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亨氏產品果然出現蘇丹紅

(2022-12-16 23:42:58) 下一個

亨氏產品果然出現蘇丹紅

                                    2005年3月6日

何必

在北京市查出含有“蘇丹紅一號”產品之後,被涉及的亨氏中國昨天回應表示,目前亨氏正在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問題產品的回收,同時亨氏“美味源”金嘜桂林辣椒醬也已經停止生產……(略。)

新華網3月6日電,廣東省質監局向媒體緊急通報,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辣椒油被檢出含有“蘇丹紅一號”,在現場抽查的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21個樣品中,有6個樣品檢驗出含有“蘇丹紅一號”,其中5個樣品是辣椒油,另外一個樣品是辣椒精。目前,涉案的51024瓶辣椒油和119.4公斤的辣椒精已被查封,供貨來源正在追查之中。廣東省質監局副局長任小鐵表示,目前該局已建議有關部門對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2月5日、17日、20日、23日、24日生產的150毫升裝和225毫升裝辣椒油實施回收。據廣東省質監局稽查處處長張活力介紹,目前,該局已將有關情況報告國家質檢總局和省人民政府,並通報廣東省食品藥品局、衛生廳、工商局、廣東檢驗檢疫局,下一步將繼續追查原料來源,要求各地一旦發現違法行為迅速查處。為避免含有“蘇丹紅一號”的食品流出廠外,廣東省質監局從6日起將在全省範圍內開展辣椒醬、辣椒粉、番茄醬產品專項監督抽查。徹底檢查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嚴厲查處生產含“蘇丹紅一號”食品的企業。

同日,作為《新京報》投資方和姊妹報的《南方都市報》透露,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3月4日向新聞界通報北京市有關部門從廣州生產的亨氏美味源金嘜桂林辣椒醬檢出“蘇丹紅一號”,廣州市政府獲悉後十分重視,連夜組織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和質監局等部門對這批產品進行追蹤清查。截至5日淩晨,該產品的原料已進行封存,產品的流向已基本查明,目前正在緊急檢測核實處理中。廣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請廣大市民停止使用該類產品,若見到20030707批次亨氏辣椒醬辣椒油請立即舉報。

熱鬧得很呀。5日白天,北京市到處都是學雷鋒的機關幹部和各界人們;這天也恰巧是全國人大會議開幕的日子,溫家寶抑揚頓挫地做了政府工作報告,代表與列席的政協委員們很懂事地跟隨總理的語氣提示而鼓著掌,渲染著一片祥和的太平盛世圖景;晚上,《首都經濟報道》主播就用越來越為觀眾習慣與喜愛拉家常口氣說:“又出了件大事!”來引出當天節目的頭條,就是有關亨氏公司產品查處蘇丹紅一號的消息。而就在2月24日該節目報道,2月18日,英國食品標準署發布要求各大超市立即撤回359種罕有致癌物質的食品通告。前不久,該署在“第一食品公司”製造的伍斯特郡辣醬油使用的辣椒粉中查出了可致癌的“蘇丹紅一號”工業用染料。據查,這種辣醬油被許多下遊廠商用來製造不同食品,涉及麥當勞連鎖快餐店、聯合利華公司、亨氏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等知名企業在英國生產銷售的食品。北京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立即按照這些食品目錄,對北京市進口食品進行嚴格排查。截止目前,沒有發現罕有“蘇丹紅一號”型色素的食品。據介紹,國內食品加工過程中從未使用過蘇丹紅型色素。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廖小軍介紹,在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從未出現過蘇丹紅。國內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紅色色素需要依據合法的食品衛生標準,進出口食品也必須遵守中國的食品衛生規則,所有含違禁成份的食品會被擋在口岸外。

蘇丹紅(一號)是一種紅色染料,屬於人造化學製劑,常用於工業生產過程中,為解溶劑、機油、蠟、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有關研究表明,蘇丹紅(一號)具有致癌性,我國和歐盟都禁止其用於食品生產。

而當時,這個舉世矚目案件裏所涉及的那些國際巨擘在中國的企業,也忙不迭趕緊表態。麥當勞、亨氏、聯合利華等都表示,其在中國的產品中不含蘇丹紅一號色素,請消費者放心選用。

而新華網北京2月23日報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3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質檢部門加強對含有蘇丹紅食品的檢驗監管,嚴防含有蘇丹紅的食品進入中國市場。通知要求加強禁毒抽查檢測,嚴把廠門,禁止含有蘇丹紅的食品進入流通領域。通知還要求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食品進行蘇丹紅檢測,對含有蘇丹紅的食品一律不準出口。同時要加強對出口食品生產過程監督管理,禁止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使用蘇丹紅。

筆者也就此撰文認為矛盾之處在於,既然中國食品衛生標準當中從來就沒有過這個物類,並且在食品加工過程中也從未使用過該勞什子,國家質監局為什麽還要對國內食品價格流程進行檢驗?為什麽要求國內加工食品如果含有這個倒黴物件則嚴緊出口?且不說中國有法不依狀況之嚴重,隻是看,假如中國境內也有這玩意兒,那麽從未使用過之說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並援引了從2003年以來國內媒體與相關機構的各種公開說法,結論作中國存在並使用蘇丹紅作為食品添加劑,好像不是短時間的事,應該為曠日持久了。這與中國禁止使用該染料的說法自相矛盾。蘇丹紅並不是這一兩天才出現的,即使在國內,針對出口到歐盟的食品預警也早就在2003年8月份做出。令人困惑的是,如果這次英國人沒有大動作,依然是繼續以往歐盟對該染料的所作所為,那麽中國方麵是否還會隻是勸誡國內食品加工廠商們注意出口食品質量?

讓人擔憂的是,筆者這等悲觀主義分子的預測總是一再被證實,那些斷言中國境內有著太多傷天害理勾當的說法也非常不幸地總是應驗。這次事件當中,我們是應該感謝北京有關方麵查出來自廣東的亨氏產品裏含有蘇丹紅,還是應該指責廣東方麵的失職?而且,從目前情況看,廣東方麵封存產品批號與其他批次涉嫌還是有距離。

而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在事發之初就忙不迭向中國消費者表示自己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用的都是中國本地原材料因此不含蘇丹紅一號,請消費者放心使用的那些跨國公司,這次卻在其中率先成為使用蘇丹紅者,並且由於先前那番表態而更加使人懷疑頓生。雖然這次隻是涉及到了亨氏公司,但既然跨國公司能夠在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上撒謊,那麽誰敢說其他公司的承諾就是可靠的?

這次亨氏公司被查出產品中含有蘇丹紅,亨氏方麵表示這是原材料供應商所為,一副無辜的樣子,並且煞有介事地呼籲政府嚴厲打擊那些不法分子,好像是那些不法分子把亨氏退到了如今這尷尬的境地。可是,假如果然像亨氏所言自己對原材料使用狀況並不知情,那麽為什麽要麵對中國公眾那麽信誓旦旦捶胸頓足聲稱自己的產品不含那些致癌物質?如果自己都無法掌控原材料進貨過程中的質量管理,何來請消費者放心食用?

媒體對於外企在華生存之道頗多微詞,其“灰色生存”中利用中國法律不健全的製度漏洞喪心病狂地行使規避能力,高薪聘請中國最高水平的法律人士來研究中國法律的縫隙並利用之,采取以“華”製“華”的策略,通過與政府以及權力進行中和與博弈,來獲取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很多貪官汙吏落馬,案件都會涉及所在地外企,但這些涉案外企卻常常能夠逍遙法外繼續魚肉中國人。更為凶險的,並不在於像南孚電池被地方當局強令與外資合資從而使國產品牌徹底喪失了民族性,進而導致在很多領域中國人永遠失去了話語權和製高點,而是中國的消費者正在最高水平法律專家指導下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喪盡天良地危害著國人的財富、健康乃至生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