“高校可持續發展論壇”,一南一北形成對台戲,這北京方麵街談巷議教育腐敗之際,號稱要文化北伐的南方方麵卻煞有介事地提出要將北大那樣的改革全麵推開。不知道,所謂的整體推進,是不是北大之外的其他高校看著教育部每年給北大劃撥的巨額改革經費犯了紅眼病還是怎麽的。
讓張維迎那樣喝了不少洋墨水學富五車者來掌管高校改革,自然是要與國際接軌了。盡管大學自治、學術自由、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取消全國統一高考,這是國際上現代大學教育的通行模式,但眾所周知的是,中國人見縫插針的功夫甚是了得,無論什麽事,到了當今中國人的手中,就會變得豐富多彩,國際慣例與中國國情之間微妙得不可言傳的平衡,就使得改革本身成為巨大的腐敗根據地。
著名學者餘英時曾經指出,中國知識界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殖民地的心態,一切以西方的觀念為最後依據。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還是來自西方,如“依賴理論”、如“批判學說”、如“解構”之類。所以特別是這十幾年來,隻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風吹草動(主要還是從美國轉販的),便有一批中國知識份子興風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於中國書的解讀上麵,這不是中西會通,而是隨著外國調子起舞,像被人牽著線的傀儡一樣,青年朋友們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則從此便斷送了自己的學問前途。美國是一個市場取向的社會,不變點新花樣、新產品,便沒有銷路。學術界受此影響,因此也往往在舊東西上動點手腳,當作新創造品來推銷,尤以人文社會科學為然。不過大體而言,美國學術界還能維持一種實學的傳統,不為新推銷術所動。他還敘述了不久前到哈佛大學參加了一次審查中國現代史長期聘任的專案會議的經曆和感受。其中有一位候選者首先被曆史係除名,不加考慮。因為據昕過演講的教授報告,這位候選者在一小時之內用了120次以上“discourse”這個流行名詞。哈佛曆史係的人斷定這位學人太過淺薄,是不能指導研究生作切實的文獻研究的。他昕了這番話,感觸很深,覺得西方史學界畢竟還有嚴格的水準。他們還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實實地去讀書的。
如此,再聽聽我們那些動輒連自己目語都覺得煩、幹脆在授課之際時不時蹦出幾個英文單詞的教授學者們來,我們的高校改革是否也敢於因此炒丫挺的魷魚?當然不敢了,連領導還來不來說自己的腦袋像computer、或者要求家庭晚餐上都要講英文呢,誰也不能說這就是淺薄吧。想必,中國高校把類似周星弛、張國力之類的聘為教授乃至藝術學院院長的當口,沒有一個敢於像米國人那樣,拒絕當值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常青藤學校任教的請求。
就在廣州那邊風起雲湧地談論高校人事製度整體推進的同時,這邊出事啦。3月11日《中國青年報》消息,高校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聖潔淨土,但隨著高校領導幹部權力的增大,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也成了腐敗“毒瘤”。記者從陝西省有關部門了解到,近3年來,陝西省就有7名高校廳級幹部因犯受賄罪而被捕或判刑。陝西3年查處80多起高校職務犯罪經濟案件。事實上,不僅陝西高校暴露出類似的問題,全國各地高校腐敗案件近年被媒體曝光的事例也屢見不鮮,如同濟大學原副校長吳世明因受賄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南京財經大學原副校長劉代寧被控受賄160餘萬元,江蘇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杭中茂去年因貪汙、受賄、挪用公款而“出事”……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發現,目前高校領導腐敗案發案部位相對集中,許多人都是在學校基建、采購和招生過程中犯案,這些領域已成為高校領導腐敗的三大“病灶”。一些不法建築商為了承攬高校基建工程,把眼睛盯在高校主管基建的校、處級領導幹部身上。為攬到工程,千方百計地拉這些人“下水”。去年四川高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教材腐敗係列案”:全省13所高校中36名幹部或工作人員被立案偵查,3名縣處級幹部貪汙受賄100萬元以上,涉嫌犯罪總額高達1200餘萬元。高校招生本是學校選拔人才的渠道,但卻成了一些招生人員手中決定學生能否上學的權力,使得他們借招生之機徇私舞弊,大肆貪汙受賄。桂林醫學院原黨委書記何水淋(正廳級)在1993年至2000年,利用擔任院長便利,采取“特批錄取”“降分錄取”“關照錄取”,多次收取學生家長送錢3.7萬元,違規錄取3名高考低分學生,最終被檢察機關查處。……
應該說,高等院校改革從來也沒有間斷過,而且,從整體上看,高等教育占據了我國原本有限的教育資源當中的大部分,而擠占了義務教育資源,同時又把高等教育領域變成了張著血盆大口侵吞國民血汗錢的取款機。就這樣,高校裏從校長到員工還是不甘心,想方設法另辟蹊徑巧取豪奪。
10多年前民間就流傳著一種說法,如今的幹部腐敗到了排成一列挨個斃掉應該有冤枉的,隔一個斃一個肯定有漏網的,而這個版本不斷升級,2000版作幹部挨個斃沒有冤枉的,他們的家屬隔一個斃一個肯定有漏網的;02版作親友隔一個斃一個肯定有漏網的;04版幹脆是鄰居隔一個斃一個肯定有漏網的……不知道再這麽演繹下去,會是什麽結局。
如果按照腐敗定義將比如行政不作為等非物質腐敗、以及公共權力擴大化到甚至家庭當中,來看待如今的社會,完全結論作,在以權力腐敗為核心與動力的全民腐敗的社會環境裏,要找出個潔身自好的來還真不容易。
具體到高校人事改革整體推進,按照劣幣驅逐良幣原理,到底是北大驅逐陝西,還是相反?怎麽看都是個劣,到底誰驅逐誰?或者說,如果要是驅逐的話,應該是比比哪個更劣。
甭管誰驅逐誰,依著那些來不來就提什麽科斯“路徑依賴”說者們的眼裏,作為一種製度選擇,這驅逐本身也是要有成本的,最終還是納稅人買單。
教育成了這樣,我們除了痛心疾首之外,又能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