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兩會期間的新聞

(2022-12-16 23:38:49) 下一個

兩會期間的新聞

                                            2005年3月4日

何必

消費者到物美超市購物將看不到一些熟悉的速凍食品……(略。)

就在這個消息的後麵,該節目緊接著又報道了國內首例進場費糾紛官司,一直倍受爭議的燕莎商城與亞都公司有關進場費案將於近期開庭審理。亞都公司表示,這次把燕莎商城告上法庭實屬無奈。2004年初燕莎與亞都簽訂了聯營協議規定,亞都每月向燕莎交納一萬元的保底費用貨物才能在燕莎出售,協議有效期為一年。一年以後,亞都認為與燕莎簽訂的這個協議是不合理的,並導致其虧損,準備不再繼續合作,但卻遭到燕莎的拒絕,要求按照以前的協議執行。

然後,該節目又就此類矛盾采訪了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研究所所長陳及,分析了這些供貨商的無奈。

然後,問題立即被引到如今已經被說爛的了不同市場主體地位不平等的層麵上。這方麵的說辭,已經大量充斥媒體,對於目前中國市場經濟環境裏法製化狀況的惡劣更是盡人皆知的事實。雖然亞都狀告燕莎案件尚未開庭,但媒體卻早就津津樂道,法律專家也喜不自勝,認為這種案件具有很典型的案例意義,對今後進場費方麵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有借鑒作用。而人們也從物美遭到供貨商集體逃離事件裏,看到了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所呈現的新形式“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版本,也透露出這方麵法律法規“空白”所隱含的法律製度疲軟以及立法、司法、行政部門不作為的又一例證和構成又一批受害人。其實,對於此中各式各樣的進場費、年節費、店慶費、促銷費,甚至花籃費、禮品費等不合理取費,坊間耳熟能詳但又無可奈何。盡管對商場擅自收取費用、進行不合理攤牌以及暗箱操作這種潛規則罵聲連連,但還是擋不住商家無法無天自行其是;就此提高生產與經營成本並最終增加消費者負擔,害苦了一大批中小供貨商,形成了權利義務明顯而曠日持久的不對等,嚴重破壞了市場運行秩序,造成了強弱之間差距的擴大,等等,這些都使全社會越來越懷恨在心,以及社會滿意度大幅度下滑,可誰又能怎麽樣?

看上去,該節目做了這麽個係列報道,把這些積重難返的問題暴露出來,應該是很刺激注意力的。

這還不算。接著,該節目又對於這一周來連續報道的北京三環新城經濟適用房還未發售,社會上就自發排隊、並形成了超過1300人規模的事件進行了別有用心的跟蹤。這件事非常敏感,很有可能引發社會騷亂。其中,經濟適用房緊缺、銷售過程中內幕多多等都是社會熱議問題,到現在卻集中在這個樓盤上表現出來,各方專家也很擔憂,如果民間自發排隊現象繼續下去,而開發商又不認可這種方式,久而久之會由此桶出大簍子。該節目卻把該項目開發商和中國改革基金會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都請到了演播室,就此進行訪談,再一次全程連續追蹤了焦點與難點。

然後,節目裏就是針對北京正在征求環境噪音立法方麵民意進行了具體場景展示,建築工地噪音狀況。從觀眾反饋中將北京普遍存在的交通、居民樓配電、住宅樓底商、鄰居、裝修等汙染進行展覽,並以主持人念誦住在火車站附近觀眾短信“如果沒汙染了還真睡不著覺”作為意味深長的點評。

現在是什麽時候?是全國兩會熱火朝天隆重召開之際,電視屏幕上都是大紅大紫的一片紅火熱鬧。我曾經或正在攙和的電視節目裏,基本上都是叫好聲一片,央視論壇幹脆把日常節目改換成“岩鬆兩會觀察”,由他和另一個什麽人來解讀當日兩會,透露出該節目製片人這次又是新聞頻道兩會報道節目總負責人,索性把素材充分利用,全然不顧觀眾是否接受,以及如此一來對於維持觀眾到達率和占有率會起到什麽作用,也從側麵反映出,新聞頻道那些以辦報見長者們操作電視方麵的無能;特別是又把陸建華那樣業界口碑非常差、官癮十足、不務正業、功利浮躁之輩當作常備嘉賓,也算是製造觀眾視覺汙染的高手。而北京電視台專門為精神文明設立的節目“身邊”,則被上級要求停止做負麵報道。

同樣是電視節目,思路卻大相徑庭。

習慣上,人們經常引用馬克思在抨擊普魯士政府的書報檢查令時寫過的絕妙文字:“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麽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隻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每一滴露水在太陽的照耀下都閃耀著無窮無盡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陽,無論它照耀著多少個體,無論它照耀著什麽事物,卻隻準產生一種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

首都經濟報道當班主編見到我,樂不可支地說又出大事了,物美遭遇撤貨,燕莎被亞都弄上了法庭,三環新城開發商答應進演播室,而我也被當作陪伴該開發商和副所長的當然人選。要知道,該節目從記者到主編乃至製片人,沒有什麽是電視專業科班出身,倒是都具有了新聞追求,以及做節目一定要站對立場。

即使是兩會這樣“祖國山河一片紅”的日子裏,還觀眾對周邊環境的知情權,擔負起媒體真正的社會責任,並不一味跟隨政治形勢決定新聞報道角度與立場,說點子人話真話實話心裏話,也許才是新聞人該幹的。

對我來說,體會著收視率從0.5起步,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到現在超過2.0,也算是很值得欣慰的事,更用觀眾手裏的遙控板證實,什麽叫做符合觀眾的新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